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太陽系相比整個宇宙,猶如一粒微塵般毫不起眼;我們所在的藍色地球相比整個太陽系,也如同一粒微塵。我們人類,在這粒微塵之上,仰望星空,想象著有朝一日,能夠遍訪宇宙中的所有星球,能夠遊歷宇宙中的每一個角落。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在之前的系列中,金星和火星我們都已經拜訪過,先是吹了空調,又是吃了土豆,悠哉遊哉。然而科學考察不是請客吃飯,並不總是這樣愜意悠閒。為了科學,我們常常會在最為極端、最為艱苦、最為遙遠的地方做長期的、高強度的工作。這樣的工作,為人類帶來了文明的光輝。

所以這一次,我們將前往水星——這顆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做一番科學的苦旅。

其實,大家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水星是近年來,我們日常生活中“出鏡率”最高的行星。大家常常會在XXX人的朋友圈裡看到所謂“水逆退散”之類的詞句,所謂“水逆”,就是水星逆行的簡稱。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NASA信使號拍攝的水星

其實由於參考系問題,所有的太陽系行星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來,都會出現逆行現象,這也是“行星”一詞的由來之一,甚至還啟發了日心說。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其近日點高度0.307499AU(AU,天文單位,約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下同)遠日點高度0.466697AU,半長軸0.387098AU。水星的公轉軌道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離心率最大的(0.21),也即其軌道最扁,近日點和遠日點偏差最大。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水星軌道

水星距離太陽太近,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來,水星總是會被太陽遮擋,一年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時間能夠看到水星,所以要想看到“水逆”這種現象,其實也是很難得的。中國古話說得好,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你的運氣要是真由水星主導,那開心還來不及呢!一年只有很少的時間會不順利。

然而,對於科學考察者來說,要在水星科考,卻沒有這麼順利了,水星目前資料匱乏,但是根據已知的水星資料,我們將遇到很多技術難關。

第一道難關:道阻且···費油。

前面已經說到,水星有著很低的公轉軌道,這給科學考察帶來了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費油。

根據開普勒定律,在同一個公轉系統內,天體的軌道高度越低,其切向速度就越快,因此水星的公轉速度遠遠大於地球的公轉速度。

水星的平均公轉速度大約是48km/s,地球的平均公轉速度則大約是30km/s,存在18km/s的速度差,如果要在水星和地球之間實施霍曼轉移(人造飛行器在兩個天體間進行直接轉移的最省燃料的方案),那麼就將需要至少18km/s的速度變量。如果要對一個1噸的飛行器(比家用小轎車還要輕一些)實行這種方案,這架飛行器將需要至少1620億焦耳的能量,相當於瞬間釋放近4噸汽油的所有燃燒熱量——實際上能做到這一點的發動機根本不存在。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一輛特斯拉Model S轎車就有2噸重了

如果使用當前最為優秀的火箭發動機,歐空局研製的VINCI,來進行這樣一次轉移加速,運送1噸的飛行器有效載荷,將需要60噸燃料。而如果讓馬斯克的SpaceX公司來執行這樣一個任務,使用他們比衝最高的Merlin-1C發動機,需要180噸燃料——然而人類迄今為止最大的火箭,NASA的土星五號火箭,也最多將14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曾經將阿波羅11號送去月球的土星五號火箭

更何況,1噸的飛船,是絕對不足以滿足載人航天的需求的,道理顯而易見——你能開著你家車去月球嗎?哪怕汽油充足,零食、寵物、三五好友也是少不了的吧?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去水星進行一番科學考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發動機技術——這是全人類的“卡脖子技術”,是人類邁向更深的星空必然要解決的難題。

正因為“費油”,目前人類只有兩架無人探測器曾經到達過水星。首先是NASA的水手10號探測器,它三次飛掠了水星,獲得了最早的一批原位測量的水星科學資料,後來是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它進入了水星軌道,正在對水星進行詳細的測量。

這兩架探測器都沒有使用霍曼轉移,而是藉助了地球、金星、水星的引力彈弓。引力彈弓是節省飛船燃料的重要手段,但是缺點在於將會消耗數倍於霍曼轉移的時間——而人類的肉體凡胎,是等不起的。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信使號

第二道難關:度日如···兩年

在天體的世界裡,萬有引力,主宰了各種各樣的現象。其中就有“潮汐現象”。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如圖左半,地球對月球形成潮汐鎖定,

導致月球始終一面對著地球

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是由太陽和月亮的萬有引力共同形成的。但是,潮汐力並不僅僅存在於大海之中。高山、深谷、幽邃的地下,整顆星球,都無時不在被潮汐力影響著。這種潮汐,在我們地球科學領域,被稱為固體潮。

水星距離太陽如此之近,受到強烈的太陽引力。而其公轉軌道又不是很圓,因此,水星上每一點與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隨著水星公轉和自轉,不斷髮生改變。萬有引力忽大忽小,相應的,水星上不同地區的形狀也就發生著類似於海洋的潮汐現象,潮汐導致內部摩擦,不斷損耗水星自轉的能量——最終,水星的自轉和公轉達到共振,使潮汐降到最低。

這種現象被稱為“潮汐鎖定”,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太陽系的各個角落,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月球——我們都知道月球總是同一面對著地球,這就是因為月球對地球,如同水星對太陽——形成了潮汐鎖定。

所不同的是,水星對太陽形成的不是1:1的潮汐鎖定,而是3:2的潮汐鎖定。水星每公轉1圈,就會自轉1.5圈。做一個簡單的減法就能知道,對於水星表面上的一個點,每繞太陽一圈,太陽就會在這個點上前進大約180度。所以,每兩個水星年,才會度過一個水星天。

所謂“度日如年”,毫不誇張,甚至可以說是“度日如兩年”。

好在,一個水星年是87.9691個地球日,一個水星天也就是大約176天,可能,大概,也許,也不算很長。如果有在南極北極的極晝極夜下工作的經驗,那麼這樣的日子,還是可以勉強接受的,大不了就趁著日光正好,修仙。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第三道難關:冰與火···之睡覺

這樣長的晝夜,當然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

首先晝間輻射很強,在水星赤道日下點,太陽光強大約能達到4.6-10.1倍於地球附近太空的太陽光強度,更何況水星沒有大氣層遮光。此時地表的溫度將會很高,會迅速飆升至427攝氏度,絕對不適合任何戶外活動。

這樣的高溫下,水星表面的岩石都會氣化。水星實際上有一層非常稀薄的外逸大氣層,主要是由水星表面氣化的岩石組成,你看看這成分——42%的分子氧,29%的鈉,22%的氫,6%的氦,0.5%的鉀,以及其他一些痕量的成分。簡直可以說是非常硬核了,那些原本在地球以固態形式存在的鈉和鉀,在水星就變成了氣體。

這層大氣層的壓強大約是0.5nPa,比地球大氣壓小了至少14個數量級,人幾乎是感覺不到的。熱對流和熱傳導也因此而非常輕微。只要能夠遮擋住陽光,例如藏身在洞穴中,就可能躲過水星表面晝間的極端高溫。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比如窯洞就是很不錯的住所

而且,根據信使號對水星的觀察,在水星表面的深坑洞穴這些從未暴露在太陽光下的地方,很可能蘊藏著不少的固態水資源,這將是科學家在水星表面做考察的首要生命保障。

到了夜間,還是由於幾乎沒有大氣層,水星幾乎完全沒有保溫能力,最低溫度會驟降至-173攝氏度。這樣的溫度,配合上稀薄近乎不存在的大氣,其實反而適合人類工作。整體的環境,會與月球夜間非常類似(月球的最低溫度大約也是-173攝氏度)。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後排:火星、水星

前排:月球、冥王星、妊神星

但是夜間,新的問題也將引入進來,人類目前的空間探測任務,主要依賴太陽能電池板來提供所需的電源。夜間的溫度適合工作,但是夜間的能源卻成問題。所以,到時候可能就要像玉兔2號一樣,白天睡大覺,晚上翻個身,走兩步,繼續睡大覺了。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兔:我彷彿聽見有人在黑我。。。

說了這麼多困難,但實際上,水星也具備一些獨到的好處——相比較我們之前講過的金星和火星。這些益處,實際上降低了在水星表面科考的難度,提高了水星表面科考的價值。

首先,水星是有磁層的

磁層,猶如一面盾牌,擋住了大部分的來自太陽的致命的高能粒子。地球磁層是地球能夠演化出生命的重要保護層。太陽系的四顆類地行星中,地球和水星是擁有磁層的,而金星和火星並不具備。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對比

要知道金星和火星的體積和重量要比水星大出很多,金星和火星的大氣層也比水星濃郁很多很多倍,但是偏偏是這麼個小不點,具備了兩個大個子都不具備的東西。

按照目前的理論,磁層的存在依賴於行星內生的偶極磁場,而這種偶極磁場的產生,則依賴於行星是否具有液態的核心。根據目前的探測結果,金星和火星都已經失去了這種活躍的液態的核心,但是水星和地球還依然具備!

水星的核——水核,根據目前的測算,佔到水星體積的55%(地核只佔地球體積的17%),並且呈現液態。科學家們推測,可能是在水星形成的過程中,水星的表面物質因為某種原因丟失了,只剩下了一個超大的核。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水星圈層結構

水星因此也像地球一樣,有一個防護罩,可以保護其表面少受高能粒子的轟擊,所以在表面進行科學考察的科學家們,身體健康問題會有比較好的保障。同時,其地表的成分受到輻射的干擾也會降低。

其次,水星地質不活躍

水星表面的地貌,都是十數億年前就已經形成的,其地殼非常厚,早已停止了活動。水星上面的撞擊坑,可以追溯到太陽系形成的年代。幾乎沒有大氣層的表面,也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剝蝕。所以地球科學家們在上面每挖一鏟子,就是十幾億年前的古董,研究價值無法估量。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信使號繪製的水星地形圖,紫色最低,紅色最高

那麼,來總結一下,我們這一程科學苦旅的規劃吧!

首先,帶足燃料,準備最強勁最先進的火箭發動機;

第二,帶好鏟子,錘子,如果可能的話還有炸面兒——來挖一個舒適溫馨的窯洞居住;

第三,備足電池和咖啡,做好晝伏夜出,熬夜加班工作的準備;

第四,扛起那些科學儀器,向著太陽系的古老遺蹟進發;

最後,帶好毛巾,這將是一趟辛苦的旅程!

看上去不算太難對不對?是的,那是因為人類的好奇心,一定能戰勝一切的不可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