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書法 沈曾植 藝術 包世臣 書揚文化 2017-06-25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在中國書法的發展的過程中,清代的書法發展可謂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階段,清代是一個集大成的時代,人們出於各種的原因不再擴展學問,而是開始總結歷代的學問,所以在清代各種的資料彙編、合集等書籍層出不窮,在這個時期,有一位不得不說的清代書法大家,他是傳統的“帖學”的代表人物,在後期的社會實踐中又收到了“碑學”的影響,以至於改變了他一生對於書法的追求,這就是本期書揚文化要給大家講的清代碑帖結合的書法大師——沈曾植。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行書包世臣論書兩首詩軸》紙本行書 127.8×66.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嘉興,不僅在近現代的歷史上是一個傳奇的地方,在這裡誕生了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在古代,嘉興也一直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沈曾植也正是出生於嘉興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作為清末明初赫赫有名的書法家,大家一直認為沈曾植只是一位單純的弘揚碑學的書法大師,但殊不知,在沈曾植的早期的書法的學習上絕對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帖學”的書法大家,受著最為傳統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沈曾植能夠有如此大的變化,不得不說的就是一位對他影響極深的人,也就是他的老師——包世臣。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行書黃庭堅詩軸》紙本行書 145.8×40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熟悉中國書法史的小夥伴大概都能瞭解,中國書法的發展基本上就是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主的“二王”體系一脈的傳承下來,古代的書法家如顏真卿、蘇軾、米芾、趙孟頫等等都是按照這個脈絡下來的。但是書法發展到了清代卻有了很大的變化。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臨魏碑楷書屏》 紙本 147×40cm×2 西泠印社藏

為什麼這麼說呢?清代的文字獄的實行,使得很多的文人不敢再輕易的研究學問,因此開始慢慢的轉到碑刻的研究上來,畢竟這是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神都沒法改變,研究這個是最保險的一種學問,這也是為什麼學者總結說清代人“訪古”“好古”的一個重要原因。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行書謝莊月賦句軸》 132×62cm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

在這個打的浪潮中,最有決定性意義的當屬當時的大文豪阮元,在阮元的提倡下,那可謂是在學術界一呼百應,阮元提出的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漸漸的進入到了人們的心中,同時也擴寬了視野。其實阮元提出的這些觀念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彌足“帖學”的不足,並沒有什麼多的想法,但是後來的一個人開始讓事情有了另一方面的轉變,這就是沈曾植的老師——包世臣。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隸書平旦清風七言聯》紙本隸書 143.5×35.5cm×2 浙江省博物館藏

包世臣最重要的著作莫過於《藝舟雙楫》這本書,在這本書裡包世臣開始提倡“碑學”的思想,這樣一樣與千百年傳統的“帖學”的思想就產生了一個對立面,而沈曾植後來由帖學轉變為碑學的學習就與他的老師包世臣是分不開的。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行書秋花高棟七言聯》紙本行書 143.5×40cm×2 浙江省博物館藏

沈曾植的書學道路之初研習傳統帖學,這與他的家學淵源有著很大關係。沈曾植母親出身官宦家庭,精通詩書,書法出自歐、趙等帖學一路。作為沈曾植書法道路上的啟蒙老師,母親對其書風的影響不容忽視,在這樣的傳統教育下,足可以說明沈曾植早期的書法絕對是純粹的“帖學”概念。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行書王籍入若耶溪詩軸》灑金紙 行書 107×51.5cm 平湖市博物館藏

沈曾植以包世臣為師之後,篤信包氏的用筆方法。為官後轉為主攻碑學書法,多浸淫於以《張猛龍碑》為代表的北碑石刻墓誌書法。雖然推崇北碑,但並未受前人將碑與帖以南北方地理位置為界之束縛。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行草書孟浩然夜泊牛渚詩軸》紙本行草書 147×40cm 嘉興博物館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沈曾植晚年對於書法並沒有那麼的偏頗,還是始終堅持這帖學與碑學的雙重學習,兩個系統雖然理論上不盡相同,但畢竟是書法的發展需要所產生的兩種形態。相互的借鑑使得沈曾植在書法的道路上真正意義上的踐行了碑學與帖學的統一,沒有一味地較真和盲目學習,這在中國書法史的發展上絕對是有開拓性的意義,多種思想的融合也使得沈曾植的書法有了自己獨特的面貌,終成一代大師。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行草黃庭堅七律詩軸》紙本行書 144×74.5cm 嘉興博物館藏

借鑑最新思想,使書法全面發展的一代書法大師

沈曾植《行書規模豪氣七言聯》紙本行書 172×27cm×2 嘉興博物館藏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一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