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與王羲之

書法 王羲之 啟功 藝術 墨然軒 2017-06-08

啟功與王羲之

啟功與王羲之

啟功與王羲之

啟功與王羲之

啟功與王羲之王羲之作為中國楷行草書的創始人,新體書與舊體書的改造者以及其在楷行草書上的登峰造極的造詣,被世人公認為書聖。其書《蘭亭序》被公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其後,雖有歷代眾多名家出現,如楷書大家歐顏柳趙,行書大家蘇黃米蔡,以及後世公認的書法大家董其昌,鄧石如,于右任,等等。他們的共性在於與王羲之的字有比較大的不同風格和麵貌。而在王羲之之後的歷代大書家中,與王羲之字體風格最接近的,最一脈相承的,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的,當屬啟功的字體。有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例子。《中國書法》雜誌的刊名是集王羲之的字。那個繁體的“書”字是從王羲之所書的若干個“書”字中選出來的。至今還沒有任何人的“書”字的美能超過王羲之的這個“書”字。《中國書畫報》的繁體報名曾出自啟功先生之手。啟功那個繁體的“書”字一看就知道是學王羲之的,但結構又有啟功的面貌。王的字方正,啟功的字長方。上部的“聿”部,兩人的字的結構如出一轍,至今沒有人能寫出第一筆像王羲之那樣完美的角度,唯獨啟功先生做到了。下部的“日”字,王羲之用的是行書的方法,而啟功先生用的是楷法,仍得王羲之的神髓,把上下部分銜接得天衣無縫。王羲之之後,至今沒有人能寫出像啟功先生這樣結構完美的“書”字。無論是《中國書法大字典》的“書”字,還是《中國書法鑑賞大字典》等任何地方,任何人寫的“書”字,都是如此。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書畫報》請啟功先生題寫報名的原因之一吧。二人更多的相似的字在此不一一列舉。

啟功先生是公認的當今書壇的泰斗,也有人稱其為當今的書聖。這新老書聖之間有什麼不同呢?啟功先生到底對王羲之的書法有哪些繼承與發展呢?

我認為,擇其主要的有如下幾點:

啟功先生把王羲之書法的結構美推向了一個新的頂峰

王羲之的字體基本上是端正的。中宮也有一點點緊縮,但不十分明顯。啟功先生在繼承和研究中國曆代書法的基礎上,包括王羲之的書法,發現了其中王羲之字體的天機,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書法的主體------漢字結構的“五三五”學說,打破了過去“上中下”三等分的傳統說法。他創建了“回”字格的練字方法,代替了傳統的“米”字格方法。他把過去對漢字的九成宮的平均分配法改成中宮緊縮,上下伸展的結字方法。被世人稱為啟功結字法。他用此法創建了自己的書體------啟功體。他用回字格把《蘭亭序》的每個字分解,使學書者加深了對每個字結構的理解,學起來得心應手,駕輕就熟。經過數十年的耕耘,啟功體名揚海內外,成為人們喜愛,模仿,收藏的典範。截至目前,在中國書法史的發展過程中,尚無人能與其比肩。我們絕不能小視這個發明的歷史意義。它將為中國書法的發展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

中國的漢字是方塊字。如何在這方塊之中創造中國書法之美,這是歷代書法家為之奮鬥一生的追求。歷代書家幾乎把漢字美髮展到了極至。雖然許多大書家都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但在書體的成熟度上,字體的結構美上,書法的獨特性上,被大眾的接受度上,至今沒有人能夠在楷,行,草體上達到啟功先生的高度。這是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歐陽詢的字體也是中宮緊縮,但他沒有上下舒展。有時我在想,是不是啟功先生受了服裝模特的啟發,他看到服裝模特的腰大多纖細,而四肢修長,尤其是腿部的修長,才使他突發奇想,創造了五三五的結構比例。服裝模特的發展也證明了現代人對美的比例的理想和追求。啟功先生的字體結構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字如其人”。也許有人說,可啟功先生本人的體型並非如其字。我們不能如此淺薄地理解。“書為心畫”。啟功先生是發自心靈的追求。

啟功先生和其他人一樣,也是學歐顏柳趙。啟功先生用功最勤的智永千字文也是人們常見的碑帖之一。啟功先生學的王鐸也是大眾所青睞的書家之一。但啟功先生為什麼沒取王鐸的扭曲,依舊是方正呢?眾人皆知啟功先生是學米的大家,為什麼啟功先生沒取米黻的長槍大戟,而依舊是方正呢?這是十分令人深思的。這是因為,在方正之中求其創新,才是最難最難的。而在這方正之中能創造出新意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王羲之的字就是方正之美的極致。啟功先生就是在繼承後又能發展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也是最傑出的一位。他創造的啟功體前無古人,永垂史冊。

如果你研究過啟功先生的字,你就會發現他的字的結構有很科學的規律,行筆之間有很強的韻律,每筆之間有很嚴格的角度。這是他的字美到極至的保證。如果你掌握了這些規律,你就會發現你的筆會和著這些韻律,這些角度,很自如地運動,就像盛中國在拉小提琴,就像殷承忠在彈鋼琴,如醉如痴,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啟功先生論至書法字體結構時說:“結字如懸崖置屋牢”。王羲之的字體結構如此。歷代大家的字體如此。啟功先生的字體亦如此。但啟功的字體更接近於王羲之的字體結構,又有所發展而已。啟功先生把王羲之書法的結構美推向了一個新的頂峰。

啟功先生把王羲之書法的用筆健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在網上看到一位女網友這樣描述草書,即你用刀砍過,所剩下的筆道你不能再砍下任何一絲一毫,剩下的就是你要的草書。其實各種書體均是如此。王羲之的字體你也是不能再砍下一絲一毫。而啟功先生在王羲之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啟功先生的字筆道更瘦,更為幹練。歷史上除了趙佶的瘦金體以外,幾乎沒有比啟功先生的字筆道更瘦的字。看過啟功先生寫字的人都會發現,啟功先生的行筆速度,即筆在接觸宣紙那一剎那,筆鋒在宣紙上的運行速度,那是太快了。那不是一般的快,簡直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的詞來形容。但快並不是輕劃。依舊是澀筆,依舊是椎劃沙,依舊是力透紙背,啟功先生創造了快速寫澀筆的奇蹟。快的基礎是熟,準,快的結果是創造了力,創造了美。啟功先生自己說:“每筆起止,軌道準確,如走熟路。雖舉步如飛,不憂蹉跌。路不熟而急奔,能免磕撞者幸矣。此義可通書法。”這快的基礎是胸有成竹,是爐火純青的功力。啟功先生批評了一些無此基礎的快:“又有人任筆為書,自謂不求形似,此無異瘦乙冒稱肥甲。人識其詐,則曰不在形似,你但認我為甲可也。見者如仍不認,則曰你不懂。千翻百刻之黃庭經,最開詐人之路。”

我們都知道啟功先生的筆道是以瘦勁為特點。瘦勁的筆道必須是筆筆骨力,筆筆精到。如果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氣魄,那快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感嘆啟功先生的線條之幹練,之精到,盛讚其書為鐵劃鷹鉤,非高人而不能為。

對啟功先生的筆道研究不深的人以為啟功先生的線條十分簡單,用一根細棍來形容它。其實非也。學書的人都知道,用筆的關鍵在於使轉和提按。相對來說,提按難於使轉。越是大家,越是把這些深奧的功夫隱於無形。初學者往往用粗筆與細筆來顯示提按的功夫,而大家卻常常用你幾乎察覺不出的細微變化來詮釋提按。這好比生產同一件產品,你用十噸原材料,我只需用你千分之一的原材料,還能比你生產的產品質量好。這是科學,這是技術,這是人類的文明。你沒有達到這種水平,你沒有這種認知,你只好就大量地浪費你的財力,你的資源,還在第三流的書家的範圍內徘徊。林散之先生說,書法是少年寫形,中年寫勢,老年寫意。同樣是書法的線條,啟功先生的每一筆也都是無往不收,無垂不露,提按有度的。但啟功先生用的是四兩撥千斤的巧力,環視古今的洞察力,精益求精的功力來鍛造自己的每一根千變萬化的線條。

為什麼啟功先生行,而我們不行?因為啟功先生對王羲之書法理解最深最精。

啟功先生見多識廣。他看到的許多書法古帖真跡我們至今望塵莫及。他還親自到英美法日等國的博物館去觀賞流失海外的書法文物,這是常人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就是王羲之也自嘆不如,限於他的時代限制。

啟功先生詩書畫三絕,才華橫溢。讀讀啟功先生的各種豐厚的著述,你就會感慨,啟功先生真高人也。能達到啟功先生之境界者,能有幾人?

啟功先生一生遍臨諸帖,寫下了《論書絕句一百首》和《論書札記》21則等專著。五十歲前,便創立了成熟的啟功書體。我們望洋興嘆。

讀讀啟功先生的線條吧。字如其人。你能從啟功的線條中讀出老人的寫意嗎?讀出老先生的學識嗎?讀不懂,就不要瞎說這線條簡單。先生的線條是從王羲之的線條繼承而來,又有了新的發展。撇捺,啟功先生的更長一點兒。線條的幹練,啟功先生的更為瘦硬。但二者給人的美感是相同,又相通的。新老書聖的美學思想是一致的。

啟功先生的幽默品格勝於王羲之

王羲之的一生是為官的一生。雖未及高位,但仍是為官。雖晚年引退,也是大部分人生為官。加上從小受家庭影響,生性耿直。這也許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也許歷史資料尚不夠完全。而出身皇室後裔的啟功先生也是由於時代不同,一生當老師。受外界的客觀束縛,其幽默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啟功先生字寫得如此好,但他卻從不承認自己是個書法家。在2003年“啟功書學國際研討會”上,老先生還謙虛地說:“我的書法離不開老師的教誨,學員的鼓勵。如果大家看我這“醜惡”的字還有進步的可能,希望你們多賜教,使我能夠有一寸,一分的進步”。啟老的謙虛真令那些常以著名書家到處招搖撞騙者汗顏。

啟功先生素以幽默,平易近人而博得更多人的尊重。學生們都以博導稱呼啟功先生。啟功先生卻解釋自己為“撥倒”,“一撥就倒, 一駁就倒”。每當開會,講課,主持人請啟功先生講話,作指示時,啟老總是會說自己是滿族,歷史上通稱“胡人”,所以在下所講,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說”。其在66歲時自擬的墓誌銘更是被傳為佳話:“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諡曰陋。身與名,一齊臭..”當他有一段時期,因病需要帶著醫療儀器來接見來客時,還戲稱自己是老“機器人”。王羲之只活了五十九歲。而啟功先生比王羲之多活了三十餘年。這使啟功先生見識更廣一點。做學問的時間更長一點。

表面上,啟功先生總是面帶笑容,實際上,啟功先生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他為北師大題寫的校訓:“身為人師,行為世範”,很少人知道這校訓的句子也是啟功先生擬的。他用此句提醒大家,更是要求自己。他把在香港賣自己字畫的160多萬元錢用自己老師的名譽在北師大建立了陳垣(前北師大校長)“勵耘獎學金”。他自己住的樓房也用陳垣老師的字“勵耘”來命名。

老人一生淡泊名利。有人稱他的字和弘一法師的字一樣,已經超凡脫俗,達到天人和一的境界。我卻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啟功先生的字和王羲之的一樣,還是透露著人類那顆蓬勃向上,追求至善至美的不斷奮進的雄心。這正是人類對美好明天的嚮往。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啟老的字如此受人們深切愛戴的原因之一。啟功先生曾經集古句成聯:“能與諸賢齊品目,不將世故系情懷。”他的硯臺上刻有這樣的銘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這對聯、這銘文,都是先生極其喜愛並經常書寫的,可謂夫子自道。其實這也是他的藝術、他的學問、他的人品。啟功先生是一部大書,值得一輩子捧讀。啟功先生的字和王羲之的字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本正經,一筆不苟,字字精美絕倫,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永垂史冊。

啟老先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財富。他也是繼王羲之之後,向人類展示了又一座書法藝術的巔峰。如今啟功先生駕鶴西去,把自己的一生學問,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留給了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