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時期的私印

書法 元朝 宋朝 藝術 清泉書法藝術 2017-05-04

唐、宋、元時期的私印

唐代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私印逐漸走出一條與官印完全不同的路,官印伊是權力的象徵,而私印卻在“表信”基礎上,派生出眾多的品類,並最終萌生出文A篆刻藝術。

唐代的私印以鑑藏印為主,主要鈐印在紙本的圖書文籍上,並形成一種風氣。唐末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曾有專門論述,著名的有唐太宗的“貞觀”連珠印、唐玄宗的“開元”印,唐李泌的“端居室”,五代南唐的“建業文房之印”(圖2.4-26),皆屬此類印章。

宋代的鑑藏印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內府收藏的圖書、字畫皆鈐有鑑藏印,如宋徽宗的“御書”、“宣和”(圖2.4-27)、“政和”、“大觀”等,宋高宗的“稀世藏”、“紹興”(圖2.4-28)、“睿思東閣”、“機暇清賞”等,私人收藏家、書畫家、文人也有不少鑑藏印,如歐陽修有“六一居士”,蘇軾有“眉陽蘇軾”,米芾有“楚國米芾”、“祝融之後”等七印,吳踞有“雲壑主人”,賈似道有“賢者而後樂此”,周密有“公堇父”等,由於這些人都有深厚的學養和藝術鑑賞力,在如此活躍的藝術鑑賞氛圍中

唐、宋、元時期的私印

使印文的內容不再單純是年號、齋室名稱,而出現了一些富有情趣的詞語,並開始對鑑藏印本身的優劣進行品頭論足,從而開啟實用印章藝術化轉型的趨勢。

此外,秦漢系統的姓名印在宋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復興,如“張氏安道”(圖2.4-29)印、“張同之”六面印(圖2.4-30)等,都是近些年出土的宋代姓名印,我們明顯可以感到對秦漢傳統的繼承。此外,書柬印、封柬印以及押印在宋代也開始出現。押印是從花押演變而來,花押流行於唐代,是以手書草書花寫姓名用作簽名,後形成一種時尚,押印就是將這種花寫製成印章來使用。宋押

唐、宋、元時期的私印

為元朝押印的普及打下了基礎。

私印在元代得到蓬勃發展,現在遺存的元私印,在數量上僅次於戰國古璽和漢印,品類、樣式很豐富。元私印從內容上分為姓名印、吉語印、封緘印、合同印等幾類,而這幾類中又有八思巴印和漢字印兩種文字類型,如“長疆”(圖2.4-31)、“姬氏”(圖2.4-32)、“楊押”(圖2.4-33)就是八思巴字姓名印,“馬”(圖2.4-34)則是馬姓與八思巴文對照印,“大吉”(圖2.4-35)、“福祿”(圖2.4-36)、“利市”(圖2.4-37)則是八思巴文的吉語印,“謹封”(圖2.4-38)、“封記”(圖2.4-39)則是八思巴文的封緘印,“合同”(圖2.4-40)、“勘合”(圖2.4-41)則是八思巴文的合同

唐、宋、元時期的私印

印,而“招財利市”(圖2.4-42)、“廣運”(圖2.4-43)則是漢字吉語印,元代還有不少的楷書、隸書甚至草書印,如草書“福”(圖2.4-44)字印,此外元人治印還喜模擬實物的形狀,如“河東柳氏”(圖2.4-45)作鼎形,“長壽”(圖2.4-46)作爵形,“大吉”印作壺形等,反映出民風的質樸。

元押是在宋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元代私印,這類印章在元代興盛的原因,據陶宗儀《南郵輟耕錄》說:“今蒙古色目人之為官者,多不能執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①押字印是針對不識也不會寫漢字的蒙古人、色目人使用方便而

唐、宋、元時期的私印

興起的,但同時也在漢族人中廣泛流行,併成為元代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習俗。元押樣式極為豐富,從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圖案型。最流行的是上、下部各有一橫劃,中間是變形的圖案(如圖2.4-47);二是姓氏下加圖案型。姓氏有漢字,也有八思巴文,漢字押多是楷書,也有行書,頗顯稚拙,如“姜押”(圖2.4-48)等。

上述元私印都是民間或一般士大夫所用,當時很流行,但審美取向與傳統的秦漢系統完全是兩種類型。隨著宋元金石學的興起 ,文人開始廣泛接觸到秦漢傳統的印章,如趙孟煩、吾丘衍、吳睿等人,他們極力在印章上提倡“漢魏古意”,受到好古文人的普遍擁戴,也為後世篆刻家所仿效,逐漸演變成明清的篆刻流派,曾廣泛流行的元押印逐漸無人問津,甚至被視為低俗之作,這也是有失偏頗的。元押字體的稚拙,千變萬化的形式,裝飾性的設計,質樸的造型,仍可為我們所借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