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書法:熱愛與精通(下)

書法 藝術 王羲之 文學 玄賞齋 玄賞齋 2017-09-17

下面我講第三個問題,理想的觀眾。

我覺得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寫出來的一張字,我們是想給什麼樣的人看?你們會說,給朋友看,給信得過的朋友看,給尊敬的老師看,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給你心中設想的理想的觀眾看。

比如說,你是一個真正想寫好字的人,或者你是一個想提高自己書寫水平、把你的字寫成真正的藝術作品的人,那麼你的作品給誰看?很可能我們會給不同的人看,但不同的人給出的意見南轅北轍,你無所適從。這樣的情況很多,美院裡也經常發生:四個禮拜的楷書課,一個老師;四個禮拜的隸書課,換一個老師;下四個禮拜是行書課;再下四個禮拜草書課——四個老師的主張完全不同,你說學生該怎麼辦?

邱振中|書法:熱愛與精通(下)

李白·蘇臺覽古 28.5×61cm 2016

我有一個建議:你去構思一種理想的看你書法的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的書法應該給一個這樣的人——非常有修養,有很好的判斷力,又不迷信什麼,胸襟開闊,沒有偏見,不僅懂書法,同時又能看到書法在當代文化中的可能性,讓他來看你的書法。他提的意見會比較準確。

我們來看看,這樣的人應當具備怎樣的修養和能力。

首先,他必須是一個精通書法史、藝術史的人——不是一般的熟悉,是精通,他對技法的流變、各個時代的書法觀念都有準確的把握,對中國文學史、文化史、思想史和哲學史都有足夠的知識和深刻的感悟;其次,他對相應的西方的、當代的一切都不陌生,對當代的藝術有極好的感受能力——等一下我要說,為什麼寫書法的人要熟悉當代藝術,熟悉和書法無關的許多東西。

當然,這樣的人是一個理想的人,甚至這樣的人上帝還沒有造出來。沒關係,因為我們設想了這樣一種人的話,你對自己作品的要求就不一樣了。你的作品不僅僅給只會寫幾筆字的人來評說,不僅僅給某個展覽的十幾個評委來看。關鍵的問題是,你如果要做一個精通的人,做一個真正懂書法的人,你就不能把那些非理想觀眾的見解放在心上。你要去想,那個理想的觀眾看了我的作品會怎樣想?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你就必須去思考,什麼叫精通藝術史、文化史,什麼叫對中國文學批評史有所感悟。你在這樣設想、困惑、解答的過程中對一切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晰。如果一個人有誠心,有毅力,去尋找那個世界上本來並不存在的金毛羊,最後那個金毛羊就在你的心裡生成,你就找到了!你就是那個接近理想觀眾的人,最後你變成自己的那個理想的觀眾、理想的批評家。是哪位文學家說過,一位天才的小說家心裡一定有一位天才的批評家。換句話說,你已經變成了一個精彩的人。也許你還不是第一流的書法家,但你會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有文化修養、有洞察力、有判斷力的精彩的人。想一想,我們身邊這樣的人多不多?有沒有?如果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人,他不要說書法,他隨便說一點什麼,都能讓我們受益無窮。——我這裡說的已經是做人的目標。換句話說,如果不是一個這樣精彩的人、沒有低級趣味的人,作品能達到那種我們嚮往的境界,我真的不相信。你可以寫出一筆好字,也可能成為所謂的“權威”,但是你不會成為一位懂藝術的、有價值的、精彩的人。

邱振中|書法:熱愛與精通(下)

章碣·春別 138×68cm 2015

我今天說的這些,跟那些高考突擊班、全國展覽突擊班的目標完全不同。誰要來找我學書法,我會跟他說,你要全國展覽入選,我不知道該怎麼教你,我只能盡力把你訓練成一位出色的、敏感的、對藝術有真知灼見的人——如果你願意配合的話,諸事到位,或許成為一位真正的書法家。

最後一個問題,四點建議。

第一點,隨時準備擴展你欣賞的範圍

蘇珊·朗格講過,一個人不斷地擴大他能欣賞的作品的範圍,就是他審美水平不斷提高的標誌。

第二點,多關注幾種藝術

對報考美院博士生的考生,我會問,你除了書法還關心什麼。文學、哲學、歷史、地理、生物等等,都能對人的成長提供不可或缺的幫助,特別是不同的藝術,每一種藝術都有它的特點,都有它特殊的方法與標準,比如聲樂,通過什麼手段,採用什麼訓練手段,才能夠把內心最重要的那種感覺注入你的聲音裡去?書法是另外一個路子,鋼琴演奏又有所不同,文學那就是更加特殊了,一個稱得上文學家的人、稱得上詩人的人,他對語言的感覺、對錶達的體會,能夠給我們很多啟發。比如說詩歌怎麼通過一個詞對我們內心產生微妙的作用,這些微妙的感覺是不是可以跟書法聯繫在一起——這是一個要專門去討論的問題。多關注幾種藝術,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觸動和靈感。

再舉個例子。我讀古爾德訪談錄,別人問他,你教不教鋼琴,他說,如果我教鋼琴的話,我會在三週裡把鋼琴演奏的所有的要點全部告訴學生,課就教完了,他按這些去練習,就成為鋼琴家了。我看到這段話的第一個感覺是,英雄欺人。三週——這怎麼可能呢?這個問題我想了三天,忽然明白了他這段話的意思。古爾德是一個非常真率的藝術家,他不可能撒謊,他這麼說一定有他的道理。問題在於,他作為一個學生時,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學習了三週,就感覺到了偉大的鋼琴演奏的狀態,他接下來一生的努力,不過是朝那個方向走去!這個叫什麼?天才。換一句話說,這種對最高狀態的感悟,不管是迅速的還是最終達到的,既是藝術才能的確切標誌,又是藝術訓練的重要目標。

一個做藝術的人,如果有機會窺測到才能的最高狀態,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才能不行。自己有多少才能?經過多年的訓練以後提高了多少?一位老師,怎麼把你對才能的認識和感受傳達給學生,讓他在這方面有長足的進展?這是藝術領域極為重要的事情。雖然書法領域不談這些,但不談不等於不存在。當我從鋼琴演奏、從音樂領域突然察覺到天才的一種狀態時,深受啟發。

邱振中|書法:熱愛與精通(下)

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 34×138cm 2015

美術方面,我也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藝術博物館》。四開,四川美術出版社購買的英國版權,圖版質量很高。世界美術史作品精選。讀藝術史的時候,除了文字,還要讀這些圖,一張一張來讀,一塊一塊的顏色、一個一個的空間、一段一段的線來讀,這樣去做的話,收穫不可思議。也許每一天的閱讀都會改變你的感覺。當一個人的感覺被這種人類積累的優秀作品糅合、改造,並且不停地進行的時候,與你寫字也許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你的感覺一直在不停地變化、提升,你整個的感覺會逐漸變成一個新的狀態。用我的話來說,一個這樣的人再來寫字,你覺得怎樣?寫字,歸根結底還是你內心的感覺在控制,潛意識裡的感覺在控制你的每一筆,判斷你每一筆的質感和位置。寫完以後,它是一件好作品還是一件偉大的作品,都要由你那個深處的感覺來判斷,而你內心最深處的感覺已經與這本四開的大書密不可分。這就是書法才能成長的另一條道路。

你在翻閱那些世界美術史上最優秀的作品的時候,那種快感、那種愉悅、那種享受,一點也不下於閱讀王羲之。它們沒有衝突。只要是好的東西,都讓你受益無窮。

它可以提升你對王羲之的認識。當一個人常年翻閱最好的視覺作品的時候,再來看王羲之,一切都不一樣了。決心做書法,做中國藝術研究,做美學,或者決心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建議你買一本《藝術博物館》,再買幾本王羲之晚年作品的出版物,然後去改變你的感覺模式。

建議的第三點,關注當代藝術

一個寫字的人,關心那些東西幹嗎?那些東西不是瞎搞嗎?把一棵樹倒過來吊在半空,椅子四條腿砍掉三條,再接上兩條牛腿、一把笤帚,這就是當代藝術嗎?當代藝術也像書法一樣,有原創,有模仿,也有不入流的,要把這些東西區分開來。要讀一些書,做一些思考,積累審美經驗,才可能對當代藝術有準確的、深入的感受。我們講的是最好的當代藝術,就像我們講書法,要講最好的作品,如果我們拿新疆出土的小孩的書課給你作範本,臨個五年十年,你能學成什麼樣子,我一點把握也沒有。

為了藝術,現代人竭盡才智,最有想象力、最有頭腦的人創造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打動了我們,把我們的感覺帶到了一個從未經歷過的境地。有一位學者講過,藝術家的任務是什麼呢?藝術家把一個民族的某一種感覺發展到極致,然後帶領整個民族朝這個方向走去。我們想一想,確實是這樣。比如王羲之,他把中國人控制毛筆的各種可能性,線條內部可能呈現的那種力量、豐滿性、運動感,還有寄託人們各種複雜感受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然後我們一千五百年都跟著他走。不是嗎?

孫過庭講過,“人書俱老”的時候,作者經歷過的所有事情,波瀾起伏,夷險權變,一切都在你最後的作品中,但是王羲之的作品表現的是王羲之的權變之道、夷險之情。現在我要說的是,你的書法裡放進了什麼?還是王羲之、還是顏真卿嗎?你的東西在哪裡?你的“夷險之情”在哪裡?“權變之道”在哪裡?一個偉大的書寫者,或者說一個畫家、一個藝術家,你自己的東西怎麼放進去?放不進去你心安理得嗎?這算一個藝術家嗎?不算啊。所以,只有你的東西放進去,用孫過庭的話來說,你人生的重要感受全部放進你的作品裡去——同時做出技術上的重要貢獻,才是一位偉大的書寫者。你的“夷險之情”“權變之道”,決定了你創造的一定是你自己的風格和構成。

邱振中|書法:熱愛與精通(下)

章碣·春別 138×68cm 2015

所以,我們說沒有什麼“現代風格”“古典風格”,今天創作的作品,好就是藝術,不好,對不起,你靠邊休息一下。至於今天的藝術是什麼樣子,不知道,創作出來才知道,但是可以知道一點,它不會跟王羲之一模一樣,我再說一遍,一模一樣——就是說,表現王羲之對“權變之道”和“夷險之情”的感受。所以,必須關注當代的東西,當代藝術中優秀的作品和其中所包含的感覺與思想。你不要列舉那些跟風的、拙劣的作品,我可以舉出今天五百張蹩腳的傳統風格書法,告訴你,它們爛到什麼程度!我要說的是,真正優秀的、反映了當代人“權變之道”“夷險之情”的藝術,你必須關注,從這裡獲得我們表達內心深處最隱祕、最迫切需要表達的那種東西的啟示,至於你最後的作品是接近於古典還是接近於當代,都沒有關係,只需要讓你那位理想的觀眾能夠感覺到,當代生活中的“夷險之情”“權變之道”已經在你作品裡。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當代藝術的理由。因為你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不管你多麼想活在文徵明的時代、王鐸的時代,告訴你,回不去。如果誰一心想活在王羲之的時代,他恐怕永遠是一個矯情的人。

第四點,關注藝術境況的變遷

藝術,比如說書法,在王羲之那個時代,它是怎麼產生的,怎麼與當時的社會發生作用,與人發生作用,這一切,哪些與今天還保持著聯繫,哪些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需要仔細的分辨,這不是憑興趣、感覺能得出的結論。我們今天看一個書法展覽,偌大的展廳裡,上千張作品,在王羲之那個時代,不是這樣,看起來只是展出方式的改變,但更為本質的是人與作品關係的改變,它影響到很多東西。當然,你會說這種東西令我痛苦啊,文化衰敗啊,國將不國啊,你可以這樣去說,沒關係,但這就是一個事實,在這個文化背景前,我們怎樣去創作出傑出的,甚至是偉大的作品,這才是我們的事情,而且是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前不久,去一個地方,同車的有一位做紡織面料的企業家。我說二十年以前我在日本教書時,日本的人造纖維面料很先進,不知道這二十年來它們的進展怎樣?他說,人工合成的面料這二十年來性能改善了很多,比如說透氣性、吸水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接近於棉,日本在這些方面依然很先進。我想,一個研究面料的機構,給它一個任務:提高透氣性或者吸水性;再給它一筆錢,不管五年、十年,也可能十五年,一定會有所推進。

我想到書法創作。假設我們學習王羲之,學習王鐸,認真地學,但是最後發現,我們自己對生活的切身體驗進去得很少,微乎其微,或者一點見不到。如果我們察覺到這一點,認識到這是個問題,而且是一個不能不去解決的問題,我相信最後一定可以解決。就像解決面料的透氣性一樣,問題是目標足夠單純、足夠清晰,解決問題的決心足夠頑強。

我說的稍微有點遠了。最後講一點,實現我們理想的目標,到底需要一些怎樣的條件。

大家也許已經意識到,我想說的,實際上是在書法領域必須出現新人和新作品。這些新人和新作,都可能由我們在座的各位來實現。

一次討論會上,我說中國的學術要立足於世界學術之林而且毫無愧色,有三個要點。

第一點,對現象的深刻把握。如果你研究中國古典詩歌,你要對中國古典詩歌裡的各種現象——詞的組合,單個字、詞對感覺的微妙影響,語詞音響的配置等等——這些都是現象,你對現象的把握,要比已有的研究再深入一到兩個層次。也就是說,你研究的現象,是別人從來沒有發現的,它們可能成為極為重要的思想、理論的起點。

第二點,你要對當代學術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種方法有精深的把握——不是熟悉,熟悉是不夠的,是精深的把握。這就是說,除了瞭解,還必須有洞見。

當代學術是人類智慧的最新進展,是我們在闡釋中國問題時必不可少的借鑑。它以新穎、深刻、出人意想而使我們感嘆不已,從而使人生出一種感覺,那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這些理論看起來可以應用於全世界的問題,但是它們在創制時所依憑的幾乎全是西方文化現象,用來闡釋中國現象時便有方枘圓鑿之感。真要把它們用於中國研究,必須對現代理論、方法有清晰的批判意識,以及對它進行改造、重構的能力。

第三點,你要能夠把中國傳統的方法和當代的方法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個新的東西,新的工具、新的方法,用來闡釋在第一點裡所講到的,比已經把握的深入一到兩層的現象,那麼這個研究就有新意了。

我發言的時候,旁邊一位北大的教授說,哪裡去找這種人?意思是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人。我說,沒有的話,我們就把他創造出來,在我們的學生裡把他培養出來。——當然,這樣說,這樣做,都是我們自我造就的過程。

這裡說的是理論研究,但是創作所要求的,與此大致相同。

(此為中央美術學院邱振中教授2016年9月在“首屆中國(濰坊)書法文化論壇”所作講演的記錄稿,文字有校訂,刊發於《書法》2017年第9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