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魯山人元結撰,琅邪人顏真卿書——書法鉅作《大唐中興頌》
煥章的小閣子
1/20 《大唐中興頌》是顏真卿書法進入成熟時期的代表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全篇佈局十分緊密,真力彌滿,字實撐格,給人一種向外的膨脹感,充實茂樸,氣勢恢弘,字裡行間有金戈鐵馬之氣,拳拳報國之志,並映射著時代的進取精神。
2/20 宋代歐陽修在《集古錄》中雲:氣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清代人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雲:《中興頌》雄偉奇特,自足籠罩一代。清代人康有力在《廣藝舟雙楫》中雲:氣平原《中興頌》有營平之蒼雄。明代王世貞在《貪州山人稿》中雲:字畫方正乎穩,不露筋骨,當是魯公法書第一。
3/20 碑林多集中在我國北方地區,南方的甚少,湖南的浯溪碑林是較為知名的一處。但浯溪碑林其實是碑銘少而摩崖多,摩崖中的《大唐中興頌》,元結撰文,顏真卿書丹,歷來膾炙人口,尤負重名。元結(712~772年),字次山,河南魯山人。“雅好山水,聞有勝絕,未嘗不枉路登覽而銘贊之。”①元結曾兩次出任湖南道州刺史,五過浯溪②,對浯溪的山水十分喜愛,留下了不少詩文。
4/20 元結還喜愛將自己撰寫的詩文請人書丹刻石,其詩《浯溪銘》刊刻後,與陸續撰刻的《峿臺銘》、《 廎銘》,合稱“三吾銘”或“三吾碑”。“三吾銘”都是篆書摩崖,是罕見的唐代篆書精品。後來,又有顏真卿書丹的《大唐中興頌》。自此,浯溪始為人重。後世又紛紛題刻,現存各類碑刻489方,浯溪石刻群遂成為湖湘南部獨特的人文景觀。
5/20 浯溪匯入湘江的地方,有西峰、中峰、東峰等三峰並峙,西峰最低,中峰最高,但海拔相差不出十米,浯溪碑林的絕大部分石刻都集中在這裡。中峰西臨湘江,懸崖壁立,其下即著名的《大唐中興頌》。
6/20 與所有的摩崖石刻一樣,摩崖石的好壞,都是一個先決條件。中峰下的這一片石壁,高寬都在5米左右,石色清潤,質理緊細。“最為難得的是,浯溪屬石灰岩,即成層巖。他處每層約六七尺不等,層間空隙亦二三寸不等,故崖間常有古樹,枝椏橫出。而這裡的石壁則石層緊密,不現層縫,平坦如削,質理緊細,是天造地設的刻碑的好地方”,這為鐫刻《大唐中興頌》提代了良好的材質基礎,前人稱此石壁為“一絕”。
7/20 《大唐中興頌》的元次山文、顏魯公書,與這境象清絕的山光嵐氣,曾經被並稱為“三絕”。因而《大唐中興頌》又被稱之為“三絕碑”。從北宋仁宗皇祐年間開始,就在碑前建“三絕堂”,遊人可登臨其上,把酒臨風,其悠悠然哉!現在,碑前是一座鋼筋水泥的二層的亭子,遊人可以登上亭子細細觀摩高處的碑文。亭子與碑面之間有一道護欄,不免會給拍攝照片帶來一些小小的麻煩。
8/20 屢有前人說這篇文章是元結最為人知的作品,未嘗不借助於顏真卿書法的魅力。許永《浯溪顏元祠堂記》:“次山之文,無慮數萬言,而《中興頌》獨傳天下,亦魯公字畫有助焉耳。由是言之,字畫必資忠義而後顯,而文章必託字畫而後傳,其勢然也。”浯溪石刻有題詩曰“一銘兩手筆,宇宙雙傑作”,“慨此連城璧,業炳此昭代勳”。
9/20 有些前人以為《大唐中興頌》是顏真卿親到浯溪書丹於懸崖的,但並無確切的依據。至於有些詩文中描述的:“想魯公當年竦身雲霄中,握如椽筆,撼天門,呼帝座,以殺賊之餘憤,快書頌文,浩然一往,氣塞天地。”純是文人生花妙筆好文章,但不是信史。顏魯公書寫《大唐中興頌》時,已經63歲,它體現了顏楷成熟時期的典型風格。
10/20 。顏魯公晚期的書法名作較多,如《家廟碑》之莊重,《仙壇記》之秀穎,《元魯山銘》之深厚,而《大唐中興頌》則雅厚森嚴,雄深肅穆,可以這樣說,“至《中興》以後,筆力迥與前異”⑤。《大唐中興頌》是顏魯公書法進入成熟時期的典型代表,放筆直寫,一任自然,精嚴的法度已昇華為平和的從容。
11/20 《大唐中興頌》的點畫圓渾厚實,注重書寫時力量的充沛暢達,粗壯而不臃腫。字形以寬闊取勢,四周向外拓張。外密內疏,中宮舒展,布白於字中。筆勢緩緩而行,捺腳重拙含蓄。比起他中年時期的碑刻,此碑的字形和氣勢顯得更為舒展和開張,那種橫細豎粗、蠶頭燕尾的樣式已逐漸在淡化,似拙反奇,平中求險。他損益“橫鱗豎勒”的筆法所導致的筆墨的滯重,發展了外拓的筆法。顏真卿完全取消了二王的書意餘韻,確立了格法嚴謹的唐楷風格,
12/20 此碑字徑在20釐米,不僅碑面最大,字形也最大,因外顯得格外的正大渾闊。歷代書法創作的經驗告訴我們,楷書大字是相當難寫的,因而宋代黃庭堅說“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名崖《中興頌》” 晚有石崖頌中興”,將《瘞鶴銘》、《中興頌》兩者作為大字的代表。《瘞鶴銘》也是摩崖擘窠大字,字體寬綽,蕭疏淡遠,飄飄然似有仙氣,饒有江左風氣息。
13/20 而《中興頌》蒼莽奇偉的風格特徵,與《瘞鶴銘》截然不同。他以“力拔山兮氣蓋世”式的壯美風格著稱,體現顏真卿慷慨正直的個性。
14/20 顏真卿是唐楷的巔峰書家,《大唐中興頌》又是他成熟時期的優秀作品,以至於前人常說此碑當為魯公書法第一。所以,元代的郝經接過東坡的話,接著說“書至於顏魯公,魯公書至於《中興頌》,故為岀家規矩準繩之大匠。……森森如劍戟,有不可犯之色”。
15/20 二公之評可謂精確不移。《大唐中興頌》用筆健挺樸質,不屑修飾,依崖石取勢,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恍如壯士披甲,不屑屑於絲絲毫毫的女兒簪花情態。佇立《大唐中興頌》摩崖之前,跂足翹首,顏魯公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氣逼面撲來。的確,我們欣賞顏魯公的書法,總有一種如對至尊,肅然起敬的感覺。
16/20 元結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魯公則是唐代楷書的傑出代表和集大成者,二公合作撰書《大唐中興頌》,自是珠聯璧合。更重要的是,元顏二公都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他們目睹了這場災亂,又親眼看到災亂正趨於平靜,大唐正走於中興。因而,品讀《大唐中興頌》,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它所涉及到的人文風光、文學、藝術和曾經的歷史風雲。可是當前學界對碑刻的認識,已由傳統的考經證史,逐步轉化為單一狹窄的書法品讀。
17/20
18/20
19/20
20/20
2017-09-23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