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中怎樣才能“墨分五色”?

在書法中怎樣才能“墨分五色”?


在書法中怎樣才能“墨分五色”?


▲ 蔡羽 行書扇面


在書法中,墨氣主要是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枯潤對比、漲墨暈染等彰顯出來。

離開了墨色的濃淡變化、枯潤對比、漲墨暈染等等,墨氣則無處可見。

書法家寫字很重視調墨,調墨離不還水和墨,水是無,墨是有,水至清而無色,墨至純而大黑,書法就是要在水和墨這“兩端”的交融變化。

在書法中怎樣才能“墨分五色”?

▲ 米芾《研山銘》


書法中的“墨分五色”觀念,是在五行哲學的啟發下產生的。中國古代哲人,根據陰陽五行哲學原則,將色彩歸為五種基本元素,即青、赤、黃、白、黑五色。

五色就是五行的表現,五色於五行之間存在著對應的關係:水為黑,火為赤,木為青,金為白,土為黃。

在書法中怎樣才能“墨分五色”?

▲ 董其昌 《草書千字文》


總體上看,在唐代以前,中國書法對墨色的要求,主要還是以濃墨為主,最經典的表述就是“一點如漆”。

到了唐代,書法開始關注墨色變化。歐陽詢說:“墨淡則傷神采,絕濃必滯鋒毫。”孫過庭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

他們濃淡適宜中和的墨色美。但在洇染暈化的宣紙使用之前,淡墨的妙處在絹素和麻紙上不容易體現,容易因淡而缺乏神采。

當水墨畫“墨分五色”的觀念進入書法之後,書法的墨色變化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富有內在節奏感和層次感的水墨洇化,在墨氣氤氳之中展盡大千世界的奧祕。


在書法中怎樣才能“墨分五色”?


▲ 王羲之 蘭亭序


在書法史上,明末對於書法墨法的發展至為關鍵。董其昌、王鐸、傅山等,更是拓展了書法的墨色境界,讓人耳目一新。

董其昌的書法,體現了一種玄淡素雅的墨色之妙;王鐸、傅山用筆奇肆放縱、用墨大膽潑辣,漲墨渴筆,任情揮灑,天趣橫生。

總之,從對墨色變化的探求,我們約略可以一窺中國書法發展的脈絡軌跡:從拋棄硃色選擇墨色,從濃墨傳神到淡墨顯韻,從濃不凝滯、淡不浮怯到水墨淋漓、漲於字外,書法的墨色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書法發展的時代特徵。

學習更多,關注@每日書法之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