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數學 熊慶來 大學 華羅庚 清華大學 林海青蛙 2018-12-11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之人,發現並扶持他的熊慶來卻不如弟子出名,而熊慶來也是中國數學界的一代宗師,其函數論研究成果被譽為“熊氏無窮極”, 並被載入世界數學史冊。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

熊慶來(1893—1969)字迪之,雲南彌勒人,1893年10月23日出生於雲南省彌勒縣朋普鎮息宰村,熊慶來祖上是江西金溪人,熊氏家族在很早以前就隨清軍鎮守西南邊疆而在此安家落戶。

熊慶來七歲時入私塾讀書,開始系統接受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為了培養熊慶來,父親熊國棟為其聘請了兩位先生,一位傳授國學,一位教授西學。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深受法國等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樣一個“得風氣之先”的環境下,對熊慶來的早期教育和成長都有一定影響。

1907年,熊慶來隨父親來到昆明,考入雲南高等學堂預科學習,其課程主要包括國文、數學、格致,外語等,而外語所佔比重較大。

尚在求學之中的熊慶來就遵循父母之命,在其16歲那年與家鄉一位教師女兒姜菊緣成婚,並與之相守一生。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與夫人姜菊緣

武昌起義那一年,熊慶來考入雲南省外文專修班攻讀法語,並於1913年以第三名成績考取了赴比利時留學的官費生,當年雲南省向海外派遣的官費留學生只有13人,受當時實業救國的影響,也因為雲南礦產資源豐富,熊慶來選擇去比利時包芒學院學習採礦專業。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比利時被德國佔領,熊慶來繞道荷蘭、英國來到法國,但法國的許多礦業學校也都被迫關閉,熊慶來只好改學數學和物理學專業,並先後在格倫諾布爾大學、巴黎大學、蒙柏裡耶大學、馬賽大學學習。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在法國時留影

1920年熊慶來獲得馬賽大學理科碩士學位,他用法文撰寫並發表的《無窮極之函數問題》等多篇學術論文,以其獨特精闢嚴謹的論證而獲得法國數學界的好評。

1921年春,熊慶來應雲南都督唐繼堯之邀,回雲南創辦私立東陸大學,以改變雲南沒有大學的歷史,但恰逢雲南政壇發生政變,唐繼堯被迫流亡香港,熊慶來只好在雲南甲種工業學校、雲南路政學校擔任教員。

1921年9月,國立東南大學在南京正式掛牌成立,熊慶來應國立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之邀,攜妻子和兒子前往南京,出任教授並主持籌建創辦算學系。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夫婦與父親、子女合影

熊慶來之所以能被國立東南大學聘請並委以重任,完全是因為何魯教授舉薦的結果,何魯教授畢業於法國里昂大學,也是第一個取得法國科學博士的中國人,儘管年齡比熊慶來小一歲,但卻比熊慶來早兩年回國。

熊慶來到國立東南大學執教後,卻驚訝地發現,國內數學領域還沒有成熟的講義和教材,因此先後主持編寫了《平面幾何》、《球面三角》、《方程式論》、《解析函數》、《微分幾何》、《微分方程》、《動學》、《力學》、《偏微分方程》等十幾種講義,有些還成為大學的通用教材。

1926年秋,熊慶來由南京北上清華執教,當時清華剛成立大學部不久,急需大批師資力量,在葉企孫的舉薦之下,時任清華校長曹雲祥向熊慶來發出了聘書。

清華算學系第一任主任是鄭桐蓀教授,熊慶來在算學系開設了微積分、微分方程、分析函數等高難度的數學課程,並於1928年接替鄭桐蓀出任算學系主任。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前排右二)與學生合影

1930年,熊慶來接替葉企孫代理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熊慶來編寫了若干種講義和教材,其中以《高等算學分析》為最佳教材,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後,被國民政府教育部列入第一批《大學叢書》中。

熊慶來在清華大學創辦了數學研究部,並開始招收數學專業研究生,陳省身、吳大任成為國內最早培養的數學研究生,在熊慶來的指導和影響下,先後出國深造數學專業的有江澤涵、陳省身、華羅庚、許寶騄等人,這些人學成歸國之後,都成為國內數學界的後起之秀。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清華大學數學系合影

陳省身是中國大學培養的第一個數學專業研究生,其從南開大學數學系畢業之後,即慕名投考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時數學系教授有熊慶來、鄭桐蓀、孫光遠、楊武之等知名教授,陳省身還給熊慶來當了一年助教,後來又師從孫光遠教授研究微分幾何。

被後世所津津樂道的是熊慶來慧眼識華羅庚的故事,1931年寒假期間,熊慶來在《科學》雜誌上看到一篇數學論文,即華羅庚所撰寫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熊慶來覺得文章層次清晰、論證周密、語言簡練,不禁為文章叫好,他以為華羅庚是哪個大學的數學教授,當他得知華羅庚只是一名數學愛好者,數學知識都是通過自學而來,隨即聯絡葉企孫一起向校方推薦了華羅庚,毫無學歷背景的華羅庚最終被清華錄用,而熊慶來伯樂相馬的故事也由此流傳開來。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華羅庚

1932年,熊慶來赴瑞士蘇黎世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他利用清華五年一次的例假,並又請假一年,在巴黎從事函數論的研究工作,經過兩年的學術研究,熊慶來撰寫了《關於無窮極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的學術論文,並以此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熊慶來的這一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譽為“熊氏無窮極”。

1935年7月25日,中國數學會成立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行,剛從國外回國的熊慶來出席了這次中國數學界的盛會,胡敦復教授出任中國數學會董事會主席,董事會主要成員有熊慶來、馮祖荀、周美權、姜立夫、陳建功、蘇步青、江澤涵、錢寶宗、傅種孫等人,熊慶來還參與創辦了學術期刊《中國數學會學報》和普及性刊物《數學雜誌》。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前排右二)與同仁歡迎物理大師狄拉克

“七.七事變”之前,華北地區在日本人的覬覦之下,局勢變得岌岌可危,時任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邀請熊慶來出任省立雲南大學校長一職, 1936年6月熊慶來赴南京,與教育部協商辦學經費問題,隨後又經由上海、香港、海防、河內等地抵達昆明。

熊慶來在拜謁龍雲時,提出了五項辦學條件:一是將雲南大學由省立改為國立;二是將教師工資提高到國立大學水平;三是省政府不能干預學校事務;四是校長有招聘和解聘教職員的權力;五是學生入學需經考試錄取,不得憑條子介紹。

1937年9月16日,熊慶來正式出任省立雲南大學校長並主持了當年秋季的開學典禮,提出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宗旨:1.慎選師資,以提高學校地位;2.嚴格考試,以提高學生素質;3.整飭校紀,以維護學校風氣;4.充實設備,以培養研究之能力。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出任校長時的標準照

當時昆明成為許多文化機構首選之地,也雲集了眾多優秀的知識分子,這也為雲南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歷史發展機遇,1938年省立雲南大學正式改組為國立雲南大學,成為繼西南聯合大學之後,昆明又一顆璀璨的明星。

熊慶來以“厚德載物、會澤百家”的精神,先後聘請了顧頡剛、羅隆基、呂叔湘、湯用彤、劉文典、胡小石、錢穆、吳文藻、林同濟、費孝通、施蟄存、白壽彝、尚鉞、楚圖南、華崗、吳晗等文史學家到校執教,自然科學家中則有陳省身、華羅庚、莊圻泰、嚴濟慈、王世魁、趙忠堯、曾昭掄、趙雁來、陳植、秦仁昌等人,熊慶來還聘請張奚若、潘光旦、馮友蘭等西南聯大教授到雲南大學兼課。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雲南大學校歌

1946年,國立雲南大學被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列為中國15所著名大學之一,這時的雲南大學設有5個學院、18個系、3個專修班、3個研究室。

但是隨著眾多優秀教授復員,國立雲南大學昔日風光不再,這也再一次證明,支撐一所優秀的大學,應該是其雄厚的師資力量,缺少優質教授的支撐,大學也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大學了。

1948年初,國立中央研究院評選第一屆院士時,熊慶來曾進入150人的候選名單之中,但1948年4月公佈的81名當選院士名單中,卻沒有熊慶來的名字,當選數學領域院士的是姜立夫、許寶騄、陳省身、華羅庚和蘇步青等5人,其中許寶騄、陳省身、華羅庚都曾得到熊慶來的指導、幫助和提攜。

1949年3月熊慶來奉教育部之命,前往法國巴黎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屆大會,期間因突患腦溢血而導致右半身癱瘓,他在醫院治療期間,適逢雲南大學政權易主,新政權不再承認熊慶來這個原校長,沒有了薪酬來源,致使熊慶來在巴黎的日常生活陷入困境。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與兒子熊秉明在巴黎

熊慶來並沒有向病魔屈服,而是以頑強的毅力鍛鍊用左手寫字,艱難地投入到函數論的研究中,並於1956年撰寫了《關於亞純函數及代數體函數,奈望利納的一個定理的推廣》學術專著,此書被法國列為數學叢書之一。

滯留巴黎的熊慶來成為國共兩黨極力爭取的統戰對象,陳立夫親自到熊慶來寓所看望老朋友,遊說熊慶來到臺灣工作,被熊慶來斷然回絕。

周恩來也委託華羅庚邀請熊慶來回國,熊慶來接受了邀請,因為他當年去巴黎開會時,並沒有攜夫人姜菊緣同行。

1957年6月,去國八年的熊慶來回到北京,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函數論研究室主任,而華羅庚是數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熊慶來在當年的弟子手下從事函數論的研究,這對當年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同事,又能在數學的王國裡一起遨遊。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在家中

熊慶來回國之時,正是國內“反右運動”處於尾聲之時,熊慶來目睹了許多當年老朋友被打成右派,其內心也處於惶惶然之中,由於其剛剛回國,也由於統戰的需要,熊慶來除了在精神上處於恐懼中,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

已過花甲之年的熊慶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數學研究中,撰寫並發表了20餘篇學術論文,還指導研究生髮表了20餘篇學術論文,並培養了楊樂、張廣厚等青年數學家。

五十年代末,熊慶來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這既是一種政治榮譽,也是一種政治待遇,1964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這已經是享受副部長級的政治待遇了。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

“文革”開始之後,熊慶來卻未能倖免,他很快就被打成“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而受到衝擊和批鬥,在狂熱的政治鼓譟之下,沒有人敢於挺身而出,為這位中國數學界泰斗進行辯護或提供保護。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如果不積極的揭發和批鬥,哪怕態度上不積極,就會被認定為革命立場不堅定,有人為了自保而落井下石,面對這樣一種境遇,熊慶來可謂是寒心徹骨,他以赤子之心回到祖國,卻遭遇這般凌辱,實在是令人想不通啊。

1969年2月3日,中國一代數學宗師熊慶來,在乍暖還寒的冬夜中死去,其死因至今不明,或者是春秋寫法,以“被迫害致死”作為結論,而細節永遠成為被遮蔽的祕密。

熊慶來:一代宗師的數學人生

熊慶來故居

有這樣一個細節,可以看出熊慶來之死的端倪,當華羅庚聞訊趕到火葬場時,在一大堆屍體中尋找到了熊慶來的遺體,熊慶來在去往另一個世界之時,是那樣的悽慘和悲涼,既沒有送別的花圈,也沒有召開追悼會。

後來華羅庚在《哭迪師》一詩中,以“惡莫惡於除根計,痛莫痛於不敢啼,屍體已入焚化間,誰是?翻遍蓋面布,方得見遺容一面,骨架一層皮。”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當時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受,但他也只是在敢於發聲之時,以詩詞表達其對恩師熊慶來的悼念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