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書法 千字文 智永 藝術 每日練字 每日練字 2017-08-29

清代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曾說:“智永《千文》,筆筆從空中落,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喻之。”

都穆《寓意篇》評其字謂:“《智永真草千字文》真,氣韻飛坮,優入神品,為天下法書第一。”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今天介紹的是智永與他的《千字文》。

contents

✔ 關於智永

✔ 臨寫注意

✔ 用筆特點

✔ 書寫特點

01 關於智永

對於智永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但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應該都有所耳聞。智永其實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智永本姓王,名法極,法名智永,是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的僧人。繼承師法,精勤書藝,相傳曾手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廟。虞世南得其傳授,影響初唐學書。

“退筆冢”的故事

智永對乃祖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極為欽佩,決心使乃祖的書法萬古流芳。智永練習書法極為刻苦。他在永欣寺時,就曾蓋一座小樓專供練字,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就在這座冷冷清清的小樓裡,他如痴如醉地練字,毛筆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壞了的毛筆扔進大甕,天長日久,就積了好幾甕。智永後來把這些毛筆集中埋在一個地方,自撰銘詞以葬之,時稱“退筆冢”。

“鐵門檻”的故事

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書法果然大有進步。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求其真跡者很多,智永窮於應付,以至於“縑素紙,堆案盈几,先後積壓,塵為之生”。登門求教的也極多,連門限也踩壞了,智永又只好用鐵皮來加固門檻,時人稱之為“鐵門檻”。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02 臨寫注意

1. 把握字形,確定臨字的大小

此帖字徑大多不過2釐米,結構方正穩健,氣息暢達。由於這是智永書寫的一本普及性書法字帖,因此它並不追求險絕多變的體勢,而是注意結字的穩健、勻稱,力求符合大眾的審美觀,以便於人們欣賞、學習。我們在臨習時,要抓住本帖的這一要旨,把握住字形特點。初習時可懸腕書寫,字形基本與原文相當為宜;待有一定基礎後亦可懸肘書寫,略放大字形。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2. 對筆、紙、墨的選擇

此帖真書介於中楷與小楷之間,可視為小楷。小楷在結字上要“舒展開疏,間可跑馬”,因此對臨寫者指、腕的要求甚高,執筆要緊,運腕要活。總體而言,臨習真、草二體,可如虞世南《筆髓論》中言:“真一(距筆頭一寸)、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在用筆上,小楷落筆及草書的折轉引帶全仗筆尖部位運行,所以動物要爽潔、清勁、準確,宜用彈性較強的純狼毫書寫。

在用紙上,由於所臨字較小,線條纖細,點畫間留白較少,因此不宜在滲化嚴重的生宣上書寫。平日臨帖可用毛邊紙,創作可選用七成熟的宣紙,如色宣、仿古宣、瓦當宣等。

在用墨上,同樣應防止滲化,切忌為追求墨色變化而兌水書寫。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03 用筆特點

清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中日:“智永《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喻之。”分析此帖用筆,誠如何所言,無論起、行、收筆均力實氣空,筆勢渾穆。

1. 起筆。

智永《千字文》的起筆多空中作勢,尖鋒翻筆入紙,但並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筆鋒落紙的一剎那有一個輕微的切筆動作,而後不露痕跡地行筆。這種起筆法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初習者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穩住筆勢。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2. 行筆。

關於行筆,今人多有忽視。清包世臣《藝舟雙楫》中言:“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包世臣這段話言明瞭行筆與起、收筆同樣重要。

智永《千字文》的行筆豐厚遒勁、骨力洞達。臨寫時要求能裹住筆鋒,手腕沉穩且輕虛,以達到力實氣空的線條效果。

3. 收筆。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謂:“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帖中的收筆多蘊藉豐潤,筆去而勢未盡。臨習時,要有一種靜穆的心態,注意收筆的蓄勢,處理好收與放的關係。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04 書寫特點

1、智永書雖“多肉”,但其點畫仍不失柔中寓剛、華滋遒勁的一面。與折筆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智永書同樣體現著真書“中鋒以運筆、側鋒以取勢”的奧妙。以橫畫為例:智永書中數橫並排的字,其中的短橫,多為順鋒平出之法寫成的“左尖橫”;其形如錐。而其中的長橫,亦即字中的主筆(或在頂蓋、或在中腰、或為底託),則有三種形式,或為“曲頭橫”,其形如鉤;或為“方頭橫”,其形如刀;或為另一形式的“左尖橫”(以順鋒側出之法寫成,即順勢落筆,側勢圓轉運筆,筆畫呈上平下孤之狀),其形亦如刀。這就使智永書的橫畫呈現出短畫如錐、長畫如鉤如刀的多種面貌。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橫畫而外,其他諸種筆畫亦各盡其妙,其運鋒或順或逆,或正或側,而露鋒起筆則是其主導方法。智永書發筆處出鋒如錐畫沙、如抽刀斷水,亦是“峻落”也。王羲之《書論》雲:“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其《蘭亭集序》即為千古楷模。而智永書用筆的多樣性,亦無愧於乃祖遺風。我想,這也就是古代大家們對智永書雖則從不同角度有褒有貶,但眾口一詞的稱其“書法精審”、“精熟過人”、“精能之至”的原因了。

2、智永千文書筆畫、部首之間“尖接”、“粘合”之處至為普遍。所謂“尖接”,就是筆畫承接處多用尖筆相連;所謂“粘合”,就是各部首本來相離,而使之湊近、靠攏,使點畫、部首之間彼此呼應十分緊密。書家雲:“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宋蘇軾《論書》)這種“尖接”“粘合”的結字之法是形成智永千文書茂密豐腴的手段之一。如前所述,這種“尖接”、“粘合”用的多是“尖筆入紙”的方法,既得輕捷之便,又泯滅、融合了起筆處過多的鋒芒,正合了所謂“平順而凜鋒芒,健勁而融圭角,引伸觸類,書之能事畢矣(明、項穆《書法雅言》)”的審美習慣,使智永書透出一種溫文爾雅的“疏淡”風格。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3、參以行書結勢。智永千文書以較多行草筆法以及一些連筆書寫的嫻熟技法,又與通篇楷法形態與筆法有機融合,字勢內筆勢流動,構成自然緊密、結勢平和、極具乃祖二王筆法的意蘊,是學好二王筆法的簡約途徑,也是通向學習掌握行書筆法與結體的途徑。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4. 字距變化小。與結字緊密形成對照的是,在章法上,千字文篇承習了魏晉書的特點,字距、行距比較明顯和寬疏,以靜態取勝,不作大的起伏變化。惟其大小相雜,對比較為突出。但其字之大小,是隨著筆畫的疏密多少而變化的,出之於自然,非矯揉造作之態。

智永的字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歡,最後放兩張自己之前通臨的《千字文》~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智永與他的《千字文》,筆筆從空中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