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是一份絕色書法!

書法 司馬光 資治通鑑 中國歷史 華夏古典藝術的剛與柔 2017-05-09

其實,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是一份絕色書法!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司馬光《資治通鑑》手書殘稿。這是司馬光《資治通鑑》全世界唯一手稿。

手稿為一長卷形狀,共計29行465餘字,記東晉永昌元年事,殘稿改動塗抹處頗多。司馬文正公的字,字體較拙,筆畫內斂,但字體別有一種灑脫的感覺。隱隱感覺,起筆收筆的用筆明顯受顏真卿顏體影響。

其實,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是一份絕色書法!

司馬光的書法存世的還有:《天聖帖》,紙本楷書,十七行,151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工整的小楷書。《真書寧州帖》, 手札,字體方正,上海博物館藏。

司馬光為人行事都很嚴謹,黃庭堅謂:“餘嘗觀溫公《資冶通鑑》草,雖數百卷,顛倒塗抹,迄無一字作草。”近人馬宗霍雲:“司馬溫公性端重,《通鑑》書稿,作字方整,未嘗為縱逸之態,故十九年始克成書。”

司馬光,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仁宗寶元初(1038)中進士甲科,除奉禮郎。仁宗末(1036),遷天章閣待制兼知諫院。英宗時(1046-1067),進龍圖閣直學士。治平三年,以所撰《通志》八捲進獻,英宗悅之,命置局祕閣續其書,神宗名之曰《資治通鑑》。王安石得政,行新法,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不斷反對新法,迫使王安石辭去宰相職務。哲宗即位,元佑初(1086)拜尚憶左樸射兼門下侍郎 ,遂廢新法,恢夏舊制,是為“元佑更化”。年六十八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

光所著《資治通鑑》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諸書凡三百二十二家。光自雲編此書“遍閱舊史,旁及小說,簡牘盈積,浩如煙海。”全書年經事緯,史實系統宗整。此外尚著有《稽古錄》、《涑水紀聞》等,詩文有《司馬文正公集》。

司馬光留存下來的書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勁方正,一筆一畫都寫得十分規矩,即使是長篇大幅,也毫不馬虎。如此端勁的書風,與他忠直嚴謹的個性也是相似的。

司馬光是以正書和隸書為主要書體的,且正多於隸。其正書的特點是:用筆提按分明,結體規整扁平,在橫劃的入筆出鋒處,時常帶有隸意蠶頭鳳尾的意圖和造型,明顯融入了隸書傳統。而隸書的特點則是:淳古不及漢隸,流美不及唐隸,但其用筆方折斬截,筆力力透毫端,筆畫沉澀剛勁,結體多取縱勢。字體雖小而意氣雄厚,轉折之處,鋒稜宛然,剛柔相濟。線條以直弧相參,於樸拙之中帶有十分秀美之態。其隸法之外兼帶楷意,無一般唐隸多見的肥滿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風致。

司馬光之書法的成就,主要是由於他具有對書畫和金石的學識與鑑賞之能,並根據個人胸臆,博採眾家之長,融秦篆之圓勁、漢隸之凝重、晉人之蘊藉、唐楷之剛健於一爐,從而形成鮮明的個人面貌和風格,這在宋人書法中無疑是自成一家、獨樹一幟。

黃庭堅《論書》就曾評價說:“溫公正書不甚善,而隸法極端勁,似其為人,所謂左準繩,右規矩,聲為律、身為度者,觀其書可想見其風采。”黃庭堅是一代大家,最重視作品的氣韻,能得到他的激賞,說明司馬光的書法成就的確過人。宋高宗也稱:“司馬光隸書字真似漢人,近時米芾輩所不可彷彿。朕有光隸書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

其實,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是一份絕色書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