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起床、催吃飯、催作業……多少父母變成了一隻會尖叫的“鬧鐘”

不完美媽媽 睡眠 大學 積極家庭教育 2019-06-04

娃道·百家談 第99篇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共同的心聲,但是孩子的真實狀況和家長的期望之間難免有一些差距,不少家長對此感到無奈而又無計可施。其實,孩子需要父母積極的暗示,需要父母的信任。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快、更好。

01

如果有一樣東西,你給了孩子,他就會變得聰明、果敢、獨立、自信,也將更有幸福感,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你會給他嗎?

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會回答:當然會!

的確!這是一個我們不惜花重金、全力以赴培養孩子的時代,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如今的父母這樣關注親子教育。

與我們那一代小時候動不動就會挨批捱打的狀況不同,在各路專家紛紛站出來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今天,我們總是在各種場合看到年輕的家長對孩子豎起大拇指,聽到他們對孩子說:“加油寶貝,爸爸(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

可惜,這個“謊”撒得不夠漂亮,在生活裡,它漏洞百出!

催起床、催吃飯、催作業……多少父母變成了一隻會尖叫的“鬧鐘”

02

前不久,同事孫阿姨的女兒從國外打電話回來,說自己在國外生活得非常不愉快。

孫阿姨的女兒是個超級學霸,從小乖巧、聽話,順理成章地考上了美國的大學,但是到了那邊才知道,她的生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在同齡人中卻處於中下水平。

她和母親說起自己的煩惱,言語中竟然有了怨懟:媽,你以前把我照顧得太好了,但是出了國,我才知道,自己竟然還是個小孩子!

孫阿姨嘴上安慰著女兒,但是心裡很難過,她不知道一向自信的女兒語氣裡怎麼會透著卑怯,也不知道自己曾經對女兒無微不至,怎麼就錯了?!

其實,這是很多中國家庭面臨的局面,父母對兒女照顧得無微不至,兒女把這種照顧也視為理所當然,但是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一種不成熟的狀態卻漸漸顯露出來,這種不成熟即使不流露於表面,也根植於內心。

有心理學家做過調查,目前90%以上的高中畢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一片迷茫,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該做什麼,以後會過什麼樣的人生,他們在專業的選擇上多數是聽從父母的建議和安排。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是因為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幫他做決定,“封殺”了他成長的空間。

催起床、催吃飯、催作業……多少父母變成了一隻會尖叫的“鬧鐘”

03

我們或多或少都做過這樣的事吧?

追著孩子給他穿衣服,強迫孩子再多吃幾口菜,催逼孩子寫作業,提醒他見到鄰居打招呼。

沒錯,很多人認為這些是父母的義務。但是,如果做得太多太細太極端了,就變成了對孩子的過度干涉。

我有個妹妹,每天早上母親都要叫她起床,只要她有超過30秒沒動,母親就會一直在床邊催她,而且分貝越來越高,簡直就是一隻尖叫的鬧鐘。

且不說任何人起床時都需要時間去適應,退一步講,你不叫她起床她就不知道自己起床嗎?

其實,讓孩子學會自己按照學校要求合理安排入睡、起床、吃早餐的時間,比什麼都重要!

怎麼學會?其實很簡單。

一旦她起晚了就會遲到、會挨批,那麼她也從這些懲罰中學會了——我到底該怎麼安排我的時間,我才能按時到校!

但是我們家長往往沒有這樣的耐心讓孩子去嘗試,孩子每天只是在你的催逼中滿含著哀怨起床,一家人劍拔弩張,孩子帶著這樣糟糕的心情吃早餐、上學……

很多時候,我們在孩子的童年裡扮演的就是一隻尖叫鬧鐘的角色。只要孩子一刻沒有按照我們的要求行事,我們就一刻不能停止尖叫。

催起床、催吃飯、催作業……多少父母變成了一隻會尖叫的“鬧鐘”

04

這種干涉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呢?

就是我前面說的那個不漂亮的謊言——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我們的孩子是最棒的,但是事實上我們並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不相信孩子會自己吃飯,不相信孩子會懂得冷熱,不相信孩子會自己穿衣服,自己起床,自己做作業,甚至不相信孩子會自然而然地長成一個好人。

所以,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旁邊嘮叨、提醒、把控……就害怕他長歪了。

可惜,家長對孩子的干涉,表面上看屬於過度呵護、溺愛導致孩子獨立性差,孩子沒有自主權;從深層次上來講,這種行為和思想上的包辦代替將直接導致孩子內心成熟緩慢、精神世界空虛、沒有力量感,而且非常不自信。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指出:人格由“經驗”和“自我概念”構成,當自我概念與知覺的、內藏的經驗呈現協調一致的狀態時,他便是整合的、真實而適應的人,反之他就會經歷或體驗到人格的不協調狀態。

意思就是說,孩子自己認為對的,依照自己的經驗去做,和家長告訴他什麼是對的,要求他去做,給孩子帶來的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前者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必經之路,後者卻是家長對孩子精神的閹割。

催起床、催吃飯、催作業……多少父母變成了一隻會尖叫的“鬧鐘”

05

我們該怎麼做?

一、真正相信我們的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

允許孩子和你不一樣,他可以有他的選擇,他可以有他的想法,他可以不按照你希望的那樣去做。

二、讓孩子接受自然的懲罰。

孩子不睡覺,就會困;早上賴床,會遲到、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在我們眼裡,孩子總是走在“做錯事”的邊緣,那麼提醒無效就不要再提醒,讓他體驗一次做錯事的後果,比講再多的道理都記憶深刻。

三、我們也要成熟,也要長大。

我們的長大不是能力的增強和智慧的增長,而是學會消除自己潛意識裡的全能自戀,允許身邊的人做他們自己,允許我們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想成為的人,把我們的眼光拉回到自己身上,自己完成自己的夢想,自己成全自己的願望,從控制轉變為放手。

生活中的允許與接納、行動中的放手與信任,勝過一萬句空洞、虛偽的“孩子你最棒!”

那麼,成長路上最最寶貴的信任,你敢不敢給他?

來源:父母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