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書法 篆刻 清朝 藝術 書揚文化 書揚文化 2017-10-03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篆刻是中國書畫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儘管印入書畫較晚,但自宋朝文人印興起以來,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宋人開始收集古印、篆印,開啟了文人篆刻藝術的濫觴。到了元代篆刻藝術基礎夯實,並且在明清發展到高峰,衍生出另一種以欣賞為主的印章體系。但篆刻藝術的發展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起伏,儘管明代篆刻藝術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但由於種種原因,篆刻藝術在明代由盛轉衰,明末更是沉寂一時。到了清代篆刻藝術才扭轉頹勢,進入中興,及清代中後期發展到繁盛的程度。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巴慰祖《跋唐人兜沙經》 24×10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巴慰祖(一七四四—一七九三),字予藉,又字子安,號雋堂,又號蓮舫,歙縣漁梁人,與程邃、胡唐、汪肇龍合稱"歙四子"。予藉以篆刻名,有《四香堂摹印》、《百壽圖印譜》留傳,受程邃、汪關、林皋影響頗深,與懷寧鄧石如同時崛起於浙派風行之世,是徽派振興的功臣。前人論印,常常將丁黃巴等並稱,可見巴慰祖在印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覷。巴祖慰印宗秦漢,尤嗜金石文字,故工隸書。但他的書法之名往往被篆刻所掩,很少有人關注。但其隸書具有特色,從臨摹到創作的過程也是巴慰祖書法風格構建與生成的過程,這一過程屬於隸書在清代興起至再次興盛的過度階段,是清代隸書發展史的見證。巴慰祖的隸書風格來源於篆刻和金石器物,值得後人關注。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節臨西狹頌軸》紙本隸書 70×40cm 朵雲軒藏

近人陳巨來《篆刻脞話》談及徽派印家時感嘆印壇之怪,世人更加推舉浙派、皖派。程邃、汪關、巴慰祖、胡唐等徽派印人的聲名不如丁敬、蔣仁、吳讓之等人。陳巨來認為徽派印人都以漢印為法,各有千秋,摹古程度可與古漢印一比,而文彭、何震,以及之後的浙派、皖派諸人,只是名為仿漢而已。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巴慰祖《隸書五言詩軸》紙本 125×48.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巴慰祖、胡唐、汪肇龍三人,以巴慰祖名聲最響,風格最似,也被視作程邃“徽派”一路,世稱歙四家。雖然三人的風格並不盡相同,但因皆宗秦漢,同為歙縣人而被劃為一道。巴慰祖,字予藉,號雋堂,少年時期就喜歡鑽研鐘鼎款識、秦漢石刻,之後更是博採眾家之長。他的印渾厚大氣卻樸實,章法嚴謹,布白巧妙,用刀遒勁。有人評其印已入於神境。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清代前期淮南鹽務繁盛,揚州城的經濟也極為繁榮。“三年看熟揚州肆,富室宅第密鱗次”,此外鹽商們還紛紛建園林,蔚然成風,城外風景名勝多達二十六處。而這些園林絕大多數為徽商所建。為了共賞名勝園景,諸鹽商“以重資廣延名士為之創稿”,試將全國各地名勝集於揚州。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即便鹽商荷包滿滿,生活優裕,還是抹不去根治的自卑。古代中國傳統,士農工商,商最末,被人所低看。鹽商們一方面揮金如土,用財富彌補內心的空虛與抑鬱;另一方面,徽州鹽商則通過科舉,把財富上的成功轉化為仕途上的成功,因此很多後人所知的風雅文人出身於鹽商家族。比如歙縣鄭氏家族,即前文第二章第一節中提過程邃的母舅家。程邃二舅鄭元勳建造了影園,經常在園中宴請四方名士。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料想,當時是群賢畢至,在園中賞遍奇花異草,酒足酣暢之際,絲竹相伴,眾人詩歌唱酬,人間第一雅事也。鹽商們藉由園林來結交文人,又通過對書畫的贊助來維繫風雅之名,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歙縣漁梁巴氏為經商世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巴慰祖,少時家境好,收集大量碑帖,窮其學。《歙事閒譚》曾記其一段佚事,說他晚年時家道中落,曾經把所藏碑刻賣了三千金。但他天生嗜印好古文字,想來想去,越發覺得喜歡,於是又節衣縮食湊足了錢把碑帖給買回。巴慰祖嗜印之風,直接影響到他的兒子與外甥胡唐。

影響一代篆刻風尚的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一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