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37——十三勢的本意

1、比喻和舉例

我們向人解釋一件事,經常會舉例子,或者打個比喻,這樣容易使聽眾明白你要講的事情。但書法史上恰好相反,古人舉一個例子或者打個比喻,背後的道理是不講給你聽的,要你自己去想。

有人問褚遂良,線條怎樣可以好看?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褚遂良回答說:"印印泥"。古代打印章是打在封泥上的,好像現代用的火漆印,用印的時候,要用力在紫泥上按下去,褚遂良的意思就是加大下壓力度,頂住紙面,但他不直接說出來。

後來陸彥遠在沙塗上,用力錐畫線條,線條非常鮮明,這才恍然大悟,印印泥就是加大力度的意思。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筆鋒和紙張的摩擦力一大,線條就沉著好看,力量小就飄。隨著時間的過去,錐劃沙又成為一個不容易理解的比喻。

唐代懷素問張旭弟子鄔彤,草書有什麼祕訣。鄔彤說張旭私下講給他聽兩句話:"孤蓬自振,驚沙坐飛。"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這兩句話又是不容易理解的比喻。其實"孤蓬自振"就是左右來回,"驚沙坐飛"就是旋轉,講明瞭就是使轉,不挑明夠你猜一輩子。

懷素又向顏真卿請教,顏真卿說"線條要像屋漏痕"。水珠從破牆上流下來的痕跡是彎彎曲曲的,不是平拖線條。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你必須動手腕,來回振動才有這效果。但顏真卿沒有明說,只說屋漏痕,要是你家中房子不漏水,就沒有體會。這些書法祕訣,當時是不肯直接告訴人的。

那我們來想一想上次的筆勢系統表,書法十三勢也是舉例。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你想唐朝一個不會書法的人,來向張旭請教,張旭只會教他"永"字八法,"回去好好練",有沒有用呢?現在我們知道,光會寫一個"永"字是沒有用的。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永"字只是一個字例,不知道背後的道理還是不懂。等到你成為張旭的弟子,張老師還會教你"五勢"。張旭有沒有解釋這"五勢"背後的道理呢?崔邈沒有說,韓方明的記錄中也沒有,可能是隱瞞了。光是多寫五個複合筆勢,比普通學生多了五個例子,這樣就能寫好了嗎?這事情還真有點懸。

《翰林傳授隱術》有一句重要的話:"夫學書先識宗旨,不知隱術,難以求工。"他說你學書法要明白宗旨,目標是什麼,還要知道那些隱藏的道理,否則是難以把字寫好的。

簡言之:

· 看見古人打比喻,舉例子

· 他背後必定隱藏著某些重要的道理

· 當你想通背後的道理,這書才算讀懂了

2、方向和路線

讓我們整理一下十三勢背後的道理。

文字是由筆畫所組成的,筆畫又稱點畫。就寫字來說,就像這個"永"字,筆畫寫全了,字就寫對了。但它的線條好不好呢?當然不大好,粗細全一樣,又平又直,沒有變化。寫字這件事情是寫點畫,對線條沒有特別的要求。

這個"永"字就不一樣了,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它的線條變化豐富,姿態多樣。線條好壞,取決於用筆,但二級課程是討論筆勢,筆勢講的是筆鋒走勢,這兩個"永"字筆畫的走勢是一樣的。

·走勢1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我們用毛筆寫線條,走勢包括兩點:一是方向,如這個藍點走的方向是6號位。二是路線,這個藍點走的是直線,

·走勢二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現在另外有一個紅點開始運動,方向還是6號位。但路線和藍點不同,這次走的是弧線。

筆勢只講方向和路線,不講用筆好壞。如一級課程第22課中,我舉文徵明寫的"寺"字為例,左邊是原稿,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右邊是我在計算機中把線條改成平拖線。藍色箭頭所指的長線條,本來是滾動的,現在變成直線了,下面的豎筆,本來是8號位弧線努,現在改為8號位縱了。在這個例子中,我沒有改變線條筆勢的方向,只是改變了路線。改了路線影響也很大,整個字變的呆板了。

·方向和路線

方向和路線這兩個因素也會反映在我們生活中。

你看下面四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他想向東走",這是有方向,但還沒動身。"他沿著東路走了",這就有方向、有路線。"他從這裡一直向東走了",強調走直路。"他繞過那山,向東走了",強調走彎路。

所以講到運動,一是方向,二是路線,筆勢也是這樣。

八面鋒在講什麼?這是跟你講方向。從線條的角度說,以五號位為中心。四面八方都可以走,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八面出鋒。

但八面鋒沒有講到路線,出鋒後可能走直線,也可能走弧線。把八面鋒套入一個"永"字,那就受"永"字形體的限制了。

側勢和磔勢都走九號位,勒勢走六號位,策是向三號方向走的橫,努八號位,啄和掠這兩個是七號位,趯往往向一號位,或者用四號位也可以。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所以寫一個"永"字,"永"字筆畫只用了六個方向,"永"字八個點畫不是完整的八面鋒,沒有二號方向。

"永"字七號位有啄勢和掠勢,九號位有側勢和磔勢,一個方向有兩筆,這是重複了嗎?仔細想一想,方向是重複了,但路線卻沒有重複。啄勢和磔勢是走直線,掠勢和側勢是走弧線。方向相同但路線不同,這是"永"字給我們重要的啟發。

"永"字中六號位的橫沒有弧線,八號位的豎沒有直線。

簡言之:

統計一下"永"字表達的筆勢:

方向:"永"字八個筆畫有六個方向。

路線:五段直線,三段弧線。

有沒有另外一個字八個點畫恰巧有八個方向,而且又有直線又有弧線的呢?肯定沒有。

"永"字是書法線條的一個範例,發明者可說非常聰明,但其中線條的方向和路線道理,要靠你自己去慢慢領悟了。

隋朝有個和尚智果,寫了一篇《心成頌》,其中有"隔仰隔覆"這一條,他說:"並"字隔"二"(就是有兩橫),"畺[jiang1]"字隔"三"(就是有三橫),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這說明當時已經認識到線條的變化,一橫的寫法未必是直線,而是有仰有覆的。

歷史上講到仰覆,智果不是第一個。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正因為"永"字講筆勢,方向和路線都不夠完整,所以歷代加以補充,橫畫有補充,豎畫也是這樣。"永"字豎畫用"努",還要補充裹和直線縱。裹和縱"永"字中用不到,但其他地方會用到。

《翰林傳授隱術》有一句重要的話:"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取則而已。"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最後一句"取則而已",說明"永"字八法只是一個例子,學"永"字八法,只是取其原則。所有舉例或者比喻,都是有缺點的,如果你要全面檢討書法線條的筆勢,最好就是擺脫文字形體的約束,單純就線條來討論。

所以回過頭來看上次這張系統表,右邊"五勢"總結使轉五種形式是比較完整的,左邊"永"字八勢不等於完整的八面鋒,不要誤會,其中有些方向重複,有些方向和路線缺少了。這些缺少的東西,是通過專稱來補全的。

這個張旭筆勢系統表,是相當好的一個表,但你也要記住,受制於"永"字而有一些侷限。

3、書法線條

上次思考題,我請大家想一下能否用線條來排一張表,這個意思就是不要拿一個字形框住自己,就單純的書法線條來研究。書法線條有多少呢?我以前說過,主要就是這四條。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漢字橫豎撇捺是四大主要筆畫,就是這四根線條斜度不同的表現。每一個方向上都可以有三根線,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中間一根是直線,左右兩根是弧線,所以是有方向、有路線,"永"字八法中有策,這是文字點畫名稱,策是向上的橫,就線條來說,可以包括在橫中,不用專門列出。

如文徵明寫的這個字,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三個橫都是向上的,是不是都稱之為策呢?從點畫角度來說,策是挑,這三筆都不是。從線條角度來講還是歸入橫,只是角度斜一點。

縱橫是直線條,接近於縱橫的弧線是仰覆努裹。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在"永"字中橫線稱之為勒,是筆畫名稱,跟用筆有關。但在線條中不用勒,縱橫是相對的兩個名稱,這是習慣用語,沒法叫縱勒。

再推演下去,傾斜的線條通常稱之為撇捺,但這是總稱。分的仔細一點,走七號位的直線撇為啄勢,曲線撇為掠勢。打問號的這一筆沒有名字,古書中沒有找到。沒有這個名字,是因為真書、行書中這一筆不常用到。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有兩個同學向我建議把這根弧線叫"拂",以便補全名稱。古書中原本有一個"拂掠勢"是啄的別名,是直線不是弧線,現在把"拂掠勢"拆開,下面是"掠勢",上面就是"拂勢"。

九號位磔勢走直線,起筆、收筆都不計在內。上面這一根是波,"永"字八法第一點側勢就是波的縮短。下面這條是戈,這樣就全了。

從理論上說,八面鋒每一個方向都可以有三條線。這樣一來,八個方向就是二十四根線條了,實際上沒有這樣複雜,漢字主要筆畫是橫豎撇捺,也就是6、7、8、9這四根線條,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其他1、2、3、4方向涉及到外向圈,所以往往只用短直線帶筆。3號位的策剛才說可以包括在橫線中,只是角度稍微斜一點。有時候3號位也用作趯,如斸(zhu2)鉤勢和打鉤勢下面的一趯,所以趯的方向比較多,1、2、3、4都可以趯出,不是主要線條。

歸結起來,主要直線方向有6、7、8、9,名稱是橫、縱、啄、磔。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它們的反方向,就是1、2、3、4這四條,經常用作短短的一趯。要知道趯不屬於獨立的單一線條,它是行草書的帶筆發展出來的,到"永"字八法才分離為一筆。

直線的八個方向都有了,四根主要線條加一個趯就是五種。

接下來弧線,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主要方向6、7、8、9,每個方向上面有兩條,名稱是仰覆、努裹、拂掠、波戈。你可以看到,這都是內向圈,這樣一來,八個方向的弧線也齊了。

簡言之:

·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的筆勢,數量並不多。

· 直線五種,弧線八種,共十三種。

· 如果用筆不同,配搭不同,那就非常複雜。

你運筆時,筆鋒運動只是這十三種走法。這十三根線條,是不可能集中在一個字例中的,"永"字八法用到了一部分,所以說只是範例。

很久以來,我想設計一張表,把張旭"永"字和"五勢"的本意表現出來。單一筆勢就是基本線條,直線五種,一趯因為代表了幾個方向,所以留一席給他。弧線八種,都是內向圈。複合筆勢就是組合線條,組合手法稱為使轉,包括直線加直線,弧線加弧線和直線加弧線三組。使包括迭加和移位,轉包括轉動和滾動,以及使轉逆向牽連。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張旭十三勢是舉例,本意在這表上表達無遺。這張表不是要否定上次那一張,也不是要替代那一張,這張表只是說出了例子背後的意思,是上次那一張的補充。

謝謝各位。

本節要點:

· 隱藏在舉例和比喻背後的真意。

· 筆勢:方向和路線。

· 張旭十三勢真意排列的系統表。

複習思考:

· 99個筆勢夠不夠用?

· L1-46撥鐙法一課,講到盧肇反對"永"字八法這個字例,主張韓愈所授的"推拖捻(niǎn)拽"撥鐙法,你能排出一個非張旭系統的筆勢表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