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什麼?數學到底學什麼?

數學 教育 樂學加油站 2018-11-28

數學是什麼,這是每一位數學老師最該弄明白的哲學問題。

它是一門學科沒錯,但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呢?

是像日月星辰那般遙掛天際,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嗎?是研究員眼中冰冷的數據嗎?亦或是唯有在四十分鐘課堂內才可觸及,離開課堂就該束之高閣的“文物”呢?

不,不是!

數學它是源自生活,又迴歸生活的工具。

遙不可及的宇宙天體上有數學,科學家的實驗中有數學,而像我們這些尋常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數學,甚至於我們短暫的課間十分鐘裡也隨處可見數學的身影。

因此數學是為了提高我們生活質量而催生出的一枚金蛋。正是有了這一認識,我們才可打造“數學即生活,生活即數學”的理念。


數學的內容性


既然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工具,那麼我們更該思考數學到底學什麼?

是學那些冰冷的阿拉伯數字、文字和圖形,還是把沒有溫度的理性關係植根於生活,讓它們在生活的溫床裡茁壯成長,再現熟悉的情境呢?

還是讓我們回到黃老師的課堂尋找答案吧。

一節四年級的方程起始課,竟然讓我們感受到這幫年齡剛滿兩位數孩子的無限潛力,他們不是初涉這個領域的新人,而是這方面的斫輪老手,能列出六年級學生、甚至是初中生才能實現的方程式。這種跳級方式真的讓我們吃驚不小!

究其原因,能夠出現這一神奇療效的關鍵是黃老師這味猛藥。

他沒有像我們那樣僅僅抓住方程的意義不放;去摳關鍵詞“含有未知數”“等式”。而是將方程的意義深埋生活的土壤,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有了生活環境的滋養,建構方程的意義也就水到渠成。

整堂課上根本沒有感覺他是在講數學,相反給聽課老師的印象就是在不停地體驗生活,解決問題。

儘管黃老師對方程的意義隻字未提,但是孩子們對它的理解,已經讓我們這些看客可見一斑了。因為理解,所以懂得。這也正是誕生“神童”的主要原因。

數學的方法性

數學怎樣教?在整個評課環節中,我們的老師對xx的“連續劇”記憶猶新。四幅主題圖在黃導的精心編排下竟成了一部熱播劇。這份智慧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欣喜,更讓課堂之外的我們震撼。

到底應該怎樣教數學?黃老師的示範就是在向我們傳遞一種正能量 —— 解讀文本。而且這種解讀不能僅把目光鎖在當下,而是一起穿越,尋找這類知識的前身,把這些知識繪成“年譜”,這樣才能讓孩子們真正理解文本中的內涵。

小故事,大哲理。誰能想到那個小小的天平情境圖居然暗藏著玄機呢?

平衡是黃老師這節課的主旋律,也是他幫孩子們建構方程模型的地基。

萬丈高樓平地起!正是這個牢固的地基,才讓聽者看到了孩子們的渾然天成,看到了老師的潤物無聲。

數學的情景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一陣陣來自於課堂之上的笑聲是黃愛華老師成功的祕訣,整堂課中他緊緊抓住“平衡”一詞設計,一關接著一關,而且這條主線一直延續到最後,專注的眼神、凝重的思考,高高舉起的小手,躍躍欲試的表達都是孩子們被吸引的外在表現。

把課堂變成遊戲,這樣的數學課有誰會不愛呢?

思考是教師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也是我們送給自己的厚禮。為教之道在於導,為學之道在於悟。這是xx給我的啟迪。

願與大家共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