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早採早摘”,你吃的水果熟了嗎?'

""普遍“早採早摘”,你吃的水果熟了嗎?

夏日炎炎,西瓜、甜瓜、桃等時令水果大量上市。如何能買到成熟度高、口感好的水果是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有人心心念念柔軟多汁、可以“剝皮吃”的水蜜桃,有人疑惑為何好果難覓,我們吃的水果到底是幾成熟?

“熟果”要到產地找

“現在一些桃子等時令水果,如果沒到成熟期採摘,會顯得乾硬、發澀,水分少也不甜;還有一些外地香蕉是青色的,沒有黃透的情況下吃起來沒滋味。”在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一家水果攤點,市民李曉明對記者說。

農業農村部水果品種首席分析師趙俊曄表示,水果成熟度可分為成熟和完熟。成熟也叫“可採成熟期”,是指果子達到最大,可以採摘,但食用品質不是最佳,而完熟期的果實達到了最佳食用品質。從成熟到完熟的過程,多數水果可以在樹上完成,也可以在採收後完成;少數水果如芒果、鱷梨需要採收後完成,有些水果如香蕉的“後熟”過程通常要輔以人工催熟。

市場上的水果有幾成熟?專家們認為,蘋果、梨、柑橘等耐貯存的水果通常是九十成熟,桃、杏、李、葡萄、獼猴桃等不耐貯存的成熟度不會太高。

趙俊曄說,零售市場的國產獼猴桃、香蕉等普遍不到十成熟,消費者購買後妥善放置,完成後熟作用之後食用,而部分進口或品牌香蕉、獼猴桃,通過合理規劃上架時間,可以達到十成熟。

現實中,果實採摘後一般需要經過運銷、貯藏甚至長時間貯藏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果實通常都在“可採成熟期”採收;完熟期的果實不耐貯運,只有採摘園或者產地近距離銷售才有可能在完熟期採收。

“早採早摘”危及產業長遠

日前在江蘇省無錫市,陽山水蜜桃正是上市旺季,線上線下銷售繁忙。

“水蜜桃很嬌嫩,一般發貨是七八成熟。曾有青島消費者要買‘寄到就能吃’的水蜜桃,我們發的是8.5成熟的,結果快遞到了2天后對方才拆箱,說有爛果要求索賠;還有應要求寄往常州的8.5成熟的桃,一路顛簸後效果不理想。”無錫市惠山區陽山水蜜桃桃農協會祕書長趙逸人說,桃子幾成熟更好,既與何時採摘有關,也取決於運輸條件和食用時間。

合理的採收期是品質的重要保障。近日,有媒體報道個別地方出現獼猴桃提前近兩個月早採早摘現象,引起業內關注。

專家們認為,很多水果有相應的技術規範,但為了早上市搶佔市場,不少水果存在“採青”現象,這在蘋果、梨、芒果、獼猴桃、香蕉、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過早採收的獼猴桃即使經過催熟,口味淡,果肉鬆懈,有硬芯,甚至放爛了也不熟,極大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對果農和經銷商而言,雖然獲得了眼前利益,但是導致整個產業受損。”趙俊曄說。

品質之道:多措並舉破解產銷脫節

“很多時候水果何時採摘是經銷商(水果經紀人)說了算,採摘標準不是品質而是外觀和是否耐貯運。”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鮮食桃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俞明亮說。

專家們認為,早採早摘的根本原因是產銷脫節,其背後是小生產、大市場的生產方式。應改變目前生產、採購、批發、銷售各自為政的狀態,發揮當地政府和專業協會的作用,建立並執行統一的採收標準,建立貫穿全產業鏈的品控體系,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產銷一體化。

對此,一些大型農業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有效的新模式。

“我們在陝西銅川基地種植的‘未央2號’桃,採用綠色種植生產方式,在8.5成熟時採摘,標準是直徑7.5至8.5釐米、單果170克起、糖度14度左右,全程冷鏈運輸、精細包裝,雖然每車運費增加1000元左右,但因為成熟度和口感,得到了很多客戶認同,是對優質優價的有效探索。”中化農業品質生活部產品經理劉忍對記者說。

趙俊曄表示,當前我國農產品消費升級趨勢凸顯,今後一方面應推動本地化消費,發展採摘、農旅結合,另一方面要通過產地直供、電商途徑等縮短流通環節,提高包裝保鮮技術,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同時,美國的產地直接對接超市、冷鏈體系完善,日本的品控嚴格、運輸距離短、優質優價,新西蘭的完善產後商品化處理和供應鏈組織體系等經驗,都有借鑑意義。

(來源:新華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