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鐵製擀麵杖更快速省力

小編:擀麵杖不都是木製的?

阿姨:內時候生意好忙比贏,鐵自個用起來更快更省力。

小編:原來生意多好阿?

阿姨:在火車站內時候,排隊都排的老遠。後面搬過來蠻多人特意找的來,最好個時候一天用開一包50斤個麵粉,賣開3000多扎餃子。

小編:現在呢?

阿姨:現在,附近全部拆開裡,毛什麼人,不如以前了

說著阿姨有點失落。隨著宜春的飛速發展,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那些陪伴過我們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們慢慢忽視並逐漸遺忘。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鐵製擀麵杖更快速省力

小編:擀麵杖不都是木製的?

阿姨:內時候生意好忙比贏,鐵自個用起來更快更省力。

小編:原來生意多好阿?

阿姨:在火車站內時候,排隊都排的老遠。後面搬過來蠻多人特意找的來,最好個時候一天用開一包50斤個麵粉,賣開3000多扎餃子。

小編:現在呢?

阿姨:現在,附近全部拆開裡,毛什麼人,不如以前了

說著阿姨有點失落。隨著宜春的飛速發展,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那些陪伴過我們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們慢慢忽視並逐漸遺忘。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剛出鍋的餃子

手工擀的餃子皮薄、飽滿、新鮮、多汁,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無添加任何香料,和那種速凍機制的餃子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也是這家店三十多年一直堅持的味道!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鐵製擀麵杖更快速省力

小編:擀麵杖不都是木製的?

阿姨:內時候生意好忙比贏,鐵自個用起來更快更省力。

小編:原來生意多好阿?

阿姨:在火車站內時候,排隊都排的老遠。後面搬過來蠻多人特意找的來,最好個時候一天用開一包50斤個麵粉,賣開3000多扎餃子。

小編:現在呢?

阿姨:現在,附近全部拆開裡,毛什麼人,不如以前了

說著阿姨有點失落。隨著宜春的飛速發展,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那些陪伴過我們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們慢慢忽視並逐漸遺忘。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剛出鍋的餃子

手工擀的餃子皮薄、飽滿、新鮮、多汁,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無添加任何香料,和那種速凍機制的餃子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也是這家店三十多年一直堅持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加了香油的蘸醬

桌上的調料自己加,拌上阿姨倒的香油,每個人調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蘸料。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鐵製擀麵杖更快速省力

小編:擀麵杖不都是木製的?

阿姨:內時候生意好忙比贏,鐵自個用起來更快更省力。

小編:原來生意多好阿?

阿姨:在火車站內時候,排隊都排的老遠。後面搬過來蠻多人特意找的來,最好個時候一天用開一包50斤個麵粉,賣開3000多扎餃子。

小編:現在呢?

阿姨:現在,附近全部拆開裡,毛什麼人,不如以前了

說著阿姨有點失落。隨著宜春的飛速發展,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那些陪伴過我們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們慢慢忽視並逐漸遺忘。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剛出鍋的餃子

手工擀的餃子皮薄、飽滿、新鮮、多汁,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無添加任何香料,和那種速凍機制的餃子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也是這家店三十多年一直堅持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加了香油的蘸醬

桌上的調料自己加,拌上阿姨倒的香油,每個人調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蘸料。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藏在門店角落的自制滷食

問起阿姨店裡的滷食為何放在裡面,而不是在門口方便過往得人看到。阿姨說,老顧客都知道。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鐵製擀麵杖更快速省力

小編:擀麵杖不都是木製的?

阿姨:內時候生意好忙比贏,鐵自個用起來更快更省力。

小編:原來生意多好阿?

阿姨:在火車站內時候,排隊都排的老遠。後面搬過來蠻多人特意找的來,最好個時候一天用開一包50斤個麵粉,賣開3000多扎餃子。

小編:現在呢?

阿姨:現在,附近全部拆開裡,毛什麼人,不如以前了

說著阿姨有點失落。隨著宜春的飛速發展,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那些陪伴過我們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們慢慢忽視並逐漸遺忘。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剛出鍋的餃子

手工擀的餃子皮薄、飽滿、新鮮、多汁,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無添加任何香料,和那種速凍機制的餃子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也是這家店三十多年一直堅持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加了香油的蘸醬

桌上的調料自己加,拌上阿姨倒的香油,每個人調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蘸料。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藏在門店角落的自制滷食

問起阿姨店裡的滷食為何放在裡面,而不是在門口方便過往得人看到。阿姨說,老顧客都知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老闆自己滷的雞翅

在如今的速食時代下,越是速食的東西,吃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美國佬水餃店以簡單樸實的餃子在宜春幾十年收穫了一大波人心,大概靠的就是堅持吧。

阿姨是店裡工作了二十幾年的老員工,談道為什麼店名叫四季春水餃,而大家都說是美國佬水餃,阿姨笑,“因為老闆長得像個美國佬”。

這個答案恐怕跟很多人提起過,阿姨的笑透著一股“你懂的”意味,小編也忍不住哈哈了。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鐵製擀麵杖更快速省力

小編:擀麵杖不都是木製的?

阿姨:內時候生意好忙比贏,鐵自個用起來更快更省力。

小編:原來生意多好阿?

阿姨:在火車站內時候,排隊都排的老遠。後面搬過來蠻多人特意找的來,最好個時候一天用開一包50斤個麵粉,賣開3000多扎餃子。

小編:現在呢?

阿姨:現在,附近全部拆開裡,毛什麼人,不如以前了

說著阿姨有點失落。隨著宜春的飛速發展,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那些陪伴過我們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們慢慢忽視並逐漸遺忘。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剛出鍋的餃子

手工擀的餃子皮薄、飽滿、新鮮、多汁,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無添加任何香料,和那種速凍機制的餃子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也是這家店三十多年一直堅持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加了香油的蘸醬

桌上的調料自己加,拌上阿姨倒的香油,每個人調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蘸料。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藏在門店角落的自制滷食

問起阿姨店裡的滷食為何放在裡面,而不是在門口方便過往得人看到。阿姨說,老顧客都知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老闆自己滷的雞翅

在如今的速食時代下,越是速食的東西,吃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美國佬水餃店以簡單樸實的餃子在宜春幾十年收穫了一大波人心,大概靠的就是堅持吧。

阿姨是店裡工作了二十幾年的老員工,談道為什麼店名叫四季春水餃,而大家都說是美國佬水餃,阿姨笑,“因為老闆長得像個美國佬”。

這個答案恐怕跟很多人提起過,阿姨的笑透著一股“你懂的”意味,小編也忍不住哈哈了。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店老闆“美國佬”

據說早年,老闆的父親從江蘇逃荒過來,到宜春生根,遇上80年代改革開放,就在火車站開了這家餃子店。老闆有個兄弟,性子皮做不來這輕功慢活,去做了車工。

而老闆一直老實聽話,從小跟著父親學做餃子,直到22歲結了婚獨立門店,到如今59歲,也包了整整37年餃子了。

小編:手藝是從父親那傳來得,以後還繼續傳下去嗎?

老闆:傳阿,讓我兒子接替我,我還想開百年老店咧! (笑)

小編:這麼多年重複做一件事,是如何堅持了這麼久?

老闆:要有耐心,沒有耐心是做不來得。

小編:老婆也願意跟你一起做這個?

老闆:要不是老婆,也開不了這麼久。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鐵製擀麵杖更快速省力

小編:擀麵杖不都是木製的?

阿姨:內時候生意好忙比贏,鐵自個用起來更快更省力。

小編:原來生意多好阿?

阿姨:在火車站內時候,排隊都排的老遠。後面搬過來蠻多人特意找的來,最好個時候一天用開一包50斤個麵粉,賣開3000多扎餃子。

小編:現在呢?

阿姨:現在,附近全部拆開裡,毛什麼人,不如以前了

說著阿姨有點失落。隨著宜春的飛速發展,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那些陪伴過我們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們慢慢忽視並逐漸遺忘。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剛出鍋的餃子

手工擀的餃子皮薄、飽滿、新鮮、多汁,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無添加任何香料,和那種速凍機制的餃子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也是這家店三十多年一直堅持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加了香油的蘸醬

桌上的調料自己加,拌上阿姨倒的香油,每個人調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蘸料。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藏在門店角落的自制滷食

問起阿姨店裡的滷食為何放在裡面,而不是在門口方便過往得人看到。阿姨說,老顧客都知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老闆自己滷的雞翅

在如今的速食時代下,越是速食的東西,吃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美國佬水餃店以簡單樸實的餃子在宜春幾十年收穫了一大波人心,大概靠的就是堅持吧。

阿姨是店裡工作了二十幾年的老員工,談道為什麼店名叫四季春水餃,而大家都說是美國佬水餃,阿姨笑,“因為老闆長得像個美國佬”。

這個答案恐怕跟很多人提起過,阿姨的笑透著一股“你懂的”意味,小編也忍不住哈哈了。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店老闆“美國佬”

據說早年,老闆的父親從江蘇逃荒過來,到宜春生根,遇上80年代改革開放,就在火車站開了這家餃子店。老闆有個兄弟,性子皮做不來這輕功慢活,去做了車工。

而老闆一直老實聽話,從小跟著父親學做餃子,直到22歲結了婚獨立門店,到如今59歲,也包了整整37年餃子了。

小編:手藝是從父親那傳來得,以後還繼續傳下去嗎?

老闆:傳阿,讓我兒子接替我,我還想開百年老店咧! (笑)

小編:這麼多年重複做一件事,是如何堅持了這麼久?

老闆:要有耐心,沒有耐心是做不來得。

小編:老婆也願意跟你一起做這個?

老闆:要不是老婆,也開不了這麼久。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老闆娘98年在門店

阿姨在旁打趣,“宜春找不到第二個咧”。原來,老闆娘每天晚上都在店裡忙到3點半才下班,回去睡一會,5點又起來買菜。

來店裡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牆上的瓷磚,這也是店內裝修十幾年依然乾淨如新的原因。

"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第007期 -


“來份餃子,不帶湯!”路口的這家美國佬水餃,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過整個城市,或是大老遠驅車,都是為了這一份幹撈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經過黃頗路,發現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學時常光顧的水餃店竟然還在。

城市在辭舊迎新,時光流逝,記憶更迭。可無論經過怎樣的流轉與變遷,最讓人深刻的,總是食物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4年

過去人們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外賣,好吃的東西都是靠口口相傳。

美國佬水餃店從80年代至今,歷經三次搬遷37年屹立不倒,已經不僅是一家好吃的水餃店,也是伴隨幾代人長大的一個記憶。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1998年


這家店最早是1982年,開在老火車站旁邊,舊時的火車站是宜春最繁華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們,每每歸家都要來這吃一頓熱乎乎的餃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2019年

後因拆遷或是店面到期,94年輾轉搬到了黃頗路口,附近技校上學的孩子經常來這光顧,還有很多特意尋來得老熟人。

前幾年隔壁有個大地網吧,常有網吧通宵得人半夜跑過來點一盤水餃當夜宵。別問小編為什麼知道,因為小編就是其中一個。笑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乾淨整潔的門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蘸餃子用的醋、醬油、辣椒標配

不同於其他開了多年不免結滿油垢的老店,這家店倒是少有的乾淨。桌椅擺放整齊,每個桌子上都有“醋”“醬”“辣椒粉”的標配,一切還是記憶裡的樣子。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三年未漲價的菜單

一目瞭然的菜單,醒目而安靜的掛在牆上。除了各種餡料的餃子,還有各式各樣家常小炒,經濟實惠,一應俱全。門店靠牆擺放了一個櫃子,裝了老闆自己煮的滷食。

“我裡店裡所有個菜都是早上5點多老闆娘切西門菜場買來個咧,都是每日最新鮮個“,“6點多就開門裡,我裡個餃子一哈是自家自個,自家剁肉“,店裡工作的阿姨略驕傲的說。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自己買菜剁肉

在這個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線複製的速食時代,純手工製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為傲的成果,這也滿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們一些舊時的寄託。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37年始終如一純手工製作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餃子皮張力十足

小編:皮也是自己做嗎?

阿姨:自己包個有勁,外面買個幫昂唄。

小編:最早賣多少錢?

阿姨:最早3分2一紮,1角6一兩,來今是4塊錢一兩,三年毛漲過價裡。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鐵製擀麵杖更快速省力

小編:擀麵杖不都是木製的?

阿姨:內時候生意好忙比贏,鐵自個用起來更快更省力。

小編:原來生意多好阿?

阿姨:在火車站內時候,排隊都排的老遠。後面搬過來蠻多人特意找的來,最好個時候一天用開一包50斤個麵粉,賣開3000多扎餃子。

小編:現在呢?

阿姨:現在,附近全部拆開裡,毛什麼人,不如以前了

說著阿姨有點失落。隨著宜春的飛速發展,引進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那些陪伴過我們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們慢慢忽視並逐漸遺忘。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剛出鍋的餃子

手工擀的餃子皮薄、飽滿、新鮮、多汁,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無添加任何香料,和那種速凍機制的餃子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也是這家店三十多年一直堅持的味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加了香油的蘸醬

桌上的調料自己加,拌上阿姨倒的香油,每個人調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蘸料。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藏在門店角落的自制滷食

問起阿姨店裡的滷食為何放在裡面,而不是在門口方便過往得人看到。阿姨說,老顧客都知道。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老闆自己滷的雞翅

在如今的速食時代下,越是速食的東西,吃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美國佬水餃店以簡單樸實的餃子在宜春幾十年收穫了一大波人心,大概靠的就是堅持吧。

阿姨是店裡工作了二十幾年的老員工,談道為什麼店名叫四季春水餃,而大家都說是美國佬水餃,阿姨笑,“因為老闆長得像個美國佬”。

這個答案恐怕跟很多人提起過,阿姨的笑透著一股“你懂的”意味,小編也忍不住哈哈了。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店老闆“美國佬”

據說早年,老闆的父親從江蘇逃荒過來,到宜春生根,遇上80年代改革開放,就在火車站開了這家餃子店。老闆有個兄弟,性子皮做不來這輕功慢活,去做了車工。

而老闆一直老實聽話,從小跟著父親學做餃子,直到22歲結了婚獨立門店,到如今59歲,也包了整整37年餃子了。

小編:手藝是從父親那傳來得,以後還繼續傳下去嗎?

老闆:傳阿,讓我兒子接替我,我還想開百年老店咧! (笑)

小編:這麼多年重複做一件事,是如何堅持了這麼久?

老闆:要有耐心,沒有耐心是做不來得。

小編:老婆也願意跟你一起做這個?

老闆:要不是老婆,也開不了這麼久。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老闆娘98年在門店

阿姨在旁打趣,“宜春找不到第二個咧”。原來,老闆娘每天晚上都在店裡忙到3點半才下班,回去睡一會,5點又起來買菜。

來店裡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牆上的瓷磚,這也是店內裝修十幾年依然乾淨如新的原因。

從老火車站搬到黃頗路,父母戀愛那會就在吃的水餃店,37年了!

△ 店內高朋滿座

不論是一頓簡單的早餐,還是遠道而來嘗一嘗口味。多年不變的味道,總讓人感到親切與滿足。小小的買賣做的長長久久,平平淡淡,也是一種別樣的長情吧。

當年與小編一起網吧熬通宵得人早已走散,而美國佬水餃或許也面臨拆遷,不知何時,我還能遇見當初的人,再一起來吃一次美國佬水餃,我想那感覺應該很美好!

你呢,當初與你一起吃它的人,還在你的身邊嗎


跟小枝聊聊

#你與老店的故事吧#

小枝將抽取最走心的10位請你

吃店裡的水餃一份!

讓你去懷念下過去的味道~

我有餃子,你有故事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