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盡頭是數學:沒有感應到的“存在”,如何證明是否存在?

數學 機器學習 宇宙 物理 探索貓 探索貓 2017-10-07

經常看到一句話: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後面的“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我認為不正確,因為他把人類認知世界的意識進化進程說反了。人類主流認知體系(群體性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時期)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人類意識進化史,也就是人類認知進化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意識進化的不同階段性產物。

不過,“物理的盡頭是數學”這句話我十分認可,這句話其實可以擴大的說成“經驗的盡頭是邏輯”,特別的針對當今這個時代,說成“科學的盡頭是數學”也是很好的。

科學的盡頭是數學:沒有感應到的“存在”,如何證明是否存在?

人類意識的進化,是從模糊、隨機到固化、邏輯化的方向和趨勢的。我之前已經多次反覆討論過,近現代科學,可以定義為“群體性感應信息的意識工具化”,科學的三個關鍵詞:群體性、感應信息、意識工具化,少了任何一個關鍵詞,都不是科學。實際上這裡所說的科學,是特指科學理論,但常常簡化稱為“科學”,所謂狹義上的科學,另外在現實中也經常引申到人類意識形態的概念,這個意識形態群體性已經包含所有人類,而不僅僅是局部的部落、國家,如果有外星人,科學的表面形式一定是不同的,這就是意識形態的不同,那是表面,當然有核心的東西可以變換互通。

近現代科學,是人類個體的、直接的、局部的經驗到群體性系統化經驗認知。“感應”是所有生命生存發展發展的一個大的脈絡。如果將人和所有生命的特徵進化的“源動力”統一起來,可以認為所有生命進化的源動力來自“感應”能力,這種感應能力是雙向的,即一方面可以感應外部信息,另一方面,又能對外部產生影響。我認為,這就是“意識”,是所有生命的源動力,他可以對內部產生信息熵減,同時又能對外部實現物理熵減,即麥克斯韋妖。

科學的盡頭是數學:沒有感應到的“存在”,如何證明是否存在?

存在,是一種群體性的感應信息。例如拿海洋中的某種魚來說,這個種群中的共同基因決定了種群所有個體可以感應外部世界,對於感應不到的對於它們可以認為不存在。如果有某一隻魚基因突變,感應到了不同於海洋內的陸地上的某種信息,對於這個種群來說,仍然不存在,因為它們沒有這個基因可以感應到某個個體的感應。

人的認知是基因信息的升級版。對於人來說,人類所有的思想和認知,都是來源於“意識”的結果,而且是群體性的。感應不到的可以認為不存在,個體感應到而群體不認可的,仍然可以認為不存在。這裡所說的認知,主要指群體性經驗認知,如系統化的經驗認知、近現代科學等等。這裡的認知不是指觀念思想,如宗教、哲學本體論、科學觀念等等,這些觀念思想對於群體性來說,只具有群體性內部信息熵減的作用,而不具有群體性對外物理熵減的作用(個體同樣)。這也是觀念和經驗思想可用數學工具所做的區別。

人類所有的思想和認知,都是來源於“意識”的結果。存在是群體性的感應信息,那麼如何判斷感應不到的“存在”?根據經驗歸納,既然有感應到的存在,也必定有感應不到的存在。

按照人類已知的方法論和邏輯去做。特別地強調,我說的是方法論,不是世界觀。就像人們今天信誓旦旦的說世界是物質的那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已知可觀測得到的,都是物質的,那麼按照歸納法,觀測不到的也一定是物質的。這種思路可以說有道理的。至於物質是否是世界的本源那是另外一個探討的話題。

人類感應有極限,在感應極限達到不了的地方,只能,而且只能用邏輯的方法認知世界。

其實在當今的世界上,有相當數量的科學家認為數學是宇宙真實性的基礎,而非人類思維的工具。他們認為,在數學上可以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在各自獨立的宇宙中發生。

科學的盡頭是數學:沒有感應到的“存在”,如何證明是否存在?

凡是符合邏輯的,就必定是存在的。這也是一種認知方法論。

對於不可證偽的“理論”,當今很多科學家喜歡用另外一個認知方法來說明問題。貝葉斯證實理論是基於18世紀英國統計學家托馬斯·貝葉斯的概率論發展起來的現代化框架。貝葉斯證實理論允許這樣的事實存在,即現代科學理論提出的主張通常遠遠超出了目前可以直接觀察的範圍(例如沒有人真的看到過原子),所以今天的理論通常很難簡單放入證偽和不可證偽的二分法中。相反,對理論的信任往往落在了連續統的某處,當獲得新信息時,會在0%和100%之間上下滑動。

根據貝葉斯主義的觀點,對信念概率的指定既是主觀的,又是理性的,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主觀地認為具有不同起初置信度的假說。運用貝葉斯公理,根據新證據而理性地改變這些主觀指定,會導向研究者們所持信念的會合。曾經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弦理論研究中心工作的Dawid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說:“承認非經驗實證是科學的一部分,並且其作為科學的一部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將為討論提供一個更好的基礎,而不是假裝它不存在”。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Joe Polchinski是一位堅定的弦理論學家,Polchinski同樣也採用了Dawid的非經驗主義論證來計算了多重宇宙存在的貝葉斯概率為94%。

凡是符合邏輯的,就必定是存在的。實際上,當今很多人就習慣這麼來理解事物,如“世界是物質的”、“宇宙之外還有宇宙”、“我考了第2名,那一定有第1名存在,雖然沒見過他”等等。


科學是人類群體性感應信息(即經驗認知)的意識工具化。

凡是符合邏輯的,就必定是存在的。

—— 探索貓,探索意識的貓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探索貓尋各種合作。如轉載請站內私信 ,或者關注探索貓微信公眾號諮詢。歡迎直接轉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