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水果 霜降 旅遊 莫凡旅行 2018-12-18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轉眼進入十二月,趁著前幾日難得的冬日暖陽,我們又開始探山之旅。


丨山的後面是什麼?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作為一個黃山人,我負責任地告訴你山的後面還是山啊。

皖南的茫茫大山裡,分佈著各個小村落,一山即是一村,因山川水流走勢而群聚之。驅車從歙縣中心城區繼續往北,大約行駛1個鐘頭,便能到達本次目的地——姬川村,也被當地人親切的稱為“雞公尖”。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地圖上肉眼可見的各種“尖、嶺”

冬天的大山裡,寂冷沉靜,進山的盤山小路能把人繞暈,但是當你到了姬公尖,暈也就值得了,這眼前的山色,紅的讓人眼饞。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當秋日的色彩漸漸退去,正是姬公尖的燈籠柿成熟的日子,路上隨處可見紅澄澄的柿子樹,一顆壓彎了枝頭,而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更是鋪滿了飽滿的果實,好一個豐收季!

丨“燈籠柿——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姬公尖地處海拔700米,小農經濟體系下的“靠山吃山”,據資料記載自明朝萬曆十五年建村後就有了柿子樹,村內上至白髮老人,下至孩童,都能熟諳做柿餅的方法和流程。而當地特有的沙土土壤以及晝夜的巨大溫差,更是柿子甘甜的祕訣。

暖洋洋的午後,隨意走入一家村民的後院,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冬日的午後,削皮洗淨後的柿子,被串成了串,就一串串掛在院中晾晒,依靠陽光的力量讓其自然脫水,暫時閒下來的農人也得空享受一會兒暖陽。

遠遠看去,形如一串串的小燈籠高高掛起,“燈籠柿”因此得名。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阿姨說了,她以前是教師,叔叔是退伍軍人,兒女們都在外打工,後來他們就搬回了老山裡種柿子樹,平日裡兩個人生活倒也自在,直到每年冬天柿子豐收季,這時兒女都會抽時間回家幫幫忙,一起將“燈籠”掛滿庭院。


對於他們老夫妻來說,這棟老宅在這裡,家也就在這裡,柿子樹就是這大山寒冬裡的一盞盞燈,指引後輩回家的路。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丨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

農曆霜降後,在樹上長的柿子表皮泛橘黃色的時候,大叔就會用特製的竹竿將柿子摘下來,挑選好的然後除皮。山裡人的削皮方式都是純人工,一是因為達不到量產的規模,二是在他們十多年經驗下的,手工削皮能更薄更規整一些。削掉的柿子皮不能扔(放到油鍋裡炸一炸,隔壁的小孩都饞哭了),到後面自有妙用。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之後,將除皮的燈籠柿用細繩一串串穿掛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晾晒,直到柿子表面呈微紅色變成“柿坨”,從那之後,晚上就要將柿坨收入棚內,把它們和削下的柿子皮混合到一起“悶”,這一步就是柿餅的靈魂“白霜”產生的關鍵。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這是個無聊又重複的過程,白天要一條條的拿出去晾晒,到夜裡又收回屋內,用柿子皮蓋住,第二天再將柿子和柿子皮分別拿出來繼續晾晒。如此反覆10-20次,以吸收柿子的澀味,柿子也會脫水得更快。直至柿駝表面出白霜,成品柿駝就可裝袋上市了。

從柿子的採摘到柿餅上市,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個半月的持續不斷地工作,所以說只有“好柿多磨”後,才能讓“好柿承霜”。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姬公尖的柿餅好就好在其內裡軟糯的口感,和柿餅上自然凝結的“白霜”。

這層白霜是天然產物(味甘甜),具有清熱解咳化痰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喉痛咽乾,口舌生瘡等秋冬常見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柿子,做成柿餅後,可以存放較長一段時間,又因其諧音“柿柿如意”,新年將近,所以很多家庭都會將其擺進茶几上的果盤。

姬公尖丨這個深山裡的小山村,紅的讓人眼饞


眼看著2018年就要過去了,與山悟趣怎能錯過這一份“如意”?


我已經聯繫好了農戶,老叔非常實在,柿餅品相和品質也很靠譜,當天我就忍不住偷食了很多(這裡溫馨提醒一下:柿子雖好,性偏涼,小孩子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勿食)。


即日起,“姬公尖·燈籠柿餅”正式預售,微信搜索“與山悟趣”直接購買。我們將直接在原產地直接挑選包裝好,當日下午帶回市裡發貨,與山悟趣,做大山裡的搬運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