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董鄂氏的一生可用“紅顏薄命”四個字概括,她的悲劇不僅在於她入宮前的特殊經歷,更在於無法掙脫滿蒙聯姻的桎梏,她的一生給後世留下太多的話題……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是順治在世時所冊封的第三位皇后,但董鄂氏的皇后身份卻是在去世後追封的。

她的身世、她的得寵以及順治在她去世後的出家之念,都給她短暫的生命增添了令人回味的因素。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骨灰被安置在順治孝陵的地宮之內,而在清東陵中順治的地宮是惟一沒有被盜過的,她與他在身後的確得到了長久的寧靜。

在所有清一代的宮掖中,董鄂氏都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人物。

民間還一度盛行董鄂氏實際是漢女的說法,此人名董白(字小宛),蘇州著名歌伎,才貌雙全。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在清軍南下時董氏被掠,因貌美絕倫而被送至北京皇宮,成為順治帝的寵妃。

實際上,這位蘇州名伎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就已經被江南才子冒襄金屋藏嬌,媒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錢謙益。

《清史稿·后妃傳》對董鄂妃有如下記述:“董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三宮,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且不說皇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在冊立皇貴妃時大赦天下,已經是極不尋常的跡象,順治在八年、十一年兩次冊立皇后均未大赦天下,不難看出皇貴妃董鄂氏在順治心中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地位。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鄂碩隸屬滿洲正白旗,歷經戰陣、屢立戰功,被賜予世襲子爵。在清代官方的記載中,對董鄂氏入宮前的身世一直諱莫如深。

在西方人撰寫的有關著作對此卻有所披露,《湯若望傳》一書指出:“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憐,當這位軍人因此斥責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斥責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因怨憤致死……皇帝遂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據陳垣先生考證:這位軍人的夫人就是被封為皇貴妃的董鄂氏,而董鄂氏的前夫就是順治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

已經為人婦的董鄂氏能在順治的視野中出現,很可能同清代實行的命婦輪流到後宮侍奉后妃的制度有一定的關係,已經成為襄親王妃的董鄂氏自然在命婦之列,到宮內侍奉后妃,也就為順治同她的不期而遇提供了條件。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可真應了那句“夢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值得注意的是,孝莊皇太后在順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頒佈了懿命,以“嚴上下之體,杜絕嫌疑”為由,停止實施這個歷代都沒有的命婦入侍制度。

皇太后很可能已經聽到多情天子同弟媳董鄂氏的某些風流韻事。

按照太后的佈置冊立內侄孫女為皇后即將舉行,此時哪能節外生枝;再說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又是個很看重禮法的人,一旦得知王妃紅杏出牆、移情別戀,肯定無法忍受;為了滿蒙聯姻、為了家庭的和睦,孝莊決定立即把一切都消滅在萌芽中,切斷順治同董鄂氏幽會的途徑,讓他們把剛剛萌生的戀情冷卻、淡化,在無聲無息中消失。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從順治十一年四月到順治十三年八月十九的兩年多中都發生過什麼,已經無從考察,但可以想像得出太后的禁令並未能阻斷順治同董鄂氏的戀情,而且最終一些風聲還是傳到了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耳中。

為此,董鄂氏受到了丈夫的“斥責”,而順治竟打了這個滿腹委屈的丈夫一個“耳摑”。

博穆博果爾“乃因怨憤”在七月初三去世,董鄂氏作為未亡人而進宮。

董鄂氏對順治為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吸引力?在為悼念董鄂氏所寫的“孝獻皇后行狀”中,順治寫道:“後至儉,不用金玉,誦《四書》及《易》,已經卒業,習書未久即精,朕喻以禪學,參究若有所悟。”對《四書》、《易經》的學習,對書法的精通以及對禪學的領悟都使得董鄂氏同順治在文化上志趣相投,彼此之間有說不盡的話題。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對順治來說後宮佳麗雖多,但不是來自蒙古草原就是來自滿洲世家,幾乎個個目不識丁。已經熟讀經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尋覓到知音!平心而論,董鄂氏比起那些漢族才女,還相差甚遠,但對於生活在文化荒漠中的順治,卻是難得的紅顏知己。

順治的愛已經成為董鄂氏生命不能承受的重負,她在等級森嚴的後宮活得非常累。順治“偶免朝,則諫毋倦勤”,惟恐落下“君王從此不早朝”的指責;當順治在“日講”後,和她探討“章句大義”時,“輒喜”;而當順治讓她一同閱奏摺時,則起身謝道“不敢幹政”。

至於對太后她更是全力侍奉,即使她在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子之後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連月子都沒能坐,就要竭盡全力去侍奉生病的太后。

當她在喪子之後內心痛苦不堪的情況下,依然要強顏歡笑,出現在太后的身邊,……長此以往,又怎能不應了“紅顏薄命”?心力交瘁的董鄂氏終於病倒,於順治十七年八月初八辭世,才22歲。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董鄂氏去世所激起的波瀾比當年入宮還要劇烈,為了追封董鄂氏為皇后順治已經鬧到尋死覓活的地步。按照傳統,妃嬪只有在所生育的兒子繼承了皇位,才能母以子貴被尊為皇后。

為了避免失去理智的順治做出過激的舉動,孝莊皇太后被迫同意追封董鄂氏為皇后。但在議諡時又出現了問題,儘管已經增加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12個字,依然沒有出現皇后諡號中所必須有的兩個字——“天”、“聖”,如“承天輔聖”(順治祖母孝慈高皇后)、“輔天協聖”(順治嫡母孝端文皇后)。

漢化程度已經相當深的順治當然明白,董鄂氏既不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也不是母以子貴熬上來的,雖然他貴為天子但對森嚴的封建禮數竟也無可奈何。

在葬禮結束後,順治帝又掀起出家當和尚的軒然大波,他讓玉林通的弟子行森和尚為自己剃度,以表示棄天下如敝屣的決心。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順治的出家念頭在董鄂氏去世時已經萌生,但他的未了情還要用手中的權力去了結——追封董鄂氏為皇后、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一旦把這兩件事辦妥,他就要遁入空門了。順治十七年的冬季卻是個例外,順治不僅未去避痘,反而為了董鄂妃的葬禮弄得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天花病毒乘虛而入。

到了正月初六順治病危,這天凌晨麻勒吉與漢族學士王熙到皇帝病榻旁奉命撰寫遺詔。

據王熙在《自撰年譜》中所記:在寫完第一段後“遂奏明:恐聖體過勞,容臣奉過面諭,詳細擬就進呈,遂出至乾清門下西圍屏內撰擬,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完。至夜,聖駕賓天。”據清實錄記載,順治在正月初七子刻在養心殿去世,時年24歲。

大清王朝——董鄂妃為何能聚順治帝萬千寵愛於一身

在這份罪己詔中的第十條就涉及到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端敬皇后於皇太后恪盡孝道,輔佐朕躬,內政聿修。朕仰奉慈綸,追念賢淑,喪祭典禮,過從優厚,未能以禮止情,諸事窬潰不經,朕之罪一也”

只恨生在帝王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