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陳姓公認太始祖,陳姓宗族不平凡的我歷程!

舜帝 玄奘 中國歷史 陳化成 南宋 中國姓氏文化 2018-12-03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五帝之首,亦是中華陳姓的遠祖,舜帝是中華民族五帝之一,是中國陳姓公認的血緣太始祖,因而,中國陳姓家族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而繁衍壯大。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孕育著中國陳姓宗族茁壯成長,陳姓宗族文化源淵於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陳姓宗族文化底蘊豐厚,內涵博大精深,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份。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陳姓宗族也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歷程,歷史證明,陳姓家族不愧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家族。

(一)、舜帝是中華道德文明的光輝典範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於舜帝文化,舜帝作為五帝之一,作為中國陳姓公認的血緣太始祖,他最早倡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品、五德、五常,稱之為舜帝文化。舜帝是中華道德文化的始祖,這個倫理道德,孕育著一代又一代陳姓子孫,舜帝不僅倡導推行,而且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他少年貧賤,歷盡苦難,由於父頑、母(後母)囂、弟傲、時欲加殺害。舜克盡教孝道,品德高尚,二十歲以孝聞名天下,為世人所敬仰,被推為中國二十四孝之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楷模。舜帝施行以德治國、教化萬民,深得人心、天下太平。

漢太丘長、潁川始祖陳寔,高風名德,天下所崇。因以黨錮之禍,案件連扯到他,其他人多逃避免難,但他卻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乃大義凜然地自請入獄,後迂赦出獄,他以寬厚、仁義之心待敵友、待權臣、待毛賊、待世間一切人等,頗具有老祖宗舜帝遺風,而成為時代的典範。陳寔可以說是千古一人,他八十四卒,海內赴吊者三萬餘人,特立碑紀念之。

當今時代的道德風範,乃是舜帝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舜帝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應當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二)、陳姓五朝建國鑄就歷史輝煌篇章

自舜帝以來,陳姓祖先在中國版圖上先後建立了春秋時的陳國(歷時645年,傳22世,凡二十五君),戰國時的齊國(太公和立國曆時184年,凡八君),秦末的張楚國、南北朝的陳朝(歷時33年、凡五帝),元末的漢帝。先後五朝建國,出了四十位帝王,共歷時867年,其建國朝代之頻、歷時年代之久、帝王人數之多,在中華民族姓氏史上還是沒有的,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曾幾度鑄就了陳姓宗族史上的輝煌篇章。此外,在古安南建立陳朝,出十五位帝王,歷時182年。當然,隨著朝代的更迭,陳姓宗族也經歷了盛衰、榮辱、歡悲、聚散的不平凡歷程。我們後裔應當銘記祖先的艱苦創業之路,成才報國之志,開拓進取之力,振興中華之壯舉,開天闢地、治國安邦之理念,繼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不懈的努力。

(三)、陳勝是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

陳勝率先抗秦,在大澤揭竿而起,點燃了推翻秦王朝的熊熊烈火,全國各地紛紛響應,終於攻下陳姓列祖列宗繁衍生息的舊地——昔日陳國故地,建立了張楚國,陳勝被推為國王,諡隱王。因此,陳勝是第一個起來用戰爭的手段對付秦王朝的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光輝業績載入了中華史冊。隨後陳勝雖然犧牲了,但他所封的侯王將相最後還是消滅了秦王朝。

由於陳勝率先抗秦,六國紛紛響應也打出六國的旗號。田橫立為齊王,率領重兵與項羽開展游擊戰,項羽被漢王逼死烏江,韓信將兵破齊,田橫 率兵500人逃往海上,羞為漢臣,亡入海島之中,(即今田橫島),演出一場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田橫500壯士”的悲歌。

(四)、陳軫是第一個改田復陳的始祖

田齊的最後一代君主齊王建,生三子,其中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為王姓(意為王室之後也),而三子軫(一曰伯軫)毅然復陳歸宗,成為復陳之始祖。陳軫這一支成為中國陳姓的主體衍脈,繁衍極盛,英才輩出,陳軫的後裔佔中國陳姓人口的70%以上,成為現代陳姓最重要的來源,陳軫對中國陳姓宗族的繁衍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當時沒有陳軫恢復陳姓,成為陳姓的正宗,那中國陳姓將是一個怎麼樣的狀況呢?大家可想而知。由此可見,陳軫複姓歸宗是中國陳姓家族史上一個大義舉,功不可沒!有人否認田齊的歷史和貶低陳軫的功績,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也是違背陳姓子孫意願的。

(五)、陳姓歷代名臣譽滿天下

陳姓宗族代出名臣,而第一位當推助劉邦成就帝業的漢相陳平,他為漢朝開國功臣,並佐漢高祖平定天下。陳平是一位超一流的謀士,“三朝為相”,被封為戶牗侯、曲逆侯,世襲。

北宋的陳堯叟在宋真宗時升為丞相、太子太師。胞弟堯佐也官至宰相,太子太師。三胞弟堯諮任龍圖閣直學士、武伶軍節度使。三兄弟同朝顯貴,蔚為奇觀。

到了南宋莆田玉湖的陳俊卿、陳文龍相繼為相,時稱“一門二丞相、九代八太師”。陳俊卿考中榜眼時,皇帝問他莆陽何賞人才濟濟,俊卿曰:“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宋高宗大加讚賞,此言成為莆陽讀書人的座右銘。俊卿丞相清正廉潔,深受士民愛戴,宋寧宗親自題匾:“清忠亮直”。陳文龍登狀元及第,官樞密院參知政事(右丞相),他智勇雙全,連挫東犯元軍,通判曹澄孫以城降,執文龍至杭州,他在岳飛墓前絕食而死。故里建“二忠祠”紀念他。民革中央主席屈武題匾“民族英雄”。

明代的陳道亨布衣卿相。他為人貞亮自守,自兵部尚書至參知政事機務,有人送錢送物,他一概拒絕;他不以家屬自隨,只留一老僕人料理家務而已;他因遭母喪、家又被火燒光,便租屋而居,窮得冬天的被帳都沒有,妻穿葛布衣服,沒有棉衣,便為兒子拾柴燒火以禦寒冷。他是一位清正廉潔的典範,為世人所敬仰。

(六)、陳姓“將軍侯爵世家”威振南疆

陳政為唐代入閩開漳始祖。政隨父仕唐,以從徵屢建奇功,授歸德將軍、副諸衛上將、嶺南行軍總管事,奉旨統兵入閩平亂。政曾祖父霸漢、官至大宗正、封魏國公。祖父果仁、仕唐戶部尚書、拜司徒。父克耕,為唐開國元勳,封玉鈴衛翊府大將軍。陳母魏箴,奉旨隨帶敏、敷二子,統五十八軍校趕赴閩南增援,乃巾幗英雄。子元光,年方二十一歲,代父統軍,為漳州刺史,贈右韜衛大將軍,追封潁川侯,世稱“開漳聖王”。孫珦、曾孫酆、玄孫謨,皆嗣父職,相繼為漳州刺史。陳政十一世孫陳洪進仕唐為清源軍節度使、泉漳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二年赴開封府入覲,親上《納地表》獻漳泉兩郡(含興化府)轄十四縣納地歸宋,為宋朝祖國統一作出傑出貢獻,被擢為武寧軍節度使,賜順化功臣,授太子太師,同平章事,留京奉朝請,興國四年率軍攻取太原。後被封為杞國公、岐國公,賜中書令(宰相之職),追封潁川、會稽、東海、南康郡王、諡忠順。史記洪進“四弟五子俱封侯。”洪進胞弟洪銛、洪暹、洪藝、洪禎及子文顕、文灝、文顓、文瑣、文善頁皆任各州刺史,太將軍,蔭封侯爵。

可見,陳政大將軍上下十幾代皆為將軍,蔭封侯爵,堪稱陳姓家族史上罕見的“將軍侯爵世家”,是為陳姓家族的光輝典範。

(七)、陳姓將帥英雄壯舉震撼中外

漢代的陳湯,堪稱偉大的戰略家。史學家稱他“驍勇有大智,多策謀、喜奇功”。陳湯出使西域,身為西域校尉,他見到郅支單于勢力日大,料日後必為西域大患,竟突然間迸發奇想:“發屯田兵突襲郅支,斷邊防後顧之憂。”這是一場出奇不意的偷襲戰,前不施鋪墊,後不留退路。為了不走露風聲、喪失主動權,陳湯來不及秉報朝廷;為大振軍威,競偽造詔書令,並執劍迫使將帥同他一起行動,於是發兵大舉突圍單于城,經過激烈交戰,攻入王宮,郅支單于戰死,凡斬皇后、太子、各王以下1518人,俘虜145人,投降的千餘人,大獲全勝,陳湯平定了西域,立下了曠世大功,被封為關內侯,射聲校尉,陳湯不愧為偉大的戰略家。

陳化成,福建同安人。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帝國主義發動了鴉片戰爭,時陳化成身為江南水師提督,率海軍守吳淞口,發炮千餘次,擊壞敵艦六艘,打死英軍數百人,軍心大振,英軍潰退。不料,昏庸無能的總督牛鑑,得知開戰初勝,即走上炮臺,意欲爭功,被英軍發炮攻擊,牛鑑嚇得逃跑,東炮臺守軍也跟著潰逃,於是英軍轉過來,全力攻擊西炮臺,時化成親軍不及百人,他仍堅守陣地,親自發炮應戰,忍著創痛仍堅持死戰,倒下去又爬起來,中彈殉國,親兵80多人也壯烈犧牲。後收殮時,發現化成面貌如生,身中彈百餘粒。百姓罷市哭奠,聲震霄漢,陳化成將軍盡忠報國的英雄氣慨,不愧為抗英的民族英雄。

抗日戰爭時期,時任一級上將、海軍部長、海軍總司令的陳紹寬,親自指揮“江陰戰役”,氣壯山河,震撼中外,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迫使日本軍國主義投降,在1945年9月9日他作為中國受降代表之一,在南京出席“日軍投降”儀式,並代表中國海軍在美“米蘇里”戰艦上莊嚴接受日本投降書,使中國人民揚眉吐氣。

(八)、陳姓文壇大作家名揚古今

晉代陳壽,仕蜀漢觀閣令史,又任晉著作郎,才華橫溢,推舉他的多,忌恨他的人也不少,以致仕途坎坷,屢遭廢辱,最後逼得他步太史公(司馬遷)之後塵,便精心研究史學,著有《三國志》六十五篇、《古國志》五十篇,《益都老舊志》十篇以及《蜀相諸葛亮集》問世,成為宋明理學史上承前啟後的大作家。

玄奘,原名陳禕,俗稱唐僧,為陳寔之後裔,自幼隨兄出家,為尋找佛學之真諦,竟隻身跑到印度去,行程五萬裡,歷時十七年,他所受到的磨難和最終達到的心境與舜帝大致相似,玄奘法師在當時可以說是千古一人。後從事翻譯工作,共譯出佛典七十五部共1335卷。明人吳承恩以唐僧玄奘的事蹟為素材,寫成千古奇書《西遊記》。

再說陳寅洛,在民國初,他四次赴日本、瑞士、法、英、美留學,能通藏、蒙、滿及日、英、德、拉丁、希臘等多種文字,對魏、晉、南北朝史、隋通史、蒙古史均有精湛的研究,為海內外學者所推崇。他曾任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教授。建國後,為中國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常委,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唐代政治史事述論》等,是我國傑出的歷史學家。其兄陳師曾(原名衡洛),是位著名的近代畫家、書法家、藝術家,著有《中國繪畫史》,堪稱“兄弟二才子”。

現代陳景潤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數學家,“陳氏定理”蜚名中外。

(九)、江州義門是陳姓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觀”

陳朝後主陳叔寶之弟陳叔明,大業五年(公元573年)立為宜都王,叔明的第九代孫陳環為臨海令,為避難遷於福建省仙遊縣烏石,其後曾孫陳旺於唐文宗六年(832年)遷於江西省德安縣永清村(今義門村),為江州義門之開基始祖。

陳旺以孝道治家,撰家規,建書堂,義門陳氏日益昌盛,開創了十九代、3700餘人聚族一堂,同居共炊、和睦相處的人間奇蹟。是為中國文明家族、和諧家族、昌盛家族的光輝典範。

義門大家族,立有嚴謹的族規和嚴密的組織管理制度,擁有學校、藏書樓、接待館、醫院、祠堂,置有林園和田莊三百多處,有生產生活的各項設施。特別是有著醇厚的家風,這裡沒有遊手好閒的人,沒有玩物喪志的人,沒有不利世道人心的奇談怪論,沒有營私舞弊的邪念,“室無私財、廚無異饌、大小知教、內外如一”。即使用餐,也是一 種高度統一而又謙和的行為。

整個大家庭分工細密、各司其事、井井有條。儘管子孫眾多,卻上下卑尊有序、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共建家族繁榮。

義門家族重教興學,培養英才,登科舉,仕官吏者多達四百三十多人。

義門家族成為中國古代聚族而居的家族制度的典型,這在古今中外家族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時稱:“族聚三千餘人世間第一、居同五百多載天下無雙”。朝廷賜“義門世家”、“真良家”匾,這個的忠義之家自然成為芸芸眾人仿效的光輝榜樣。

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自然引起朝廷的恐懼,宋嘉佑八年江南西路轉運使謝景初、太守呂海,縣令穆珣率眾官,奉旨臨門,監護家族析產分居,義門家族分析為二百九十一莊,依派拈鬮,分遷全國各地的十六個省所轄一百二十三縣市。在元末義門家族又進行了第二次大分析,先後二次共析莊338處。所有分析各地的義門子孫都在門首都掛有“義門世家”匾額。

中國近代現代史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如陳獨秀、陳雲、陳毅、陳賡、陳慕華以及陳立夫、陳果夫、陳誠、陳明仁、陳布雷、陳明樞、陳濟棠等都是從江州義門分析到各地支系的子孫。因此,江州義門是中國陳姓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觀。

(十)、陳姓精英在現代史的傑出貢獻。

陳姓在中國現代史上,精英輩出,相繼登上政治舞臺,有的成為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和愛國華僑家領袖。

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七年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陳潭秋是中共一大的十二位代表之一,他為黨的創建和中國革命作出傑出的貢獻。

陳望道是第一個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為傳播馬克思主義作出傑出的貢獻,他還在1920年上海成立共產主義小組,並參加中共一大的籌備工作,後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書記。

陳雲建國後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成為中共的五大領袖之一,是著名經濟學家,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傑出的貢獻。

陳毅是井岡山的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是新四軍軍長,華東野戰軍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為開國元勳,陳毅還是傑出的外交家和著名詩人。

陳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位大將之一,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代司令員,在1950、1956年兩度應邀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奔赴越南前線指揮抗法戰爭。

陳嘉庚是馳名海內外華僑大實業家,他腰纏萬貫,可生活十分儉樸,他把全部財產報效祖國,盡用於教育事業,不留給子孫一分錢,被毛澤東主席稱讚為“華僑的旗幟,民族的光輝。”

陳慕華、陳至立,作為陳姓的傑出女性,先後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成為國家的領導人之列,為國家建設和婦女事業作出重大的貢獻。

陳雲林受命擔任海協會會長,多次率團與臺灣海基會會長江丙坤會談,先後簽定了兩岸“三通”和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協議,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舜帝陳姓公認太始祖,陳姓宗族不平凡的我歷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