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遺恨《蘭亭序》

書法 蘭亭序 唐太宗 王羲之 唐朝 決狐疑 2018-12-01

《蘭亭序》,被譽為“千古第一行書”,是書聖王羲之的巔峰之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失傳千年,讓人懷念!史書記載,在唐太宗的遺詔中,明確要求《蘭亭序》隨葬,也就是說,這件至寶應該在唐太宗的陵墓——昭陵。

千古遺恨《蘭亭序》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開創了盛唐的貞觀之治,太宗喜愛書法文字,尤其喜愛王羲之的筆墨。他還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並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蒐集、臨摹王羲之的真跡。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雖然收藏的王羲之墨跡不少,其中也有蘭亭序,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本。後命監察御史蕭翼出京調查,打聽到《蘭亭序》傳到了王羲之第七代孫智永禪師處,智永臨終把它傳給了他的弟子辨才和尚,於是蕭翼作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智取了《蘭亭序》。

千古遺恨《蘭亭序》

太宗皇帝得到了《蘭亭序》後非常高興,因為蕭翼智取《蘭亭序》有功,太宗皇帝提升他為員外郎,加五品,並賞賜給他金銀瑪瑙和珍珠,又賜給他宮內御馬兩匹,宅院和莊園各一座。得到蘭亭序後,太宗皇帝命令侍奉在宮內的拓書人各拓數本,賞賜給皇太子及諸位王子和近臣。

千古遺恨《蘭亭序》

但唐太宗死後,《蘭亭序》又流落何處呢?據記載,太宗臨死前囑咐兒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把《蘭亭序》放進他的棺材,李治遵命用玉匣裝著《蘭亭序》藏在了唐太宗墳墓昭陵。唐末五代的軍閥溫韜,在任陝西關中北部節度使期間,把境內的唐陵墓悉數發掘、取其所藏珍寶,李世民的昭陵自然難以倖免。由於昭陵修築異常堅固,他讓士兵費盡力氣打通了七十五丈長的墓道才進入地宮。墓室正中是唐太宗正寢,正寢東西兩廂各有一座石床,床上放置石函,打開石函,內藏鐵匣,鐵匣裡盡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貴圖書和字畫,其中最貴重的當推三國時大書法家鍾繇和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真跡。這些稀世珍藏全被溫韜取了出來,但迄今千餘年來下落不明。

千古遺恨《蘭亭序》

對此,有些人認為,史書雖記載是溫韜盜倔了昭陵,發現了王羲之書法,但並沒有表明其中包括《蘭亭序》,而且此後亦從未見真跡流傳和收錄的任何記載。溫韜盜倔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細清理,故真跡扔可能藏在昭陵墓室某個更隱祕處。

但是與之相反,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蘭亭序》沒有埋到昭陵,而是埋在了唐高宗李治的乾陵之中,持這種觀點人認為,唐太宗死時並沒有提出將《蘭亭序》隨葬,而是將它交給了同樣喜愛筆墨丹青的李治,李治多病,不久病亡。李治臨終前,他在病榻上遺詔,把生前喜歡的字畫隨葬,因此《蘭亭序》失傳之後,就有人懷疑《蘭亭序》並非隨葬昭陵,而是被藏在了乾陵。唐代皇陵有十八座,據說溫韜挖掘了十七座,唯獨挖到乾陵時,風雨大作,無功而返。在唐之後,再沒有人見過《蘭亭序》的真跡,這也使更多人相信《蘭亭序》隨葬乾陵的說法。

總之,圍繞《蘭亭序》真跡的下落問題,成為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的一個歷史文化之謎,究竟如何,看來只有到以後昭陵和乾陵正式發掘時,才能見個分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