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隱黑白,書法與圍棋亦能相通

書法 藝術 圍棋 唐太宗 藝聲不坑 藝聲不坑 2017-09-18

圍棋在古代稱為“弈”,《論語》有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此外,也有“坐隱”、“手談”等別稱。圍棋起源甚早,根據古籍記載,大約是在堯舜時代發明的,至春秋戰國時代,已十分流行,並與“書法”等共同成為“六藝”。然而,歷史上精通圍棋,同時擅長詩詞、文章、書畫者鳳毛麟角。

書法和圍棋,本質上有相通之處,都是在一個共同的社會和文化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圍棋只有黑白兩色,遠非絢麗多彩。書法也是黑白世界,融合為一個既有矛盾又互相依存的統一體,象徵著中國古老哲學中的“陰陽”。

坐隱黑白,書法與圍棋亦能相通

▲行書《溫泉銘》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立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即唐太宗臨死前一年。書風激越跌宕,字勢多奇拗,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李世民不但皇帝做的好,平生有兩大愛好,書法和圍棋。

在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書法和圍棋都產生了許多規律性的“定式”,供後來者學習和借鑑。

書法和圍棋皆注重“形勢”。

書法中的“形”指點畫結構而成的章法。“勢”與力密不可分。力是“勢”的基礎,有了力,才能“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圍棋的“形”是指棋子佈局為某種結構而成的“陣”,類似書法中所說的“章法”。“勢”是指蘊含在棋子之間及“陣”之中的威力。“形勢”決定棋局的勝敗,同樣也決定書法創作的成敗。

坐隱黑白,書法與圍棋亦能相通

▲草書《寶月帖》,縱23cm,橫17.7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千古才子蘇東坡,文詞書畫皆一時之絕。對於圍棋勝負的理解,千古一人:“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優哉遊哉,聊復爾耳。”這一名句在棋界流傳至今。從古至今,從業餘棋手到專業高手,有幾人能如此超脫地對待勝負?

書法與圍棋皆講究虛實。

書家在創作時,一方面重視用筆結體的準確性,即“實”;另一方面又在崇尚言外之意、象外之境、旨外之味的藝術感覺,即“虛”。正確把握虛實非常重要,不論書法或圍棋,過實則缺乏空靈感,缺乏感染力,過虛則容易使欣賞時的感覺支離甚至中斷。虛空境界的分寸,比實在形態更難把握。

坐隱黑白,書法與圍棋亦能相通

▲草書《花氣燻人帖》,縱30.7cm,橫43.2cm。蘇軾的門生黃庭堅,是北宋詩歌、書法的一代宗師,同時也是一位圍棋名家。不僅著有《棋訣》行世,而且寫了不少詠圍棋的詩篇。黃庭堅的棋藝在當時的文人圈中屬於高手,常有一種下棋無敵手的感嘆,幸好後來有不少京官被貶宜州,其中有些還是他的棋友,都與他往來對弈,給他寂寞的流放生活增添了一點樂趣。

不僅如此,圍棋中蘊含人生哲學,《菜根譚》中有“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的句子,故而有 “棋如世事”和“人生如棋”的說法。書法也蘊含著人生的哲學。 “書如其人”,已經上升到“人”的高度。“學棋”和“學書”都是與“做人”聯繫在一起的。

坐隱黑白,書法與圍棋亦能相通

▲行楷《遠行帖》,縱31.1cm,橫39cm,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道德文章為人稱頌,圍棋修養十分深厚,不獨喜棋、下棋、贊棋,還打算寫“棋史”:“一子貴千金,一路重千里。成敗系之人,吾當著棋史。”

書法和圍棋既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種遊戲。西晉謝安棋賭別墅,王安石棋賭梅花,蘇軾棋賭墨寶,皆一時風流天下聞。無論練書法還是下圍棋,不能僅僅作為“技”而一爭高下,而應作為一種文化修養,才能有助於提高人的綜合素質。

坐隱黑白,書法與圍棋亦能相通

▲行書《飲洞庭山悟道泉詩》,紙本, 縱140.4cm,橫57cm,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明代成化年間的狀元吳寬,非常喜歡圍棋,曾經寫過一首七律《觀弈》,其中有“高樓殘雪照棋枰,坐覺窗前黑白明”的句子,詩情畫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