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公孫勝竟然也是道家的弟子?

水滸傳 公孫勝 宋江 施耐庵 啟清道長 2017-03-31

細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在水滸傳中有這樣一位高人,也是水泊梁山的四當家——公孫勝。

水滸傳中公孫勝竟然也是道家的弟子?

作為公孫勝唯一一次在水滸傳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場次,這場戰爭已經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在這場鬥法的盛宴中他非常機智的識破了高廉的八卦陣,之後的很多場攻陷城池的場面也都非常的壯觀。

梁山好漢性格各異,比如宋江精於算計,吳用機智聰明,魯智深脾氣暴躁。公孫勝也是梁山泊的重要人物,在梁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到底公孫勝是怎樣一個人呢?公孫勝的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呢?

公孫勝的的性格特點其中之一是勤奮好學。公孫勝是一位綜合型技術人才,不但會使刀槍棍棒,而且通陰陽、懂五行,能夠呼風喚雨,這種全能型人才可不是天生的,除了有名師教導之外,最重要還是要靠自己勤學苦練;公孫勝的第二個性格特點是淡泊名利。

公孫勝和晁蓋等人一同劫取了生辰綱,眾人回去都想著怎麼瓜分這批財富,唯有公孫勝對此不屑一顧,所以當阮氏三雄、劉唐等人都分得了大量金銀財寶回家時,公孫勝卻什麼也沒要。從這裡既看出晁蓋對公孫勝的參與此事的重要性並不認同,也看以看出公孫勝與其他好漢的格局不同。很明顯,公孫勝這麼做不為自己,而是為拯救黎民百姓的大業攢下第一桶金。

公孫勝的第三個性格特點就是特立獨行。他為什麼能夠做到特例獨行呢,除了他淡泊名利的本性外,也與他的遠見卓識有關。當年和晁蓋一起上梁山,算是梁山舊將,待宋江上位,公孫勝便知自己很難被容下,於是以探母為名早早下了山,若不是後來宋江久攻高唐不下請他出山相助,恐怕不會再涉足江湖。雖然不得已出山,但他早就預知宋江等人會被朝廷招安,也知道招安後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所以徵方臘前再次告辭回鄉,從此再也沒有過問世事了。

由以上可知,公孫勝的性格特點主要有三:勤奮好學、淡泊名利和特立獨行。性格決定命運,公孫勝的這些性格特點決定了他的人生結局。

水滸傳中公孫勝竟然也是道家的弟子?

既然公孫勝這麼厲害,為什麼最後梁山好漢結局卻不盡人意,這就要說到他的師父,他的師父又是誰呢?

公孫勝在《水滸中》技高一籌,不僅會舞刀弄劍,還能呼風喚雨,這樣的道行別說在古代,就算是現代的高科技也不過如此。作為一名道士,公孫勝是半路出家,修為尚且如此厲害,那麼他的師傅本事就更不用說。實際上,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在書中就像神一般的存在,雖然作者對他著墨不多,但他的超凡洞見力和高深莫測的道行從寥寥可數的出場中就可知曉。

對於羅真人的描述,施耐庵是這樣寫的“星冠攢玉葉,鶴氅縷金霞。長髯廣頰,修行到無漏之天;碧眼方瞳,服食造長生之境”,如此與眾不同的形象,活脫脫一個神仙的模樣。在施耐庵筆下,羅真人高深莫測,與人交流時處處玄機。比如公孫勝想下山濟世救民,羅真人卻多加阻止,倒不是他對民間疾苦漠不關心,而是早就料到梁山不是一個好去處。所以,當李逵請公孫勝再次出山時,他卻說徒弟剛脫離火坑,不能再往裡跳。

當時的好漢都將梁山當做英雄聚集之處,而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將梁山比喻成“火坑”,不能不說有先見之明。後來,公孫勝經不住李逵的兄弟之情,有意下山助陣,羅真人怎能不知徒弟的心意?但他料之以後宋江必受招安,於是約定“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後公孫勝在宋江等人入汴梁受封前告辭退隱,最後得以保全了身價性命,羅真人不可不謂料事如神。

據說,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乃北宋時期的道士,對作法之事很在行,凡是他禱告的事情沒有不靈的,所以深受官家器重,被尊為“真人”。

水滸傳中公孫勝竟然也是道家的弟子?

公孫勝怎麼死的?人不外乎一死,只是死法不同而已。水滸眾將接受招安以後,有的被高俅毒死,有的征戰而死,也有的後來病死老死。那麼,作為水滸梁山的四號人物,公孫勝是怎麼死的呢?

水滸好漢死於非命的還真不少。比如宋江,他是梁山水泊的一號人物,上山時好似義薄雲天,一副要和“惡勢力”抗爭到底的樣子,許多好漢就是被他的“忠義”感召而誓死效命的。實際上,宋江到底是官吏出身,他上山不過是無法享受特權階級的待遇而憤憤不平而已,一旦朝廷伸出橄欖枝,他便率眾接受招安了。他沒想到的是,像他這樣一位一呼百應的“造反派”並不能為朝廷所容忍,因此最後被高俅設宴毒死。與宋江一同被下毒的還有二號人物盧俊義,不過他沒有被毒死,而是中毒受傷失足落水而亡。梁山三號人物吳用聽聞宋江已死,自己在宋江墓前上吊死了。至此,梁山的頭三號人物的死就很明瞭了,分別是被毒死和自殺。

那麼,公孫勝呢?其實在小說裡並未明確交代他的死因,只是對他的去向做了交代。宋江率眾歸附朝廷,公孫勝遂以當年的約定為由告辭而去。原來,早在公孫勝出山之時,便對梁山眾人的結局有了一定的先見之明,他知道梁山眾人之所以聚義不是為了窮苦百姓,而是因為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的緣故,所以根本就不會和朝廷“死磕”到底,接受招安是遲早的事。於是,公孫勝借他的師父之口與宋江立下“逢幽而止,遇汴而還”的約定,當宋江等人興高采烈地前往汴京受封之時,他便早早做好了打算,等到徵遼之後,便以當初的約定為藉口告辭回鄉,從此潛心修道。

所以,小說裡的公孫勝的結局是功成身退,至於他是怎麼死的則沒有明說,我們就只能猜測他是病死或老死的了。

水滸傳中公孫勝竟然也是道家的弟子?

喬道清與公孫勝

在施耐庵筆下還有一位和公孫勝的法力不相上下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喬道清,他剛開始時是準備和公孫勝一樣在羅真人門下當一名普通弟子,和他學習法術,可是他曾經因為自己應該得到的賞金被貪官貪汙而一怒之下把衙門的一個官吏亂拳打死,所以他被羅真人拒絕加入他們。後來因為要躲避軍官的追殺,不得已之下投奔田虎,當上了軍事左丞相。

要說到喬道清公孫勝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可以算得上是同門師兄弟。但是要說到他們倆真正結實的原因還要看二人鬥法的詳細細節了。話說喬道清公孫勝在宋江攻打蓋州的時候,兩人因為立場不同,為大家到來了一場絕妙的鬥法盛宴。其實剛開始時宋江這邊還沒有公孫勝助陣所以喬道清可以佔上風,可是在公孫勝即刻趕到戰場之後,情況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還是因為公孫勝的法力稍高一籌,導致了最終喬志清一方的節節敗退。雖然我們可能會問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像公孫勝使用的這樣的法力嗎?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的。作者這樣寫只是為讀者帶來更大程度上的感官享受。為什麼喬道清會輸給公孫勝呢?那是因為喬道清的法術大部分都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而公孫勝的法術全部都是得到了羅真人的真傳,兩人一旦真正上場比拼,毫無疑問喬道清會輸給公孫勝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