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書法 千字文 王羲之 鍾繇 書法愛好者之家 2017-06-22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入明以後,此帖歸大收藏家項元汴收藏,到清代為高士奇所得。旋入乾隆皇帝手中,乾隆傳給嘉慶。後輾轉流出清宮,最後歸裴伯謙攬藏。裴氏之後有宋伯魯、馮恕(公度)、黃君直、廉南湖收藏、過眼,今歸故宮博物院收藏。此卷收藏印記,始自北宋,中歷南宋、元、明、清諸朝,直至現代,藏印多達一百五、六十方,蔚為大觀,可謂是一部歷朝收藏家鑑藏的書法名帖,由此可知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此卷最早見於《宣和書譜》王羲之“行書”目中,列有“書魏鍾繇千文”,對照宣和印璽,應該指的就是此卷。據考,此卷亦為唐初趙模集王右軍書所成,以繼周興嗣之作,明初尚見於宋《金華集》,不知何人改題為“王臨鍾書”,鬱岡齋與三希堂據以入石,沿誤至今,莫知為唐·趙模所集。“夫漢魏時安有千字文之目哉?託之於鍾,適見其陋。”

為了對這一名跡有一個準確的鑑定意見,1981年,故宮博物院曾邀請啟功、徐邦達、劉九庵、王以坤諸位先生進行聯合鑑定,經對原跡仔細觀察,一致認為是唐、宋間人所作,其字有的是雙鉤填墨,有的是臨寫。或從傳世為王羲之的墨跡及臨摹本如《蘭亭序》等中採摘,或從陳僧智永的《千字文》中摘採,有的則是自造。

徐邦達先生鑑定說,王羲之祖父名正,父親名曠,所以在他的書牘中曾以“初月”代替正月,正是避家諱所致,而帖中“正”、“政”、“曠”字,均未諱改。這不但有力地證明,此帖不但不是王羲之書,而且還證明,也不是都集的王羲之書。至此,關於此帖的真偽可以下一結論了。而且它的內容,為何與周興嗣編次的《千字文》不一致,那不過是作者播弄的狡獪罷了。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雖然經最後鑑定並非真品,但它的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置疑的。設想此帖不能保存至今,那麼王羲之是否臨寫過鍾繇的《千字文》,將永遠是一個歷史疑案,那對我們今天研究這位書聖,更是增添了一層迷霧。另外,儘管此帖有雙鉤、臨寫的痕跡,因而行氣不貫,筆法欠缺自然,但就單個字體本身而言,它還是具有相當藝術水平的,否則就不會使那麼多賞鑑家深信為王羲之真跡。對它藝術水平的評論,如果說卞永譽說它“渾圓遒勁,筆力雄偉”,有著先入為主之嫌的話,那麼吳其貞說它“書法藻麗,結體茂密”,乾隆說它“筆意精到,而結構特為謹嚴”,則是在否定其為真跡之後下的評語。大體此帖在用筆結體上,嚴守矩矱而不逾於法,雍容大度而無小家氣,那是不錯的,這對於我們今天從事書法藝術創作或初學書者來說,仍有一定的參考借鑑作用。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