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論(三):東晉書法專論,衛夫人、王羲之述用筆之妙

書法 衛鑠 王羲之 東晉 傾城藝術 2017-06-17

東晉的書法專論主要有舊題衛夫人所撰的《筆陣圖》和王羲之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但是這些諸多論書文字眾說紛紜,或者是後人所為,或者較多地雜入了後世的文字。


  • 衛夫人 《筆陣圖》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暗於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

    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煎涸新石,潤澀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鑑者不寫,善寫者不鑑。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 "撇"如陸斷犀象。

    乙 "折"如百鈞弩發。

    ∣ "豎"如萬歲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圓奮如篆法,飄風灑落如章草,凶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鬱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記。


  • 王羲之 《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颺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也,著筆者調和也,頓角者是蹙捺也。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須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

    夫欲書者,先乾研黑,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不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鍾繇弟子)常作此書,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每作一波,常三過折,每作一豎,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之墜石,每作一勾,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之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翼乃讀之,依此法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注:一本“如足行之趣驟。”後作“狀如驚龍之透水,激楚浪而成文。” )

    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稜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餘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惟有章草及章程行押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其擊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即鍾公泰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

    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樑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時年五十有三。惑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可藏之石室,勿傳非其人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