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健康的那些事:睡眠、運動、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抑鬱症……'

""大腦與健康的那些事:睡眠、運動、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抑鬱症……

人類大腦看似一團簡單的灰色粘性物質,但其功能卻如此強大。我們瞭解越多,越覺得它很神奇。

但關於大腦,大家的疑惑還有很多,比如:

  • 我們的大腦會“關機”嗎?

  • 為什麼有的人年老了還很“聰明”,而有的人剛剛中年就覺得大腦“一塌糊塗”,這由什麼決定呢?

  • 還有人聽說腸道可以影響大腦決策,這聽起來不可思議,科學家怎麼解釋?

  • ……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雜誌為我們梳理了大腦方面的一些知識和研究進展,特別是近期受到普遍關注的“腸道微生物與腦健康”方面的內容。

睡覺的時候大腦也休息嗎?

當你休息時,你會覺得大腦似乎也“關機”了,事實並非如此。只要人一息尚存,大腦神經元會一直工作。

“在你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做的時候,大腦還在繼續處理大量信息。”復旦大學的丹尼茲•瓦坦西弗爾(Deniz Vatansever)說道。

因為大腦別無選擇,需要時刻保持戒備,這對於人類祖先來說生死攸關。生活在現代世界的我們不再擔心隱藏在灌木叢中的豹子會突然撲上來,但我們仍需要保持警覺,或是警惕其他類型的危險,或是從中發現機會,這些都需要大腦保持持續的工作狀態。

休息時,我們的大腦處於特殊活動模式......20世紀90年代,神經科學家掃描了閉目靜躺的人的大腦,研究發現,他們此時還都有相當活躍的大腦活動。不久,研究人員繪製出了安靜休息狀態下的大腦活動區域圖,這種狀態的大腦活動模式被稱為“大腦網絡活動的缺省模式”。而在我們執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務時,這些區域很少活動,當大腦“關機”後這一區域才開始活躍起來。

一些證據表明,缺省模式的大腦也很忙碌:

思考總結。睡眠中的大腦還要做儲存白天經驗的工作,以供今後提取利用。(詳見:睡眠不好會變笨?缺深度睡眠時,大腦沒法整理近期記憶)2017年,瓦坦西弗爾和他的同事證明,這是我們不需要刻意關注就能控制事物的能力的基礎,比如繫鞋帶或沿著熟悉的路線駕駛。

清除有毒有害分子,調節荷爾蒙水平。

植物人有大腦活動嗎?

即使是長期陷入植物人狀態,完全沒有意識,對外界刺激沒有任何反應的人,也有一定程度的大腦活動。

例如,當讓他們想象打網球場景時,他們大腦中負責運動技能區域的血流量會明顯增加,表明這些神經元正在被激活。

只有當人真正死亡之後,大腦神經元才會完全停止工作。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傑德•哈丁斯(Jed Hartings)發現,在人死亡之後,神經元還有最後的爆發,當心髒不再向大腦泵送血液,大腦不再獲得氧氣供應時,神經元還能利用儲存的能量維持3min的活躍狀態,然後大腦才永遠“關機”。

大腦具有一定程度抵禦退化的能力

大腦退化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個事實,當人漸漸老去之時,很多人的大腦認知能力也隨之退化。

但也有例外,一些高齡老人仍然能夠一直保持清醒的大腦,他們的大腦為什麼能抵禦退化呢?

實際上,人在40歲時大腦就開始萎縮,特別是前額葉、大腦紋狀體和海馬區的大腦細胞退化得更快,這些大腦區域負責最複雜的思考、運動和記憶等大腦活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會退化,這聽起來令人沮喪,但還是有一些好消息的。

>>>>

神經元再生

雖然在我們出生後大多數腦細胞就已經產生了,但研究表明,年過90的高齡老人還能產生某些類型的神經元,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的大腦能夠抗拒無情歲月摧殘的原因。

>>>>

認知儲備

如何抵禦大腦退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可能與大腦認知能力儲備有關。認知能力儲備並不僅僅只是你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神經元,還與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有關。

當與年齡有關的大腦退化發生時,或當受到某種疾病困擾時,認知能力儲備可作為一種補償機制,幫助重新開闢大腦信息傳遞通道,大腦才能繼續有效運行。

那麼什麼可能影響認知儲備?

高層次教育可提高認知儲備能力;

疾病會導致認知儲備下降,如肥胖症和胰島素抵抗等;

基因也與認知能力有關,基因變異與阿爾茨海默氏症易感性有關,也與大腦如何利用能量儲備以及如何應對損傷和病原體有關。

提高認知能力儲備還有其他途徑。

比如,音樂、社交、充足的睡眠、說多種語言等都能給大腦帶來一定的益處;

健康的身體對大腦健康也有好處。

“要保持大腦健康,就需要經常鍛鍊。英國倫敦國王大學的斯蒂夫•哈瑞吉(Steve Harridge)說道。經常鍛鍊能夠改善和提高記憶力、注意力、大腦處理速度,也能夠提高計劃能力和多任務執行功能。

鍛鍊要儘早。劍橋大學的理查德•亨森(Richard Henson)和他的同事發現,人到中年時所做的一些事情,如室外工作和教育等,都會對進入老年後的大腦健康產生影響,而退休後鍛鍊活動的效果不如中年時的提前“儲備”

“中年期參加更多活動,做好認知儲備很重要,二三十年後將給大腦健康帶來莫大好處。”亨森說道。

腸和腦關聯

腸胃對大腦產生影響,這是真的!

例如,噁心反胃的感覺,會增加我們對某些不道德行為的厭惡感,這是腸胃感覺對大腦判斷產生影響的例子之一。

人們往往對此表示不可思議,但是這一現象的確有跡可循。

>>>>

腸胃實際上也是一種有感知的人體器官

對進入體內的營養物質、有毒成分和病原體進行檢測,並將信息傳遞到我們大腦中,大約有5億神經元一起協作完成食物的消化過程。這一點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

>>>>

微生物的作用

人體腸胃還是重達2公斤的微生物的家園,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系影響著每一個身體器官,包括大腦在內。

大量實驗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落的變化會導致老鼠行為改變,有時甚至會導致不合群和孤獨症。微生物群對處於發育兒童的大腦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動物實驗發現,腸道內缺少一種叫做雙歧桿菌微生物的幼鼠,學習新知識時表現得很差。

同時,來自人體的證據也越來越多。一項影像學研究發現,發酵乳飲料中的益生菌對休息中的大腦活動以及對他人情緒表情的反應都大有益處。2019年比利時一項對1054人的調查研究發現,抑鬱症人群中某些種類腸道細菌的數量比一般人要少。

除了抑鬱症,這幾類腦部疾病和腸道菌息息相關。有線索表明,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自閉症和阿爾茨海默症等,都可能與腸道細菌有關(詳見口腔疾病會導致痴呆?)。另外,帕金森氏症的標誌——突觸核蛋白纖維,一開始也是在腸道中出現的,然後才向大腦擴散轉移,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但可能是一種未知的微生物或毒素。(詳見腸子裡的蛋白還能“爬”到大腦裡,使人患上帕金森?;)

研究發現,一些細菌甚至以大腦中一種與抑鬱症相關的被稱為GABA的化學物質為食。

腸道與大腦之間關係的研究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但這類研究促進了以微生物群系為標靶改善心理健康的新藥的開發,這類藥物被稱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

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約翰•克萊恩(John Cryan)看好這類藥物的前景,但要確認哪些微生物對哪些疾病有好處,以及如何將這些微生物遞送到腸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微生物代謝產物將是未來研究熱點。我們腸道中數萬億數量的微生物在身體的代謝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會產生大量人體能夠吸收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中哪些會進入大腦,並對大腦產生什麼影響,是研究人員目前的研究重點。克萊恩表示,大腦會被腸道中的微生物影響,聽起來很奇怪,但考慮到這些微生物一直在與我們共生共存共同進化,這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腸道微生物是我們的朋友,它們對早期大腦的發育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微生物與大腦的關係非常重要,我認為這種關係正是進化的產物。”

"大腦與健康的那些事:睡眠、運動、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抑鬱症……

人類大腦看似一團簡單的灰色粘性物質,但其功能卻如此強大。我們瞭解越多,越覺得它很神奇。

但關於大腦,大家的疑惑還有很多,比如:

  • 我們的大腦會“關機”嗎?

  • 為什麼有的人年老了還很“聰明”,而有的人剛剛中年就覺得大腦“一塌糊塗”,這由什麼決定呢?

  • 還有人聽說腸道可以影響大腦決策,這聽起來不可思議,科學家怎麼解釋?

  • ……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雜誌為我們梳理了大腦方面的一些知識和研究進展,特別是近期受到普遍關注的“腸道微生物與腦健康”方面的內容。

睡覺的時候大腦也休息嗎?

當你休息時,你會覺得大腦似乎也“關機”了,事實並非如此。只要人一息尚存,大腦神經元會一直工作。

“在你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做的時候,大腦還在繼續處理大量信息。”復旦大學的丹尼茲•瓦坦西弗爾(Deniz Vatansever)說道。

因為大腦別無選擇,需要時刻保持戒備,這對於人類祖先來說生死攸關。生活在現代世界的我們不再擔心隱藏在灌木叢中的豹子會突然撲上來,但我們仍需要保持警覺,或是警惕其他類型的危險,或是從中發現機會,這些都需要大腦保持持續的工作狀態。

休息時,我們的大腦處於特殊活動模式......20世紀90年代,神經科學家掃描了閉目靜躺的人的大腦,研究發現,他們此時還都有相當活躍的大腦活動。不久,研究人員繪製出了安靜休息狀態下的大腦活動區域圖,這種狀態的大腦活動模式被稱為“大腦網絡活動的缺省模式”。而在我們執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務時,這些區域很少活動,當大腦“關機”後這一區域才開始活躍起來。

一些證據表明,缺省模式的大腦也很忙碌:

思考總結。睡眠中的大腦還要做儲存白天經驗的工作,以供今後提取利用。(詳見:睡眠不好會變笨?缺深度睡眠時,大腦沒法整理近期記憶)2017年,瓦坦西弗爾和他的同事證明,這是我們不需要刻意關注就能控制事物的能力的基礎,比如繫鞋帶或沿著熟悉的路線駕駛。

清除有毒有害分子,調節荷爾蒙水平。

植物人有大腦活動嗎?

即使是長期陷入植物人狀態,完全沒有意識,對外界刺激沒有任何反應的人,也有一定程度的大腦活動。

例如,當讓他們想象打網球場景時,他們大腦中負責運動技能區域的血流量會明顯增加,表明這些神經元正在被激活。

只有當人真正死亡之後,大腦神經元才會完全停止工作。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傑德•哈丁斯(Jed Hartings)發現,在人死亡之後,神經元還有最後的爆發,當心髒不再向大腦泵送血液,大腦不再獲得氧氣供應時,神經元還能利用儲存的能量維持3min的活躍狀態,然後大腦才永遠“關機”。

大腦具有一定程度抵禦退化的能力

大腦退化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個事實,當人漸漸老去之時,很多人的大腦認知能力也隨之退化。

但也有例外,一些高齡老人仍然能夠一直保持清醒的大腦,他們的大腦為什麼能抵禦退化呢?

實際上,人在40歲時大腦就開始萎縮,特別是前額葉、大腦紋狀體和海馬區的大腦細胞退化得更快,這些大腦區域負責最複雜的思考、運動和記憶等大腦活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會退化,這聽起來令人沮喪,但還是有一些好消息的。

>>>>

神經元再生

雖然在我們出生後大多數腦細胞就已經產生了,但研究表明,年過90的高齡老人還能產生某些類型的神經元,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的大腦能夠抗拒無情歲月摧殘的原因。

>>>>

認知儲備

如何抵禦大腦退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可能與大腦認知能力儲備有關。認知能力儲備並不僅僅只是你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神經元,還與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有關。

當與年齡有關的大腦退化發生時,或當受到某種疾病困擾時,認知能力儲備可作為一種補償機制,幫助重新開闢大腦信息傳遞通道,大腦才能繼續有效運行。

那麼什麼可能影響認知儲備?

高層次教育可提高認知儲備能力;

疾病會導致認知儲備下降,如肥胖症和胰島素抵抗等;

基因也與認知能力有關,基因變異與阿爾茨海默氏症易感性有關,也與大腦如何利用能量儲備以及如何應對損傷和病原體有關。

提高認知能力儲備還有其他途徑。

比如,音樂、社交、充足的睡眠、說多種語言等都能給大腦帶來一定的益處;

健康的身體對大腦健康也有好處。

“要保持大腦健康,就需要經常鍛鍊。英國倫敦國王大學的斯蒂夫•哈瑞吉(Steve Harridge)說道。經常鍛鍊能夠改善和提高記憶力、注意力、大腦處理速度,也能夠提高計劃能力和多任務執行功能。

鍛鍊要儘早。劍橋大學的理查德•亨森(Richard Henson)和他的同事發現,人到中年時所做的一些事情,如室外工作和教育等,都會對進入老年後的大腦健康產生影響,而退休後鍛鍊活動的效果不如中年時的提前“儲備”

“中年期參加更多活動,做好認知儲備很重要,二三十年後將給大腦健康帶來莫大好處。”亨森說道。

腸和腦關聯

腸胃對大腦產生影響,這是真的!

例如,噁心反胃的感覺,會增加我們對某些不道德行為的厭惡感,這是腸胃感覺對大腦判斷產生影響的例子之一。

人們往往對此表示不可思議,但是這一現象的確有跡可循。

>>>>

腸胃實際上也是一種有感知的人體器官

對進入體內的營養物質、有毒成分和病原體進行檢測,並將信息傳遞到我們大腦中,大約有5億神經元一起協作完成食物的消化過程。這一點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

>>>>

微生物的作用

人體腸胃還是重達2公斤的微生物的家園,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系影響著每一個身體器官,包括大腦在內。

大量實驗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落的變化會導致老鼠行為改變,有時甚至會導致不合群和孤獨症。微生物群對處於發育兒童的大腦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動物實驗發現,腸道內缺少一種叫做雙歧桿菌微生物的幼鼠,學習新知識時表現得很差。

同時,來自人體的證據也越來越多。一項影像學研究發現,發酵乳飲料中的益生菌對休息中的大腦活動以及對他人情緒表情的反應都大有益處。2019年比利時一項對1054人的調查研究發現,抑鬱症人群中某些種類腸道細菌的數量比一般人要少。

除了抑鬱症,這幾類腦部疾病和腸道菌息息相關。有線索表明,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自閉症和阿爾茨海默症等,都可能與腸道細菌有關(詳見口腔疾病會導致痴呆?)。另外,帕金森氏症的標誌——突觸核蛋白纖維,一開始也是在腸道中出現的,然後才向大腦擴散轉移,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但可能是一種未知的微生物或毒素。(詳見腸子裡的蛋白還能“爬”到大腦裡,使人患上帕金森?;)

研究發現,一些細菌甚至以大腦中一種與抑鬱症相關的被稱為GABA的化學物質為食。

腸道與大腦之間關係的研究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但這類研究促進了以微生物群系為標靶改善心理健康的新藥的開發,這類藥物被稱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

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約翰•克萊恩(John Cryan)看好這類藥物的前景,但要確認哪些微生物對哪些疾病有好處,以及如何將這些微生物遞送到腸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微生物代謝產物將是未來研究熱點。我們腸道中數萬億數量的微生物在身體的代謝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會產生大量人體能夠吸收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中哪些會進入大腦,並對大腦產生什麼影響,是研究人員目前的研究重點。克萊恩表示,大腦會被腸道中的微生物影響,聽起來很奇怪,但考慮到這些微生物一直在與我們共生共存共同進化,這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腸道微生物是我們的朋友,它們對早期大腦的發育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微生物與大腦的關係非常重要,我認為這種關係正是進化的產物。”

大腦與健康的那些事:睡眠、運動、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抑鬱症……"大腦與健康的那些事:睡眠、運動、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抑鬱症……

人類大腦看似一團簡單的灰色粘性物質,但其功能卻如此強大。我們瞭解越多,越覺得它很神奇。

但關於大腦,大家的疑惑還有很多,比如:

  • 我們的大腦會“關機”嗎?

  • 為什麼有的人年老了還很“聰明”,而有的人剛剛中年就覺得大腦“一塌糊塗”,這由什麼決定呢?

  • 還有人聽說腸道可以影響大腦決策,這聽起來不可思議,科學家怎麼解釋?

  • ……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雜誌為我們梳理了大腦方面的一些知識和研究進展,特別是近期受到普遍關注的“腸道微生物與腦健康”方面的內容。

睡覺的時候大腦也休息嗎?

當你休息時,你會覺得大腦似乎也“關機”了,事實並非如此。只要人一息尚存,大腦神經元會一直工作。

“在你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做的時候,大腦還在繼續處理大量信息。”復旦大學的丹尼茲•瓦坦西弗爾(Deniz Vatansever)說道。

因為大腦別無選擇,需要時刻保持戒備,這對於人類祖先來說生死攸關。生活在現代世界的我們不再擔心隱藏在灌木叢中的豹子會突然撲上來,但我們仍需要保持警覺,或是警惕其他類型的危險,或是從中發現機會,這些都需要大腦保持持續的工作狀態。

休息時,我們的大腦處於特殊活動模式......20世紀90年代,神經科學家掃描了閉目靜躺的人的大腦,研究發現,他們此時還都有相當活躍的大腦活動。不久,研究人員繪製出了安靜休息狀態下的大腦活動區域圖,這種狀態的大腦活動模式被稱為“大腦網絡活動的缺省模式”。而在我們執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務時,這些區域很少活動,當大腦“關機”後這一區域才開始活躍起來。

一些證據表明,缺省模式的大腦也很忙碌:

思考總結。睡眠中的大腦還要做儲存白天經驗的工作,以供今後提取利用。(詳見:睡眠不好會變笨?缺深度睡眠時,大腦沒法整理近期記憶)2017年,瓦坦西弗爾和他的同事證明,這是我們不需要刻意關注就能控制事物的能力的基礎,比如繫鞋帶或沿著熟悉的路線駕駛。

清除有毒有害分子,調節荷爾蒙水平。

植物人有大腦活動嗎?

即使是長期陷入植物人狀態,完全沒有意識,對外界刺激沒有任何反應的人,也有一定程度的大腦活動。

例如,當讓他們想象打網球場景時,他們大腦中負責運動技能區域的血流量會明顯增加,表明這些神經元正在被激活。

只有當人真正死亡之後,大腦神經元才會完全停止工作。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傑德•哈丁斯(Jed Hartings)發現,在人死亡之後,神經元還有最後的爆發,當心髒不再向大腦泵送血液,大腦不再獲得氧氣供應時,神經元還能利用儲存的能量維持3min的活躍狀態,然後大腦才永遠“關機”。

大腦具有一定程度抵禦退化的能力

大腦退化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個事實,當人漸漸老去之時,很多人的大腦認知能力也隨之退化。

但也有例外,一些高齡老人仍然能夠一直保持清醒的大腦,他們的大腦為什麼能抵禦退化呢?

實際上,人在40歲時大腦就開始萎縮,特別是前額葉、大腦紋狀體和海馬區的大腦細胞退化得更快,這些大腦區域負責最複雜的思考、運動和記憶等大腦活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會退化,這聽起來令人沮喪,但還是有一些好消息的。

>>>>

神經元再生

雖然在我們出生後大多數腦細胞就已經產生了,但研究表明,年過90的高齡老人還能產生某些類型的神經元,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的大腦能夠抗拒無情歲月摧殘的原因。

>>>>

認知儲備

如何抵禦大腦退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可能與大腦認知能力儲備有關。認知能力儲備並不僅僅只是你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神經元,還與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有關。

當與年齡有關的大腦退化發生時,或當受到某種疾病困擾時,認知能力儲備可作為一種補償機制,幫助重新開闢大腦信息傳遞通道,大腦才能繼續有效運行。

那麼什麼可能影響認知儲備?

高層次教育可提高認知儲備能力;

疾病會導致認知儲備下降,如肥胖症和胰島素抵抗等;

基因也與認知能力有關,基因變異與阿爾茨海默氏症易感性有關,也與大腦如何利用能量儲備以及如何應對損傷和病原體有關。

提高認知能力儲備還有其他途徑。

比如,音樂、社交、充足的睡眠、說多種語言等都能給大腦帶來一定的益處;

健康的身體對大腦健康也有好處。

“要保持大腦健康,就需要經常鍛鍊。英國倫敦國王大學的斯蒂夫•哈瑞吉(Steve Harridge)說道。經常鍛鍊能夠改善和提高記憶力、注意力、大腦處理速度,也能夠提高計劃能力和多任務執行功能。

鍛鍊要儘早。劍橋大學的理查德•亨森(Richard Henson)和他的同事發現,人到中年時所做的一些事情,如室外工作和教育等,都會對進入老年後的大腦健康產生影響,而退休後鍛鍊活動的效果不如中年時的提前“儲備”

“中年期參加更多活動,做好認知儲備很重要,二三十年後將給大腦健康帶來莫大好處。”亨森說道。

腸和腦關聯

腸胃對大腦產生影響,這是真的!

例如,噁心反胃的感覺,會增加我們對某些不道德行為的厭惡感,這是腸胃感覺對大腦判斷產生影響的例子之一。

人們往往對此表示不可思議,但是這一現象的確有跡可循。

>>>>

腸胃實際上也是一種有感知的人體器官

對進入體內的營養物質、有毒成分和病原體進行檢測,並將信息傳遞到我們大腦中,大約有5億神經元一起協作完成食物的消化過程。這一點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

>>>>

微生物的作用

人體腸胃還是重達2公斤的微生物的家園,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系影響著每一個身體器官,包括大腦在內。

大量實驗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落的變化會導致老鼠行為改變,有時甚至會導致不合群和孤獨症。微生物群對處於發育兒童的大腦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動物實驗發現,腸道內缺少一種叫做雙歧桿菌微生物的幼鼠,學習新知識時表現得很差。

同時,來自人體的證據也越來越多。一項影像學研究發現,發酵乳飲料中的益生菌對休息中的大腦活動以及對他人情緒表情的反應都大有益處。2019年比利時一項對1054人的調查研究發現,抑鬱症人群中某些種類腸道細菌的數量比一般人要少。

除了抑鬱症,這幾類腦部疾病和腸道菌息息相關。有線索表明,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自閉症和阿爾茨海默症等,都可能與腸道細菌有關(詳見口腔疾病會導致痴呆?)。另外,帕金森氏症的標誌——突觸核蛋白纖維,一開始也是在腸道中出現的,然後才向大腦擴散轉移,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但可能是一種未知的微生物或毒素。(詳見腸子裡的蛋白還能“爬”到大腦裡,使人患上帕金森?;)

研究發現,一些細菌甚至以大腦中一種與抑鬱症相關的被稱為GABA的化學物質為食。

腸道與大腦之間關係的研究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但這類研究促進了以微生物群系為標靶改善心理健康的新藥的開發,這類藥物被稱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

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約翰•克萊恩(John Cryan)看好這類藥物的前景,但要確認哪些微生物對哪些疾病有好處,以及如何將這些微生物遞送到腸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微生物代謝產物將是未來研究熱點。我們腸道中數萬億數量的微生物在身體的代謝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會產生大量人體能夠吸收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中哪些會進入大腦,並對大腦產生什麼影響,是研究人員目前的研究重點。克萊恩表示,大腦會被腸道中的微生物影響,聽起來很奇怪,但考慮到這些微生物一直在與我們共生共存共同進化,這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腸道微生物是我們的朋友,它們對早期大腦的發育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微生物與大腦的關係非常重要,我認為這種關係正是進化的產物。”

大腦與健康的那些事:睡眠、運動、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抑鬱症……大腦與健康的那些事:睡眠、運動、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抑鬱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