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餃子是我國一道傳統美食,距今快有兩千年的歷史了。關於餃子有不少俗語,比如: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頭伏餃子二伏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

……

餃子已經是北方人必不可少的過年必做的食物,吃餃子有"更歲交子"的意思 ,象徵著"團圓喜慶"、"吉祥如意"。清史料就有此記載:

"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

餃子是我國一道傳統美食,距今快有兩千年的歷史了。關於餃子有不少俗語,比如: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頭伏餃子二伏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

……

餃子已經是北方人必不可少的過年必做的食物,吃餃子有"更歲交子"的意思 ,象徵著"團圓喜慶"、"吉祥如意"。清史料就有此記載:

"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餃子——媽媽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我家在北方。

每次風塵僕僕地趕回家,在那又累又餓的狀態下,不想吃什麼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最想吃的只有媽媽做的餃子。

我覺得媽媽做的餃子別人都做不出來,這充滿著媽媽味道的餃子是這樣做出來的。

一、媽媽的味道

1.肉

餃子做得好吃不好吃,餡說了算!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吃的是豬肉餡,當然現在人們吃法也是多種多樣,也有用蝦仁、魚肉、牛肉等做餡的,不同的肉類,煮出來會有不同的口味。

首先,把肉餡加油炒熟。要時刻不停地翻炒,炒到顆顆肉粒聳立,肉餡上面時不時冒出金黃的肉泡,這些金黃的色澤也點點鋪灑在肉餡上面。

2.菜

接著,趁著這熱乎的肉餡,把白菜和韭菜剁餡放進去,用鏟子多次攪拌。

至於這裡的菜,也有加雞蛋、豆角、西紅柿等做餡的,不同的吃法也會產生了不同的味道。

為了祈禱更美好的未來,人們還將硬幣、紅糖啊、花生啊、棗子和栗子等放進餡裡,不同的食物代表不同的寓意。

吃到硬幣意味著他將財源滾滾;吃到紅糖的人,他以後的日子會甜甜美美;吃到花生的人,他會健康長壽;吃到棗子和栗子的人,將要早生貴子。

3.調料

放入適量的鹽、醬油、醋、黃豆醬和十三香,接著來對這些肉、菜、調料進行最後一次攪拌,顏色要攪拌勻稱,不能這邊有顏色,那邊沒顏色,不然吃起來這個鹹那個淡的。

這樣做出來的餡既好看又好吃。

4.包餃子

接著是包餃子了。

挖一勺餡放在餃子皮上,伴著撲鼻而來的、混合著餡香和麵香的絲絲"餃香",兩隻手分別捏在餃子皮兩邊,然後再向中間一擠,肉餡便老老實實地裹在了餃子皮裡。

餃子皮有些許透亮,但薄而不破,裡面的肉餡把皮撐得鼓鼓囊囊的,順著那些許透亮能看到皮中隱約的那絲金黃。

而且不光餃子包得漂亮,把包好的餃子湊近鼻子聞一下,雖然"面香"大過了裡面的"餡香",但讓人想吃的誘惑反而更大了。

每個包完的餃子像一個個元寶一排排擺在篦子上,象徵著包住福運。

說到包餃子,不得不提到高粱。

高粱可是個好東西,高粱可以釀酒,高粱篾可以編席子,高粱稈可以做成盛餃子的篦子和淺子,篦子放包好的生餃子,淺子放剛煮熟的餃子。

每包完一個餃子,我們就放在用高粱稈編的篦子上,這樣餃子的底部就會出現一道道被高粱稈壓出來的印。

煮出來後的餃子自然也會有這種壓印,沒有壓印的餃子以我看來不是"正宗的餃子"!

"

餃子是我國一道傳統美食,距今快有兩千年的歷史了。關於餃子有不少俗語,比如: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頭伏餃子二伏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

……

餃子已經是北方人必不可少的過年必做的食物,吃餃子有"更歲交子"的意思 ,象徵著"團圓喜慶"、"吉祥如意"。清史料就有此記載:

"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餃子——媽媽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我家在北方。

每次風塵僕僕地趕回家,在那又累又餓的狀態下,不想吃什麼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最想吃的只有媽媽做的餃子。

我覺得媽媽做的餃子別人都做不出來,這充滿著媽媽味道的餃子是這樣做出來的。

一、媽媽的味道

1.肉

餃子做得好吃不好吃,餡說了算!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吃的是豬肉餡,當然現在人們吃法也是多種多樣,也有用蝦仁、魚肉、牛肉等做餡的,不同的肉類,煮出來會有不同的口味。

首先,把肉餡加油炒熟。要時刻不停地翻炒,炒到顆顆肉粒聳立,肉餡上面時不時冒出金黃的肉泡,這些金黃的色澤也點點鋪灑在肉餡上面。

2.菜

接著,趁著這熱乎的肉餡,把白菜和韭菜剁餡放進去,用鏟子多次攪拌。

至於這裡的菜,也有加雞蛋、豆角、西紅柿等做餡的,不同的吃法也會產生了不同的味道。

為了祈禱更美好的未來,人們還將硬幣、紅糖啊、花生啊、棗子和栗子等放進餡裡,不同的食物代表不同的寓意。

吃到硬幣意味著他將財源滾滾;吃到紅糖的人,他以後的日子會甜甜美美;吃到花生的人,他會健康長壽;吃到棗子和栗子的人,將要早生貴子。

3.調料

放入適量的鹽、醬油、醋、黃豆醬和十三香,接著來對這些肉、菜、調料進行最後一次攪拌,顏色要攪拌勻稱,不能這邊有顏色,那邊沒顏色,不然吃起來這個鹹那個淡的。

這樣做出來的餡既好看又好吃。

4.包餃子

接著是包餃子了。

挖一勺餡放在餃子皮上,伴著撲鼻而來的、混合著餡香和麵香的絲絲"餃香",兩隻手分別捏在餃子皮兩邊,然後再向中間一擠,肉餡便老老實實地裹在了餃子皮裡。

餃子皮有些許透亮,但薄而不破,裡面的肉餡把皮撐得鼓鼓囊囊的,順著那些許透亮能看到皮中隱約的那絲金黃。

而且不光餃子包得漂亮,把包好的餃子湊近鼻子聞一下,雖然"面香"大過了裡面的"餡香",但讓人想吃的誘惑反而更大了。

每個包完的餃子像一個個元寶一排排擺在篦子上,象徵著包住福運。

說到包餃子,不得不提到高粱。

高粱可是個好東西,高粱可以釀酒,高粱篾可以編席子,高粱稈可以做成盛餃子的篦子和淺子,篦子放包好的生餃子,淺子放剛煮熟的餃子。

每包完一個餃子,我們就放在用高粱稈編的篦子上,這樣餃子的底部就會出現一道道被高粱稈壓出來的印。

煮出來後的餃子自然也會有這種壓印,沒有壓印的餃子以我看來不是"正宗的餃子"!

餃子——媽媽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5.煮餃

清朝杭州人徐珂在他的《清稗類鈔》中記載:"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

如這位徐舉人所說,中國其他各地有鍋貼餃、蝦餃、蟹黃蒸餃等品種,但我們這裡只有煮餃一種做法,而且只叫"餃子"。

煮熟後的餃子再放進高粱稈做的淺子裡,放一會後要抖一抖上面冒著熱氣的餃子,以防粘在一起。

在抖動的過程中,那些帶著餃香的熱氣也時不時地撲向自己的鼻子。

6.吃餃子

夾一個餃子放進嘴裡,先咬一小口,一不小心有著些許燙意的油汁淘氣地冒出來,經不住這樣的香氣誘惑了,馬上衝著餃子長長地吹一口,趁著溫度降下來趕快吃一口。

細嚼在嘴裡才能嚐出,這樣的餃香不止有肉香、還有菜香,甚至你還能吃到一絲高粱香!

而那些用塑料、不鏽鋼盛餃子的器具,你夾起餃子吃著是不是有塑料味、不鏽鋼味?那就難說了,反正沒有高粱香。

說到吃餃子,我還尤其喜歡就著瀰漫在空氣中的鞭炮味大口朵頤,在這樣的氛圍裡真的給人一種滿足感。

二、團圓的味道

在外多年,自己很少有時間包餃子了,即時偶爾包一兩回,也總覺得始終達不到記憶中的那個味道。

也買過很多速凍餃子,不管是貴的便宜的,味道都是千篇一律地難吃,每次吃完都覺得只是單純為了填飽肚子。

每次在外自己吃餃子,都不由自主地拿媽媽做的餃子作對比,還真沒可比性啊。

清史料裡說:

"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

是的,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則有大吉大利、美滿團圓的意味,餃子是小時候過年的必吃品,

到現在還記得媽媽每年除夕那天一大早就開始剁餡、包餃子,忙忙活活一整天。

而現在由於工作在外,加之出嫁遠方,導致到過年的時候回不了孃家,不得不錯過每年除夕晚上和初一早上例行吃的餃子。

媽媽做的餃子永遠吃不膩,她做的餃子在我心裡是獨一無二的,她不只包出了餃香,也包出了團圓的味道。

"

餃子是我國一道傳統美食,距今快有兩千年的歷史了。關於餃子有不少俗語,比如: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頭伏餃子二伏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

……

餃子已經是北方人必不可少的過年必做的食物,吃餃子有"更歲交子"的意思 ,象徵著"團圓喜慶"、"吉祥如意"。清史料就有此記載:

"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餃子——媽媽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我家在北方。

每次風塵僕僕地趕回家,在那又累又餓的狀態下,不想吃什麼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最想吃的只有媽媽做的餃子。

我覺得媽媽做的餃子別人都做不出來,這充滿著媽媽味道的餃子是這樣做出來的。

一、媽媽的味道

1.肉

餃子做得好吃不好吃,餡說了算!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吃的是豬肉餡,當然現在人們吃法也是多種多樣,也有用蝦仁、魚肉、牛肉等做餡的,不同的肉類,煮出來會有不同的口味。

首先,把肉餡加油炒熟。要時刻不停地翻炒,炒到顆顆肉粒聳立,肉餡上面時不時冒出金黃的肉泡,這些金黃的色澤也點點鋪灑在肉餡上面。

2.菜

接著,趁著這熱乎的肉餡,把白菜和韭菜剁餡放進去,用鏟子多次攪拌。

至於這裡的菜,也有加雞蛋、豆角、西紅柿等做餡的,不同的吃法也會產生了不同的味道。

為了祈禱更美好的未來,人們還將硬幣、紅糖啊、花生啊、棗子和栗子等放進餡裡,不同的食物代表不同的寓意。

吃到硬幣意味著他將財源滾滾;吃到紅糖的人,他以後的日子會甜甜美美;吃到花生的人,他會健康長壽;吃到棗子和栗子的人,將要早生貴子。

3.調料

放入適量的鹽、醬油、醋、黃豆醬和十三香,接著來對這些肉、菜、調料進行最後一次攪拌,顏色要攪拌勻稱,不能這邊有顏色,那邊沒顏色,不然吃起來這個鹹那個淡的。

這樣做出來的餡既好看又好吃。

4.包餃子

接著是包餃子了。

挖一勺餡放在餃子皮上,伴著撲鼻而來的、混合著餡香和麵香的絲絲"餃香",兩隻手分別捏在餃子皮兩邊,然後再向中間一擠,肉餡便老老實實地裹在了餃子皮裡。

餃子皮有些許透亮,但薄而不破,裡面的肉餡把皮撐得鼓鼓囊囊的,順著那些許透亮能看到皮中隱約的那絲金黃。

而且不光餃子包得漂亮,把包好的餃子湊近鼻子聞一下,雖然"面香"大過了裡面的"餡香",但讓人想吃的誘惑反而更大了。

每個包完的餃子像一個個元寶一排排擺在篦子上,象徵著包住福運。

說到包餃子,不得不提到高粱。

高粱可是個好東西,高粱可以釀酒,高粱篾可以編席子,高粱稈可以做成盛餃子的篦子和淺子,篦子放包好的生餃子,淺子放剛煮熟的餃子。

每包完一個餃子,我們就放在用高粱稈編的篦子上,這樣餃子的底部就會出現一道道被高粱稈壓出來的印。

煮出來後的餃子自然也會有這種壓印,沒有壓印的餃子以我看來不是"正宗的餃子"!

餃子——媽媽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5.煮餃

清朝杭州人徐珂在他的《清稗類鈔》中記載:"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

如這位徐舉人所說,中國其他各地有鍋貼餃、蝦餃、蟹黃蒸餃等品種,但我們這裡只有煮餃一種做法,而且只叫"餃子"。

煮熟後的餃子再放進高粱稈做的淺子裡,放一會後要抖一抖上面冒著熱氣的餃子,以防粘在一起。

在抖動的過程中,那些帶著餃香的熱氣也時不時地撲向自己的鼻子。

6.吃餃子

夾一個餃子放進嘴裡,先咬一小口,一不小心有著些許燙意的油汁淘氣地冒出來,經不住這樣的香氣誘惑了,馬上衝著餃子長長地吹一口,趁著溫度降下來趕快吃一口。

細嚼在嘴裡才能嚐出,這樣的餃香不止有肉香、還有菜香,甚至你還能吃到一絲高粱香!

而那些用塑料、不鏽鋼盛餃子的器具,你夾起餃子吃著是不是有塑料味、不鏽鋼味?那就難說了,反正沒有高粱香。

說到吃餃子,我還尤其喜歡就著瀰漫在空氣中的鞭炮味大口朵頤,在這樣的氛圍裡真的給人一種滿足感。

二、團圓的味道

在外多年,自己很少有時間包餃子了,即時偶爾包一兩回,也總覺得始終達不到記憶中的那個味道。

也買過很多速凍餃子,不管是貴的便宜的,味道都是千篇一律地難吃,每次吃完都覺得只是單純為了填飽肚子。

每次在外自己吃餃子,都不由自主地拿媽媽做的餃子作對比,還真沒可比性啊。

清史料裡說:

"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

是的,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則有大吉大利、美滿團圓的意味,餃子是小時候過年的必吃品,

到現在還記得媽媽每年除夕那天一大早就開始剁餡、包餃子,忙忙活活一整天。

而現在由於工作在外,加之出嫁遠方,導致到過年的時候回不了孃家,不得不錯過每年除夕晚上和初一早上例行吃的餃子。

媽媽做的餃子永遠吃不膩,她做的餃子在我心裡是獨一無二的,她不只包出了餃香,也包出了團圓的味道。

餃子——媽媽的味道,團圓的味道

而每次過年和家人團圓,媽媽都說我怎麼又瘦了,自感在外多年未有大成就,已經愧對父母了,那點在外辛苦算得了什麼呢?

在此,我把蔣士銓的《歲末到家》稍加修改獻給媽媽:

愛女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孫衣針線密,叮囑猶畔音。

見面憐清瘦,呼女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