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馬吊牌”|閒話蘇州

水滸傳 麻將 施耐庵 李逵 意蘇州 2017-05-13

國人酷愛麻將,尤其春節,幾乎家家上陣戶戶參賽。有人自嘲道: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三缺一,恨不得把所有節日都過成“麻將節”。甚至連國家體育總局都正式批准麻將為一種體育競技項目,編定了《中國麻將競賽規則》。作為傳統國粹,古時的麻將牌在蘇州曾被稱作“馬吊牌”,“搓麻將”被稱為“鬥馬吊”。那麼是何原因,蘇州人將“馬吊牌”叫成了“麻將牌”,以至影響了全國的稱呼呢?

吳語“馬吊牌”|閒話蘇州

明清時期的蘇州,生活講究。與其講究的生活方式相應的,是一種風行天下的紙牌,上自達官貴人,下至百姓婦孺,沒有不喜好的。據《菽園雜記》《堅瓠集》等書籍記載,這種紙牌就叫“馬吊牌”,又稱“馬吊葉子”。該葉子約一寸寬、三寸長,一共有四十張,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擊小,變化多端,饒有趣味。馬吊上,以前畫得最多是《水滸》中的梁山好漢形象。明人潘之垣的《葉子譜》記道:“(馬吊)葉子始於崑山,用《水滸》中人名為角觚戲耳。”不過,馬吊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歷來說法不一。但根據牌面所畫的,彷彿都與錢有關:文錢是錢,一貫是一千文錢,索是穿錢的繩子,即錢串;而且古時一千文錢也叫一吊錢,從中似乎可以看到“馬”與“吊”的影子。

吳語“馬吊牌”|閒話蘇州

“吊”字在蘇州方言中,與那“鳥”字是一個音,都讀作“diao”。《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在蘇州生活過相當長時間,在水滸一書中吳方言頗多。譬如他在招安消息傳上梁山,就寫李逵這沒心眼的,大聲嚷嚷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此“鳥”在《水滸》電視劇中都念成了“niao”(音嫋)。其實,施耐庵本意是讀做“diao(屌)”的,一句粗口而已,但到了電視劇中的李逵嘴裡,卻成了真鳥。

吳語“馬吊牌”|閒話蘇州

如果照蘇州方言讀這“馬吊”,意思就是“麻鳥”了,也就成了北方人所說的麻雀。但舊時真正的蘇州人,麻雀是不稱為“麻鳥”的,而是讀成“麻爵”(爵,舌尖聲)。傳統蘇州方言的特點,明顯帶有尖團音區分,這也是老蘇州人能從口音上辨別外地人的一個依據。吳語向來音素豐富、音色清晰,所以傳統蘇州小孩學說其他語言(如外語等),有一定優勢。但是,由於外地移民尤其是北部百姓的大量遷入,傳統蘇州話一直在發生音變,蘇州孩子們的口舌,也逐步變得僵硬,甚至現在有些孩子,幾乎已發不出傳統蘇州話特有的尖音了。

就這樣,由於發音的訛變,馬吊——麻雀——麻爵——慢慢就演變成了“麻將”。其實,徐珂在《清稗類鈔》中早也有記:“麻雀,馬吊之音轉也。吳人呼禽類如刁,去音讀。”加上在明清時期,繁華的蘇州對全國影響很大,麻將牌的叫法,就此風靡傳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