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書法 趙孟頫 蘭亭 蘭亭序 宗晉堂 2017-05-16

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趙孟頫時年五十七歲。這年九月,趙孟頫奉詔自吳興(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船行至浙江南潯,為趙送行的獨孤長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蘭亭》。趙愛不釋手,從獨孤長老處“乞得”,帶去大都。同舟的吳森亦攜有《定武蘭亭》一本。此次北行,趙孟頫在舟中歷時一月有餘,旅途無事,得以賞玩兩本《定武蘭亭》,並對“獨孤本”時時展讀、臨習,頗有心得,先後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寫下十三段跋文,後人稱之為《蘭亭序十三跋》。

是小行書,因多次寫成,故字形大小不一,但書風統一,基本接近王羲之《蘭亭序》而更趨妍媚,用筆較含蓄,骨肉勻淨,結體雅潔嚴謹。因旅途船中閒暇無事,故書寫不激不厲,無一率意之筆,然而也因此顯得平淡整齊、遒麗灑脫、風神俊逸。

不知哪個糊塗蛋不小心將原作燒燬,下半部已經不存。幸好在燒燬前,有人將此翻刻在木板上,跋文才得以流傳於世。清代張建勳依照刻本臨寫了此本,雖然和原作風采相差甚遠,但是讓我們一睹墨跡本全貌,也是一件幸事。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趙孟頫書論精華《蘭亭帖十三跋》(附釋文)

釋文:餘北行三十四二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窗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也;七日書。

《蘭亭》與《丙舍帖》絕相似。

《蘭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間者有數,有日減,無日增,故博古之士以為至寶,然極難辨,有又未損五字者,五字未損其本尤難得。此蓋已損者,獨孤長老送餘北行,攜以自隨,至南潯北出以見示,因從獨孤乞得,攜入都。他日來歸;與獨孤結一重翰墨緣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孟府跋於舟中,獨孤名淳朋,天台人。

《蘭亭帖》當宋未度南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十百本,而真贗始難別矣!王伯順,尤延之諸公,其精識之尤者,於墨色、紙色、肥瘦農纖之間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免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所藏越子固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者蓋難,其人既識而藏之,可不寶諸。十八日清河舟中。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頃聞吳中北禪主僧名正吾,號東屏,有定武蘭亭,是其師晦巖照法師所藏,從其借觀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勝,獨孤之與東屏賢,不肖何如也。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二十。

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意。右軍書《蘭亭》,是已退筆,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志,茲其所以神也。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樑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

廿九日至濟州,遇周景遠新除行臺監察御史,自都下來,酌酒於驛亭。人以紙素求書於景遠者甚眾,而乞餘書者紛集,殊不可當,急登舟解纜,乃得休。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

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非學書者不知也。

大凡石刻雖一石,而墨本輒不同,蓋紙有厚薄、粗細燥溼,墨有濃淡,用墨有輕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隨之,故《蘭亭》難辨。然真知書法者,一見便當瞭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間也。

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筆,暮已自誇,其能!薄俗可鄙!可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