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


"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南懷瑾曾經說過一句戲言:"你問我信仰什麼,我信仰睡覺。"

人的一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覺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在固定的時間醒來,這是人的生理時鐘的一部分。

睡覺對我們的生活十分重要,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理過程,是肌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它的生理重要性僅次於呼吸和心跳。

睡覺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是並非人人都能睡得著,睡得熟,睡得香。

人生享受,睡眠為大。

成功人士兩大標誌:數錢數到手抽筋,睡眠睡到自然醒。

其實,在古人的眼裡,睡覺不僅是享受,還真的是一種信仰,一種文化。

"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南懷瑾曾經說過一句戲言:"你問我信仰什麼,我信仰睡覺。"

人的一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覺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在固定的時間醒來,這是人的生理時鐘的一部分。

睡覺對我們的生活十分重要,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理過程,是肌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它的生理重要性僅次於呼吸和心跳。

睡覺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是並非人人都能睡得著,睡得熟,睡得香。

人生享受,睡眠為大。

成功人士兩大標誌:數錢數到手抽筋,睡眠睡到自然醒。

其實,在古人的眼裡,睡覺不僅是享受,還真的是一種信仰,一種文化。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睡覺的哲學

1.天人合一,陰陽調和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睡眠觀,即從陰陽學說看晝夜和覺醒節奏。

古人認為陽主晝、陰主夜,白晝陽氣盛而陰氣盡時,人們就會醒覺;相反,白晝盡而夜晚來臨時,則應睡覺。

《黃帝內經》:"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

"寐"指入睡,"寤"指醒來,睡覺能夠幫助人體調節陰陽,也只有陰陽調和才能有好的睡眠。

古人又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盛極而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此時靜臥,可避免氣血受損。

所以古人睡"子午覺",即夜眠在子時(夜23時~1時)之前入睡,而白天午休在午時(中午11時~13時)。

此外睡眠和醒覺時間應隨季候改變而調整,春天和夏天應晚臥早起,秋天早臥早起,冬天早臥晚起。

人生由醒和睡兩部分組成,醒要混得出色,睡也應該睡得安寧,這樣一生才圓滿。

2.至人無夢,夢裡乾坤

睡覺中最常見的現象是做夢,莊子說,"至人無夢",是用來形容得道的人心無掛礙,乃至睡覺時也沒有夢境干擾,其實莊子本人睡覺也是做夢的。

莊子曾經在夢裡變成了一隻蝴蝶,醒來後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自己在夢裡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在夢裡變成了自己。就這樣他迷失在蝴蝶與莊子之間。

"南柯一夢"的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有一天在槐樹下做夢,來到槐安國,娶了公主為妻,任南柯太守,盡享榮華,還出徵邊關,大戰一場,不幸的是打了敗仗,被人遣返,醒來才悟出所謂的槐安國,就是槐樹下的螞蟻洞,南柯郡不過是槐樹南面一個樹枝下的另一個蟻穴,夢中的大熱鬧不過如此。

其實,所謂人生的大熱鬧正如夢中的大熱鬧,我們熙熙攘攘的生活沒準是另一個更高級生命的一場小夢,人生如夢嘛,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想開了,有利於人生幸福。

"黃粱一夢"故事中的呂翁,他是一個"授夢人",無論別人瞌睡與否,他只要給人家一個枕頭,人家就能安然入睡,在睡眠中做美夢,儘管美夢終有醒來的時候,但做一下美夢也是許多人需要的。

湯顯祖的"遊園驚夢",是因為夢而死而生;曹雪芹的"紅樓夢",最終悟到的是,世間之情,皆為水中之月,鏡中之花。

我們普通俗人,做不到"至人無夢",也做不出"高雅"的夢,但是有夢總比無夢好,不管是如願以償的美夢,還是想入非非的白日夢。

沒有夢想的人,猶如無舵之船,只會漂泊在失望、挫折與打擊的汪洋中。

"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南懷瑾曾經說過一句戲言:"你問我信仰什麼,我信仰睡覺。"

人的一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覺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在固定的時間醒來,這是人的生理時鐘的一部分。

睡覺對我們的生活十分重要,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理過程,是肌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它的生理重要性僅次於呼吸和心跳。

睡覺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是並非人人都能睡得著,睡得熟,睡得香。

人生享受,睡眠為大。

成功人士兩大標誌:數錢數到手抽筋,睡眠睡到自然醒。

其實,在古人的眼裡,睡覺不僅是享受,還真的是一種信仰,一種文化。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睡覺的哲學

1.天人合一,陰陽調和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睡眠觀,即從陰陽學說看晝夜和覺醒節奏。

古人認為陽主晝、陰主夜,白晝陽氣盛而陰氣盡時,人們就會醒覺;相反,白晝盡而夜晚來臨時,則應睡覺。

《黃帝內經》:"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

"寐"指入睡,"寤"指醒來,睡覺能夠幫助人體調節陰陽,也只有陰陽調和才能有好的睡眠。

古人又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盛極而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此時靜臥,可避免氣血受損。

所以古人睡"子午覺",即夜眠在子時(夜23時~1時)之前入睡,而白天午休在午時(中午11時~13時)。

此外睡眠和醒覺時間應隨季候改變而調整,春天和夏天應晚臥早起,秋天早臥早起,冬天早臥晚起。

人生由醒和睡兩部分組成,醒要混得出色,睡也應該睡得安寧,這樣一生才圓滿。

2.至人無夢,夢裡乾坤

睡覺中最常見的現象是做夢,莊子說,"至人無夢",是用來形容得道的人心無掛礙,乃至睡覺時也沒有夢境干擾,其實莊子本人睡覺也是做夢的。

莊子曾經在夢裡變成了一隻蝴蝶,醒來後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自己在夢裡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在夢裡變成了自己。就這樣他迷失在蝴蝶與莊子之間。

"南柯一夢"的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有一天在槐樹下做夢,來到槐安國,娶了公主為妻,任南柯太守,盡享榮華,還出徵邊關,大戰一場,不幸的是打了敗仗,被人遣返,醒來才悟出所謂的槐安國,就是槐樹下的螞蟻洞,南柯郡不過是槐樹南面一個樹枝下的另一個蟻穴,夢中的大熱鬧不過如此。

其實,所謂人生的大熱鬧正如夢中的大熱鬧,我們熙熙攘攘的生活沒準是另一個更高級生命的一場小夢,人生如夢嘛,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想開了,有利於人生幸福。

"黃粱一夢"故事中的呂翁,他是一個"授夢人",無論別人瞌睡與否,他只要給人家一個枕頭,人家就能安然入睡,在睡眠中做美夢,儘管美夢終有醒來的時候,但做一下美夢也是許多人需要的。

湯顯祖的"遊園驚夢",是因為夢而死而生;曹雪芹的"紅樓夢",最終悟到的是,世間之情,皆為水中之月,鏡中之花。

我們普通俗人,做不到"至人無夢",也做不出"高雅"的夢,但是有夢總比無夢好,不管是如願以償的美夢,還是想入非非的白日夢。

沒有夢想的人,猶如無舵之船,只會漂泊在失望、挫折與打擊的汪洋中。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睡覺的境界


愜意的睡在現代是奢侈品,在古代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古人對睡眠講究"先睡心、後睡眼",古人可以睡心,對現代人卻有難度,因為白日的喧囂躁動,我們的心實在難以寧靜、難以入眠。

1.太上隱者有《答人》一詩來回應別人的詢問,"偶來松樹下,高枕石上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這是隱士睡覺的境界。

2.《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睡醒後,口占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這是能把握天下形勢的智者睡覺的境界。

3.明代張東海《睡丞記》中記載了兩個善睡的人的故事:

一天,華亭縣丞去拜見一個老鄉紳,還沒等到老鄉紳出來,就在客廳的座位上睡著了。

一會兒,主人出來了,見客人睡著,不忍心驚動他,就在客人對面的座位上埋頭大睡。

過了一段時間,客人醒來,見主人睡得正熟,便接著睡。又過了一段時間,主人醒了,見客人還沒醒,就又繼續睡。

到客人再醒來時,天色已晚,見主人竟然還沒有醒,於是就悄悄地走了。待主人醒來時,見客人已經不在了,就走進內室接著睡了。

主客二人對睡,連天地也昏昏欲睡。這二人睡覺已經達到欲罷不能、如痴如醉的境界了。

4.而睡眠達到最高境界,從而被稱為"睡仙"的是北宋初的陳摶老祖,據說能一睡好幾年。


"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南懷瑾曾經說過一句戲言:"你問我信仰什麼,我信仰睡覺。"

人的一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覺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在固定的時間醒來,這是人的生理時鐘的一部分。

睡覺對我們的生活十分重要,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理過程,是肌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它的生理重要性僅次於呼吸和心跳。

睡覺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是並非人人都能睡得著,睡得熟,睡得香。

人生享受,睡眠為大。

成功人士兩大標誌:數錢數到手抽筋,睡眠睡到自然醒。

其實,在古人的眼裡,睡覺不僅是享受,還真的是一種信仰,一種文化。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睡覺的哲學

1.天人合一,陰陽調和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睡眠觀,即從陰陽學說看晝夜和覺醒節奏。

古人認為陽主晝、陰主夜,白晝陽氣盛而陰氣盡時,人們就會醒覺;相反,白晝盡而夜晚來臨時,則應睡覺。

《黃帝內經》:"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

"寐"指入睡,"寤"指醒來,睡覺能夠幫助人體調節陰陽,也只有陰陽調和才能有好的睡眠。

古人又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盛極而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此時靜臥,可避免氣血受損。

所以古人睡"子午覺",即夜眠在子時(夜23時~1時)之前入睡,而白天午休在午時(中午11時~13時)。

此外睡眠和醒覺時間應隨季候改變而調整,春天和夏天應晚臥早起,秋天早臥早起,冬天早臥晚起。

人生由醒和睡兩部分組成,醒要混得出色,睡也應該睡得安寧,這樣一生才圓滿。

2.至人無夢,夢裡乾坤

睡覺中最常見的現象是做夢,莊子說,"至人無夢",是用來形容得道的人心無掛礙,乃至睡覺時也沒有夢境干擾,其實莊子本人睡覺也是做夢的。

莊子曾經在夢裡變成了一隻蝴蝶,醒來後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自己在夢裡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在夢裡變成了自己。就這樣他迷失在蝴蝶與莊子之間。

"南柯一夢"的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有一天在槐樹下做夢,來到槐安國,娶了公主為妻,任南柯太守,盡享榮華,還出徵邊關,大戰一場,不幸的是打了敗仗,被人遣返,醒來才悟出所謂的槐安國,就是槐樹下的螞蟻洞,南柯郡不過是槐樹南面一個樹枝下的另一個蟻穴,夢中的大熱鬧不過如此。

其實,所謂人生的大熱鬧正如夢中的大熱鬧,我們熙熙攘攘的生活沒準是另一個更高級生命的一場小夢,人生如夢嘛,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想開了,有利於人生幸福。

"黃粱一夢"故事中的呂翁,他是一個"授夢人",無論別人瞌睡與否,他只要給人家一個枕頭,人家就能安然入睡,在睡眠中做美夢,儘管美夢終有醒來的時候,但做一下美夢也是許多人需要的。

湯顯祖的"遊園驚夢",是因為夢而死而生;曹雪芹的"紅樓夢",最終悟到的是,世間之情,皆為水中之月,鏡中之花。

我們普通俗人,做不到"至人無夢",也做不出"高雅"的夢,但是有夢總比無夢好,不管是如願以償的美夢,還是想入非非的白日夢。

沒有夢想的人,猶如無舵之船,只會漂泊在失望、挫折與打擊的汪洋中。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睡覺的境界


愜意的睡在現代是奢侈品,在古代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古人對睡眠講究"先睡心、後睡眼",古人可以睡心,對現代人卻有難度,因為白日的喧囂躁動,我們的心實在難以寧靜、難以入眠。

1.太上隱者有《答人》一詩來回應別人的詢問,"偶來松樹下,高枕石上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這是隱士睡覺的境界。

2.《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睡醒後,口占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這是能把握天下形勢的智者睡覺的境界。

3.明代張東海《睡丞記》中記載了兩個善睡的人的故事:

一天,華亭縣丞去拜見一個老鄉紳,還沒等到老鄉紳出來,就在客廳的座位上睡著了。

一會兒,主人出來了,見客人睡著,不忍心驚動他,就在客人對面的座位上埋頭大睡。

過了一段時間,客人醒來,見主人睡得正熟,便接著睡。又過了一段時間,主人醒了,見客人還沒醒,就又繼續睡。

到客人再醒來時,天色已晚,見主人竟然還沒有醒,於是就悄悄地走了。待主人醒來時,見客人已經不在了,就走進內室接著睡了。

主客二人對睡,連天地也昏昏欲睡。這二人睡覺已經達到欲罷不能、如痴如醉的境界了。

4.而睡眠達到最高境界,從而被稱為"睡仙"的是北宋初的陳摶老祖,據說能一睡好幾年。


南懷瑾:睡覺是一種信仰



有個名叫寇朝一的人曾經跟著陳摶學習睡功,僅僅學得一點皮毛,對常人來說已經是出神入化,匪夷所思。

另一個名叫劉垂範的人慕名去拜訪寇朝一,正趕上他在睡覺,得以窺見睡功之神妙,寇朝一鼾聲如雷,迴旋激盪,洶湧澎湃,繞樑不絕。

劉垂範回來後對人說:"寇先生睡夢中所造音樂,雄美動聽,是用雙門鼻孔吹奏的夢鄉神曲。"對方驚喜地問:"你記下曲譜了沒有?"

劉垂範用濃墨塗在紙上,滿紙雲煙,夾雜著一個個的黑疙瘩,說這就是寇先生夢鄉神曲的樂譜,稱之為《混沌譜》。

這樣的境界已經進入信仰的領域,睡覺成了修行的方法和結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