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八大山人

書法 八大山人 美術 藝術 沃德利成書畫院 沃德利成書畫院 2017-08-27

朱耷(1626-1706)。譜名統,有雪個、個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別號。南昌人。明末清初卓越的大畫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朱權封寧王於南昌,繁衍八支,朱耷屬弋陽王支,襲封輔國中尉。

朱耷(1626-1705),清代畫家。僧人。原名統。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後裔,明亡後出家,一生字、號、別號極多,主要有:法名傳棨,號雪個、個山、屋驢、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據載,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另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綴寫成“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憤懣。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洩其悲憤抑鬱之情。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繪畫,他襟懷浩落,慷慨嘯歌。由於時代特點和身世遭遇,他抱著對清王朝誓不妥協的態度,把滿腔悲憤發洩於書畫之中。所以畫中出現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甚至禽鳥一足著地,以示與清廷勢不兩立,眼珠向上,以狀白眼向青天。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個字聯綴起來草寫,形似“哭之”、“笑之”字樣。他還有很多隱晦艱澀的詩句跋語,表示對清廷極端的仇恨和蔑視。

他的作品,表現了鮮明的愛和憎。如膾灸人口的《孔雀圖》及其題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諷刺了那班頭戴三眼花翎烏紗帽的漢族大地主屈膝求榮、投降新主子的奴才醜態。有一幅山水冊頁題雲:“郭家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他稱慕五代北寧間畫家董源、郭熙,以其獨特筆墨描繪沒有受外族侵凌的宋朝江山,而激發起熱愛故國的思想感情。HLK整理

他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朱耷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明亡以後,他抱著對清王朝不滿的態度,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後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順治末年,當他三十六歲時潛回南昌,創建青雲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模,並在這裡過著“一衲無餘”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裡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願望。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因為常有清朝權貴來此騷擾,他常浪跡他方。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樸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餘。這使他十分苦惱鬱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後,他又回到青雲譜,並在這裡度過“花甲華誕”。當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塗若愚主持。後又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並常賣畫度日。後來自築陋室,名“寤歌草”堂。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一詩云:“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他是孤寂貧寒地在這個環堵蕭然的草堂中度過了他的晚年。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茄子》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西瓜》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蓮藕》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蔬果圖卷-蓮藕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月光餅子圖》1689年作

題識:眼光餅子一面,月圓西瓜上時,個個指月餅子,驢年瓜熟為期。己巳閏之八月十五夜畫所得,八大山人。

鈐印:八大山人、個相如吃、拾得、黃竹園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饕餮圖》(吳湖帆等十二人題跋)

題識:所食:籃裡魚、肉邊菜,不甚饕餮也。驢。鈐印:驢屋人屋、浪得名耳、畫渚、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以好吃名天下,八大山人知與不知,莫不知八大山人好吃者。吾聞寐叟不吃魚,太夷不吃雞,小石不吃蒜,皆八大山人於此畫之。伯衡世兄持心谷居士此畫索題,急持去,毋久留不耳,便吃去,然已涎留一尺矣。書此以發心榖居士一笑。清道人。鈐印:李

八大山人以好吃名天下,八大山人知與不知,莫不知八大山人好吃者。吾聞寐叟不吃魚,太夷不吃雞,小石不吃蒜,皆八大山人於此畫之。伯衡世兄持心谷居士此畫索題,急持去,毋久留不耳,便吃去,然已涎留一尺矣。書此以發心榖居士一笑。清道人。鈐印:李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款)《瓜鼠圖》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八大山人朱《鼠瓜圖 》畫的是一隻小老鼠目光炯炯有神的踞於碩大痴肥的冬瓜上,八大妙筆生輝,小鼠與冬瓜表現得逗趣可愛。畫家純以墨色漬染出老鼠身體與長尾,然後細筆短線勾出下腹與左耳、鼻尖,率意隨性之至,雖是小品,仍顯畫家過人天分。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蔬果圖》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蘿蔔》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蘿蔔》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芋頭》

題識:寫為蘭皋先生 八大山人

鈐印:個相如吃、淨土人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芋頭》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蔬果圖》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涉事落花圖冊-佛手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果實圖》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墨葡萄草書合璧》(900萬元,2012春拍)

款識:臥龍躍馬浮雲夏,綠蟻黃蒼晚飯時。風處只今書一卷,高歌陽上武矦祠。八大山人題。鈐印:何園、可得神仙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蔬果圖卷-梨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石榴》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石榴》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石榴》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瓜鳥圖》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桃實千秋圖》1699年作

品味八大山人

品味八大山人

品味八大山人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知了圖》

李苦禪在評價八大山人的這幅作品時說:“你看八大山人畫的蟬,竟畫人家從來不畫的正面蟬(頭朝觀眾的),只幾點就成了。”

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特點,一個是“少”,一個是“白”。他自題書畫作品時曾說:“予所畫山水圖,每每得少而足”。他是處理空間布白的能手,少而能做到厚實、充滿、得趣。八大山人善於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佈局疏朗,意境空曠。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但意境充足,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他是水墨寫意畫獨步古今的藝術大師。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草蟲》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蜻蜓》故宮博物院藏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螳螂》畫面中兩隻秋瓜與一隻蓮蓬上邊各停著一隻螳螂。(沒有高清圖 要仔細點看)這幅作品題款緊接畫的重心,左側幾乎空白,這種筆墨與構圖方法在八大山人的畫中極為罕見。下面的《紡織娘》作品也是如此。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螳螂捕蟬》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紡織娘》八大山人的《螳螂》和《紡織娘》這兩幅作品用筆都極其簡潔工整。在構圖上,一幅重心在右下方,另一幅重心在右上方,是一般畫家絕不敢涉筆的險絕構圖。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貓兒蝴蝶》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兩幅很怪的作品,這是第一幅:

八大山人《魚》日本金岡酉三藏這是八大山人《雜畫冊》裡面的一幅作品,看起來怪怪的。這幅作品是八大山人1683 年所作,當時他58歲。畫的名稱叫“魚”,但看上去,既像魚,又有點兒像芋頭。下面再看另一幅: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芋頭》上海博物館藏這幅作品是八大山人《花果冊》裡面的其中一幅,畫的名稱雖是《芋頭》,但看起來又有點像一條向左下方遊動的魚。八大山人這樣的兩幅作品是想表達什麼呢?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孔雀圖》

《孔雀圖》及其題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諷刺了那班頭戴三眼花翎烏紗帽的漢族大地主屈膝求榮、投降新主子的奴才醜態。有一幅山水冊頁題雲:“郭家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他稱慕五代北寧間畫家董源、郭熙,以其獨特筆墨描繪沒有受外族侵凌的宋朝江山,而激發起熱愛故國的思想感情。

品味八大山人

清 八大山人 枯木來禽圖

款識:八九子。驢。印鑑:驢、八大山人、拾得。鑑藏印:王季遷氏審定真跡、王已千璽。附屬作品:馮康侯題簽條,王季遷邊跋。香港著名書畫篆刻家、收藏馮康侯舊藏;著名書畫家、鑑藏家王季遷收藏。此畫馮康侯舊題“八大山人鴝鴣來桐圖”,將二禽誤認為八哥,枯木誤以為桐樹,目不見八大自題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八九子”,烏鴉也。典出南朝梁 劉孝威所作樂府《烏生八九子》。詩云:“城上烏,一年生九雛。枝輕巢本狹,風多葉早枯……”朱耷自況者也。署款“驢”,五十餘歲之作也,存青藤白陽筆意,明快爽健。朱耷之“耷”,大耳也,大耳者,驢也。故“耷”俗呼為“驢”,致有此號焉。八大所遺早期作品無多。此畫經收藏巨擘馮康侯、王季遷等遞藏,足以珍貴,得者寶之。

品味八大山人

清 八大山人 枯木來禽圖

鈐印:八大山人、何園、真賞。題識:八大山人寫。鑑藏印:角茶軒收藏書畫之印。此圖筆法簡練,款字屬八大晚年之作。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1702年作 游魚圖 立軸 99.5×28cm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閒適圖 對屏 30×30cm×2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1692年作 透網何如此只魚 立軸 88×47.5cm鈐印:八大山人、可得神仙、何園、遙屬款識:[一]鄭公珍重一行書,透網何如此只魚。箸下只今邗水上,垂涎得共老僧無。小作兼正。[二]西上江流自在極,去年今日一尊浮。同人只說興之事,何處重遊是道州。辛未夏五題畫南畛,作鯿魚丈尺五,輪流一尺,終葉傅公傳王相國,早朝供展晚登堂。壬申夏四月題畫附正。八大山人。

今天我們能夠見到八大山人的畫作關於魚的題材,卻是不少,尤其是這種單畫一條魚的。此幅畫作中的游魚,畫法細緻、從容,神態除了照例白眼向上之外,總的來看是比較安詳、平靜的。此作作於1691年,此時康熙已經完成了第二次南巡,由王翬主持繪製的《康熙南巡圖》也在這年完成。清朝統治已經穩定,復明的行動也較少了,清政府也不像開始時對待朱明殘餘勢力搜捕、追殺的那麼厲害了,人們暫時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時間。八大山人心雖不甘,但於現實,只是百般無奈而已。同時,也為自己在殘酷的誅殺中倖存,雖為“哭之”,亦應“笑之”了。所以才在給 “鄭公”的這幅畫的題詩裡,將所畫之物,稱作“透網之魚”,並且調侃道:“垂涎得共老僧無?” HLK整理八大有一首題畫詩云:“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朱耷的一生,命運坎坷,複雜的身世背景對他的人生思想影響深重,也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形成了古拙奇特、勁拔荒率的藝術風格。朱耷將強烈的主觀意識融入繪畫中,尤其是花鳥畫,以人格化的表現手法畫魚、蟲、禽等,表達隱晦的寓意。此圖畫枯枝頑石,兩隻小鳥分別佇立樹石之上,眼光上翻,一副白眼向天的倔強神氣。畫用中鋒運筆,線條轉折頓挫,乾溼濃淡盡在變化之中,墨氣凝重沉著,於極簡的景物中展示出畫家力透紙背的功力。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枝上鸜鵒圖 立軸 32.5×26cm

品味八大山人

品味八大山人

貓石圖芭蕉幽禽圖

品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花卉 109×29cm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朱耷以繪畫為中心,對於書法、詩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並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闢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他的山水畫,遠尚南朝宗炳,又師法董、巨、米芾、倪、黃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書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

 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佈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好的一種表現。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於佈置上的地位與氣勢。及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雲補其意。朱耷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他的山水畫多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他用董其昌的筆法來畫山水,卻絕無秀逸平和,明潔幽雅的格調,而是枯索冷寂,滿目淒涼,於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樸之氣,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他的用墨不同於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潤明潔,朱耷乾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朱耷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朱耷與別人潤得不一樣。一個畫家,在藝術上的表現,能夠既不同於前人,又於時人所不及。他的花鳥畫成就特別突出,也最有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徵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託自己的感情。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朱耷是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