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路在何方?為了融入世界,中國書法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書法 劉炳森 藝術 文學 山水畫 名廬書社許高鑑 2019-06-29

劉炳森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其隸書成就最高,在當代找不出第二位能夠將隸書寫的如此標準、到位、嚴謹的書法大家了。

劉炳森不僅有書法家這一頂帽子,他還是一名畫家,同時,其詩作也得到了無數人的好評,劉先生曾經在一幅山水畫上詩云:山上幽居白日暇,雲中出沒似仙家,煙波浩渺嵐光遠,異景奇觀無際涯。可見其文學造詣也非同尋常。
中國書法路在何方?為了融入世界,中國書法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劉炳森從小就學習書法,臨摹古貼,11歲就開始揚名鄉里,19歲就被中書協破格吸收為最年輕的會員。當時在處在八十年代,是改革開放的迅猛階段,全國各大城市新建了很多高樓大廈,劉炳森給好多標誌性的高樓題字,大部分都是免費題字,當時他就說:我寫的字受到老百姓的歡迎,老百姓喜歡我的字,就算是我支持新城市建設做貢獻。

劉炳森的書法不僅在業內非常出名,在普通老百姓當中享有盛譽,因為其書畫的表現形式都是比較接地氣的,寫老百姓看的懂得字是其一生的追求。

中國書法路在何方?為了融入世界,中國書法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但是劉炳森的書法卻被部分書法評論家認為俗不可耐,是完完全全的醜書,並從以下幾點對其書法作品進行了攻擊:

  • 1、最初的隸書使用在下級官員、普通老百姓,所以也稱為“俗隸”,並且隸書的點畫在五體中是最簡單的,其書體孃胎裡就帶著俗氣;
  • 2、用筆俗,劉先生的字講究勻稱,很難看到飛白的筆法,並且刻意的避免這種筆法,對滋潤、光潔的筆法卻十分熱衷,很多書法家就這點認為其書作有館閣體的最大特徵;
中國書法路在何方?為了融入世界,中國書法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 3、上文講到劉炳森的隸書十分規範、標準,其橫畫一律較細,豎畫一律較粗,看著十分的規整,卻並沒有顯現出應有的力度,有了寬度卻失去了厚度,缺乏立體感;
  • 4、在結字上,劉炳森最大的特點就是“滿”,無論筆畫多或是少,劉先生都將每個字處理的四角填滿。給人的感覺就是缺乏變化,缺乏生氣,缺乏生動活潑的氣象。
  • 5、章法上,更是將“滿”這個字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每個字是滿的,整幅作品的四角都被厚重的墨筆填滿,劉先生幾乎對古人“計白當黑”、“以虛當實”的審美觀充耳不聞,採取排斥的態度。
中國書法路在何方?為了融入世界,中國書法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小編比較反感這些只會說不會寫的“書法評論家”,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劉炳森的書法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歡肯定有其獨特的一面,那些說的這麼多的“書法評論家“也沒見寫下幾個”不俗“的大作,只會像蒼蠅一樣嚼舌根。

中國書法路在何方?為了融入世界,中國書法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近年來,好多書法家為了吸引眼球,為了蘭亭獎,寫出來的作品越來越脫離群眾了。好多書法作品無病呻吟,為了表現而表現,為了炫技而炫技,為了讓中國書法走向世界已經漸漸失去了其本來的面目。部分書法家更是將書法當作純美術來研究,為了線條的質感和美感,完全將傳統的筆法丟棄,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藝術效果,將書法中最為基本的間架結構也捨棄了,可是現在呢?折騰了半天發現還是被其文字功能所牽絆。可以預見,將來的書法為了完全走向世界,其文字的功能也將被拋棄,有網友擔心,這樣的書法還是書法嗎?這個問題就留給那些專家解釋吧。

中國書法路在何方?為了融入世界,中國書法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觀眾朋友們認為劉炳森的書法俗不可耐嗎?為了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書法是否應該“革命”?是否應該為了融入世界藝術而改變?請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