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不為之的公孫勝

水滸傳 公孫勝 宋江 吳用 讀寫人生 2017-08-02

知其不可而不為之的公孫勝

公孫愚

公孫勝,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薊州人氏。他通曉陰陽八卦、識五行運轉、觀天象、降妖邪。他與晁蓋、吳用等七人結義,一同劫取生辰綱,後上梁山入夥,可謂是梁山元老。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位,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

公孫勝在書中雖然著墨不是很多,但是每次出場都很精彩,顯然是寄託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公孫勝本人也是理想主義者,他的理想就是最初的梁山精神,即“替天行道,除暴安良”,這是與一般草寇不同的地方,所以一旦發現梁山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時,他毅然選擇了離開。

他不貪愛金銀財物,晁蓋、宋江及眾將多次送他金銀都推之不受,他家裡應該比較富有,他自己說過,家有薄田數畝,足堪家用。他之所以參與劫生辰綱,是因為這是不義之財,他之所以上梁山,是為了實現自己濟世安民的理想。

他不留念權力,雖然位居梁山英雄第四的高位,卻就在梁山領袖階層穩固,梁山事業蒸蒸日上時離去,並且不再有回來的打算,只是後來梁山需要,並在戴宗、李逵的逼迫之下才重上梁山。

公孫勝一直居於梁山革命集團領導核心層之中,梁山的領導層雖說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但是決策層只有晁蓋、吳用、公孫勝三人而已。當晁蓋去世後,決策層就變成了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但是公孫勝追隨的是晁蓋,繼任者宋江並不是公孫勝心目中的帶頭大哥,於是主動離開了梁山,也就是脫離了梁山的核心領導層。

公孫勝與晁蓋並不是故交,但是兩人意氣相投。晁蓋在江湖上很有威信,水滸裡說他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因此公孫勝敬仰晁蓋,不惜千里迢迢來投奔。正如公孫勝所言:我不為錢米齋糧,聞知保正是個義士,特求一見。這個“義士”二字堪稱無價之寶。

晁蓋既死,公孫勝也就該離開了,而離去的時機,公孫勝選擇在梁山好漢位次排好之後。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這是梁山事業的一個分水嶺。

宋江成為梁山的一哥,並不是眾望所歸,他並不是梁山的元老,林沖上梁山甚至比晁蓋等人要早,而且在擁立晁蓋為寨主中立下了功勳,其人武藝高強,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宋江雖然提拔了關勝等人,但也並不一定是林沖對手。盧俊義報了晁蓋之仇,風頭正健,原來追隨晁蓋的舊部肯定對盧俊義感恩戴德。另有柴進出身高貴,在江湖上仗義疏財的名頭不比宋江小,此時宋江要穩定局面,必須得到吳用和公孫勝的幫助。

由於盧俊義、柴進與官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此時選擇宋江作為梁山的第二代領袖無疑是上策,因此公孫勝、吳用便協助宋江來了個“石碣天文”的把戲。石碣天文完全按照宋江的意願為梁山好漢的座次進行了洗牌,此時,梁山領袖階層已經穩固,他可以放心下山。

他回去的理由是掛念家中老母,要求回鄉探母,然而當時梁山好漢們一般採取的策略是將家室接上山來,包括宋江也是如此,公孫勝如果安心在梁山的話,完全也可以這樣做,顯然,這不是公孫勝的真正用意。

所以回家之後,他便到了二仙山追隨羅真人學道去了。但是,即使公孫勝即使在離開了梁山,如果梁山需要,他還是義不容辭再度出山,這依舊是“義氣”二字在起作用,也是他不忍心看到晁蓋和自己所創立的事業受到威脅。

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出家。

平遼後,公孫勝徹底離開梁山,回家奉母,修習道術。如見首不見尾的入雲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每日作詩飲酒為樂,享年82歲。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曾參加元末農民起義,但是很快就離開了起義隊伍,也許就是和公孫勝離開梁山的理由一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