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圍——試述當代書法的困境與對策

突 出 重 圍

——試述當代書法的困境與對策

陳哲 單桂體

摘要:本文以“突出重圍”為命題,旨在解析當代書法的困境以及發展對策。中國書法是建立在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書法的發展面臨著重重圍困,如何發展當代書法?如何讓當代書法突出重圍?這是一個內容豐富又充滿激情的話題,也是當代書法人競相討論的話題,這個課題有深度有廣度更有難度。本文通過分析、解剖、透視當代書法所面臨的重重圍困和無限生機,以及作者對當代書法發展的一孔之見,拋磚引玉,以期引起共鳴,促進中國書法再創輝煌。

關鍵詞:當代書法 重圍 生機 突圍

突出重圍——試述當代書法的困境與對策

一、重圍

存在決定意識,環境決定藝術,一旦失去了物質存在,書法藝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書法藝術在中國產生髮展有其特殊的規律,而支配這個規律的恰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國情,所以書法藝術發展每向前走一步,都面臨著環境的考驗。從某種意義說,書法藝術的消沉是其發展的必然過程,這種消沉有其時空性和書體的選擇性。藝術要素總是在環境中生長和不斷完善,並在成熟後逐步走向衰弱。效用性﹙包括實用性、功利性和效率﹚和審美需求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書法的演變和革新。而每一次演變和革新,一方面是舊的藝術形式的沉淪,另一方面也是對新的藝術形式生存能力的檢驗。

對於藝術自身發展規律來說,順乎其昌,逆乎其亡,尤其是藝術探索和創新,符合藝術生長的要素就能生存,違背規律的就會走向消亡。從藝術發展史尤其是東方藝術發展史來考察,凡大行其道、歷久不衰的藝術都是符合人的生理特點的,自然、純粹而不繁瑣,對於藝術創造者來說都是自適與適人的藝術。藝術的發展歷程也是人類審美選擇的過程,像春秋遞變,花開花落,是很自然的事。

具體地說,影響書法藝術發展的因素大的方面如文化環境、時代氣息、統治者的偏好、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細如書寫工具、生活用具的變化、地域風俗、生活習慣等。

可以說,書法藝術發展史就是一部主體與客體交互雜錯、多重矛盾不斷鬥爭而又彼此消長的歷史。

突出重圍——試述當代書法的困境與對策

1、 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文化環境的變遷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

中國書法,最早可上溯到遠古時期陶器上的一些符號,然後發展到石頭上刻字,竹片、絲織物上寫字,到漢唐時期刻碑立石銘文。這個時期的書法主要是錄文紀事,像《石鼓文》、李斯的《嶧山刻石》以及漢朝諸多名碑,後來發明了紙,再加上筆、墨、硯臺,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便初步形成,但書法主要是依附在實用性這個標杆上的,僅作為人們生活交流和辦公的手段之一。隨著近現代工業革命的興起,激光照排、現代印刷等以及電腦的普及運用,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節奏加快,生活交流和辦公幾乎已不再使用書寫速度極慢的毛筆,而代之以鋼筆、圓珠筆等,甚至完全可以不用筆而代之以鍵盤,更有人提出“電腦的出現結束了書寫的時代”的論斷。這樣,書法便從現代文化語境下的實用性中漸次退出,不得不獨立成為一門特有的藝術類型。

1、 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文化環境的變遷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

中國書法,最早可上溯到遠古時期陶器上的一些符號,然後發展到石頭上刻字,竹片、絲織物上寫字,到漢唐時期刻碑立石銘文。這個時期的書法主要是錄文紀事,像《石鼓文》、李斯的《嶧山刻石》以及漢朝諸多名碑,後來發明了紙,再加上筆、墨、硯臺,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便初步形成,但書法主要是依附在實用性這個標杆上的,僅作為人們生活交流和辦公的手段之一。隨著近現代工業革命的興起,激光照排、現代印刷等以及電腦的普及運用,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節奏加快,生活交流和辦公幾乎已不再使用書寫速度極慢的毛筆,而代之以鋼筆、圓珠筆等,甚至完全可以不用筆而代之以鍵盤,更有人提出“電腦的出現結束了書寫的時代”的論斷。這樣,書法便從現代文化語境下的實用性中漸次退出,不得不獨立成為一門特有的藝術類型。

突出重圍——試述當代書法的困境與對策

2、 西學東漸對當代書法的影響。

西學東漸以來,東方文明包括中國傳統儒學、中醫,中國畫和書法都一度受到冷遇,直到現在仍存在著某種體制和觀念偏重西學,如醫療重西醫,高考美術偏廢國畫和書法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現代歷次文化運動的誤導和偏激所致,“剔除封建糟粕,把孩子也潑了出去”,看待西方藝術思潮沒有從藝術的本質出發,缺乏思辯性,缺少批判精神。當下,這種影響的餘續仍在制約著文化方針政策的導向,勢必約束著已經登入大雅之堂的書法藝術的普及與發展。沒有面的延展,就難以形成整體氛圍,而縱深研究也必須有大的氛圍作依託。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目前這種依託較為薄弱,從文化的聯繫發展來看,作為一體的政治和經濟因素聯動的缺失,其依託也是頗為脆弱的。中國書法是依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樣一個大的背景,失卻了這塊土壤,中國書法便遭遇了有史以來的最嚴重的一次打擊。

3、 書法藝術自身的影響。

無庸諱言,中國書法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一門特性突顯的獨立藝術門類,然而,隨之所來的諸多問題,如理論建構、書法探索、書法教育以及書法時代精神的表現等方面有相對的滯後性,這對我們的書法突破形成一種圍困的勢頭。書法的脫離實用已是不爭的事實,成為藝術書法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但一種書法理念產生以後,必然要對書法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再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從舊的框架中衝出來。所以,現在我們在書法觀念上面臨兩個圍困,一是舊有的各種觀念的守護,一是影響書法觀念的各種新的文化思潮和學術流派的包圍。

總要是這幾點,如果分開來,呈現的方面和形態就多了,這些方面有隱形的,有顯形的,作用力是分散的。如果集中在某時空,那對書法的圍困將是窒息性的,所以如果嚴重說,書法不發展就是倒退,不發展書法,書法就會沉淪,就會在重重圍困中走向消亡。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二、生機

重重圍困,並沒有直接導致書法生態環境的毀滅。有許多積極因素在這個環境中潛滋暗長著,與諸多的消極因素對抗著,讓當代書法的發展顯露出無盡的生機。

盛世興藝。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一個令人驕傲而又激情澎湃的時代。中華民族正在尋求整體復興,經濟快速持續穩定發展,社會文明、政治開明、多元文化並置、精神相對自由,這樣的一個大環境,為書法藝術的振興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和條件。社會和廣大書法人也正充分利用這種環境和契機,尋求藝術覺醒。這也誘發了當代中國社會大規模的書學熱潮,激發了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創作激情。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中國書法得到全面的復興和開掘。據有關資料顯示,在中國從事書法藝術的人將近一億人,他們正享受著這個時代帶給他們的便惠,沐浴著時代的光輝。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為中國書法的復興和崛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強有力的生機。

突出重圍——試述當代書法的困境與對策

1、多元社會和專業化為當代書法獨立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隨著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國人的包容性更強,社會分工更加細化,各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的融入,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書法也有了一席之地,獲得了獨立發展的空間,並從精英文化走向大眾,從神殿走向民間,再加上建國以來大眾文化的普及,更多的人有時間、有能力去從事書法,也讓一部分人可以專門抽出時間來從事書法創作,成為職業書法家。這在當代中青年書法家中數量不少。

書法團體的建立和興盛也為中國書法的獨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後,各省、市、縣都成立了相關書法社團,再加上區域間的書法協會,全國各級各類書法團體不會少於兩千個,他們通過舉辦個展、聯展、邀請展以及其它方式進行交流,為中國書法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生機和活力。

2、信息發達帶來書法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

二十世紀以來,我國的考古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大量古文字和書法資料不斷地被發現,如甲骨、金文、帛書、簡牘、文書、碑刻、寫經、造像等。這些資料的出土和發現,不僅填補了中國書法史的空白,也讓今天的書法家眼界大開,成為他們取徑和借鑑的對象,從而使當代書家對書法本體的認識有了全新的演繹和詮釋,對傳統書法的開掘也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再加上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由此帶來的印刷技術及傳播的革命,面對無數下真級一等的仿真出版物以及網絡世界,當代書法家可以自由馳騁,這是古代人做夢也想不到的。”中國第一本真正意義的字貼出現在宋代,也就是《淳化閣貼》。在此之前,國人學習書法,主要是言傳身教,如果想學習或借鑑別人的書法,只有親自去拜石觀摩。而現在只要一點擊鼠標,需要什麼資料信息幾乎都可以盡收眼前。

突出重圍——試述當代書法的困境與對策

3、展廳文化給書法提供了表現的廣闊舞臺。

中國書法真正的復興可以說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而支撐它的主要是展廳文化,特別是中國書協成立後舉辦的系列“國”字號展覽,更是表明展廳文化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主流社會的認同。“當代書法創作已經進入了以展覽為中心的新時期,這是不爭的客觀事實,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展廳文化,也表明當代書法創作已脫離了實用,走向了純藝術的道路,已經從精英走向大眾,由書體的單一發展走向多元,由傳統的樣式和材質而變得更加多樣。展廳文化給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以全新的解釋,為這門古老的藝術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舞臺,也為當代書法人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

完全可以說,國展及其帶來的展廳文化繁榮了當代的中國書法,催生了一大批當代中國書壇的中堅力量,而這批書壇中堅為當代中國書法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4、火熱的書畫市場成為當代書法發展的助推器。

火熱的書畫市場不僅為當代書法大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動力,而且成為當代書法人實現價值的方式之一,為書法的再創造提供了源泉和保障。近幾年來,特別是2000年以後,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形勢大好,而書畫正逐漸成為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一大熱項,備受藏家和投資人的青睞,成交額佔據了“半壁江山”,儼然成為拍賣市場的寵兒。

由於古代和近現代名家的作品徵集相當不易,拍賣資源日益漸少,所以當代書畫名家漸成拍場主角。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國內“當代書畫”專場拍賣成交額近8億元,專場數量達30餘個,成交情況良好,幾家大公司如北京榮寶、中國嘉德、北京瀚海、中貿聖佳的成交率都超過了80%以上。

5、書法教育為當代書法發展帶來源頭活水。

書法教育在中國的蓬勃興起是在建國以後,毛澤東、周恩來、陳雲、郭沫若等老一輩革命家先後題詞,要求中小學生“一定要把字寫好”,全國師範學校更是全面開展“三筆字”訓練。80年代以後,我國一些高校,像中國美術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院校相繼設置了書法專業,部分院校還設置了碩士、博士點,它們培養的這一批人既重理論,又重實踐,既有個性,又有共性,他們的成長無疑將給當代中國書法的發展帶來更強的牽動力和更廣的輻射力。

除以上因素外,全世界的漢學熱;國人對傳統文化意識的迴歸;中國書協大膽開拓,開明辦會,科學領導、當代書法的對外交流等許多有利方面都足以證明,中國書法並沒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樣,在經歷了繁華後,徹底的寂滅、被同化,甚至消亡,而是在沉淪之後猛醒,以迅猛之勢突出重圍,並以其獨特的方式,獨有的魅力植根於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彰顯著無限生機,呈現出越來越強大的趨勢。

突出重圍——試述當代書法的困境與對策

三、突圍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書法亦然。時代給書法提供了機遇,作為民族文化精華的書法藝術更應當造就一個偉大時代。那麼,面對當前中國書法的發展困境和重重包圍,我們應該如何幫助當代書法突出重圍,以書法來成就一個偉大的時代呢?

1、 樹立民族文化自豪感和使命感。尊重歷史,培養對祖國文化的深厚感情,自覺努力學習和刻苦鑽研並堅定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徹底擯棄民族虛無主義觀念,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民族文化復興的責任,自覺把文化融入到文明強國的重要內容之中,並付諸具體的書法實踐,使書家知榮辱,明禮信,恪守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質,兼善其身,成己達人,增強憂患意識,自強不息,守護民族文化家園,守住書法精神樂園。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呼喚中國書法藝術的大繁榮,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也必能促進中國書法事業的繁榮發展。

2、建立機制,確保書法長久和諧發展。作為實用的書法,它不需要什麼機制來規定它的發展,實用就是旨歸,作為藝術的書法,需要尊重藝術規律,以及民族性和時代性等。沒有機制,就沒有確定性,就沒有主流,也沒有強音,五花八門,不成藝壇。

①領導機制。建立領導機制的原則是民主,目的是為了書法科學發展。各級書法家協會作為當代書法的領導者和實踐者,首先要制定和落實書法發展中長期規劃,近期目標是中長期的子目標,這個中長期目標的制定必須集思廣益。明確倡導什麼,反對什麼,提出一些原則性和前矚性的東西,避免使人抱殘守缺,毀了一個時代。要尊重藝術規律,減少行政干預。

②評審機制。展覽是當代書法的主要活動形式之一,以往的評審有幾個弊端。一是每次展覽的集中評審,很難保證評選結果的公正性,一輪初選,是很難展示和比較作品的好壞的,沒有比較出誰好誰壞,就由評委在瞬間決定作品是否入選。二是參展作品,在私下搞,很難保證不出現作弊現象,可以說近年來這現象太多了。三是作品的有準備性,並對確定的內容反覆訓練,尤其是近幾年,大家都在形式上大做文章,滋長了令人生厭的形式主義,忽略了書法本質和原生態的東西。四是容易給評審造成暗箱操作。改變這種參展評審的辦法最好實行現場考試法,就像參加高考,在規定時間裡實行分離創作,全國設幾個考點,若干個考場。考題內容是隨機的,可選定若干個相應不同的考題,分別書寫,考後各考點可交換評審。對評審過程可嘗試電視直播,與觀眾互動,以此來擴大書法的影響力和社會震動力,促使書法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擴大橫向合作的商機。這是一項重大舉措,可先行試點,沒有大的舉措就沒有大的突破。對於評委,最好採取會員推選評委的辦法,會員自己推選的評委評出的作品更容易讓會員信服。

③市場機制。書法走向市場是不可逆轉的潮流,目前書法的發展已初步有了市場的意識,各級書協組織也在有意識這樣做,但問題:一是還存在談市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二是沒有充分體現作者的創造價值,表現在有的展覽作品入選不給創作費或者費用太低,作為書協組織有責任向承辦方提出維護創作者的權益,不能讓承辦方的利益無限制的最大化。通過市場機制來提高書法家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讓書法家通過自身的創造性活動來維持藝術的再生長,這對書法的發展無疑是具有誘惑力的。

④激勵機制。社會上對書法家的概念是沒有一把年紀,稱不上家,另一方面書法家滿天飛,寫了幾天字,入了兩次展覽,就可以自命書法家了。所以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是書法家,概念模糊,沒有評定標準,因此制定一個書法家藝術水平的衡量標準就顯得非常必要了。這也在新一屆中國書協領導層的構想之中,並提了出來。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操作?建議實行積分定段位製法。一是自願原則,本人根據條件提出評定申請。二是動態的,十年前的水平與現在水平肯定不一樣,鼓勵多參與。三是數量服從質量,大的綜合展水平和單項的小展水平也不盡相同,所以對每類展覽的難度係數要設分值。段位制可激勵書家不斷參與,不捨追求,克服有的書家加入了中國書協或者有了一定成績就偃旗息鼓,失去了創造力。

3、推陳出新,倡揚書法本質精神。能否突出重圍的標準表現在書法作品上,就是讓書法作品從內涵上展現出書法本質精神,形式上能夠推陳出新。實事求是地說,當代書法在探索中進步了,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缺乏藝術的廣度和包容度,審美視野還有盲區,探索的腳步尚有死角,長久下去,好的東西會流失,我們不但要帖學,還要碑學,更要碑帖融合,不但要廟堂書法,還要民間書法,更要雅俗共賞,我們需要不可缺少的豐富;二是缺乏真正大氣象的東西,經典書法與當代書法融和不夠,書法大氣象跟不上時代的大氣象,對真正大氣象的東西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三是缺少真性情的作品,並有美術化傾向,“植物字”隨處可見。既沒有能力和足夠的技法表現自我,也缺乏藝術膽識,不敢表現真我,更缺乏文化涵養上的真感情。文化基礎上的薄弱是其致命的軟肋,太多的是假惺惺的做作,不敢有我,不能無我。其中很大成分是保守僵化的藝術觀念在導向上的偏差,沒有真性情,有的也只是“各領風騷三五年,”所以很難成就永恆的經典,很難造就書法大師。

因此,當代書法人一是仍要尊重古典,繼承傳統。所謂傳統,內涵很豐富,包括名家名貼等各種書法遺存,但這只是表面靜化的東西,關鍵是其生成變化的藝術規律,更值得一提的是傳統書法產生的文化環境和人文精神。北京大學王嶽川教授曾說過:“書法家在注重筆墨功夫和韻味﹙書法性﹚的同時,應該加強學術文化層面﹙學術性﹚的研究提升。有不少人都將書法僅看成技術,認為只要練技術就行了,出現了不少不懂文化的書匠,而且以此偏見為唯一標準放之四海。不妨看看一些著名學者的書法,深含技術而又不惟技術,具有大學者的韻味,正是學術文化增加了他們的書法文化內涵”。書法藝術需要文化積澱,就要求我們在宏觀上倡揚,具體活動中體現。

經典和傳統都具有時代性,時代能夠孕育出大師,同樣大師可以成就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是文化的反作用力。人的能動性體現在書法上,就是推陳出新的能力。這些方面的合力就形成了時代精神,而時代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少的。

二是鼓勵創新,不能諱言創新。創新是時代發展的永恆主題,用在書法上也非常適宜。一般人都不會輕言創新,創新也是無止境的,與繼承接踵而行,沒有不繼承的創新,不創新的繼承就是抄襲古人,沒有多大的藝術價值和時代意義。因此不但要在展覽中設立創新獎,還要嘗試舉辦創新展。

4普及教育,讓書法成為全日制專修科目。社會人對事業的選擇多注重功用性,不能作為升學謀生的手段,大都回避之。目前,雖有很多院校設立專科、本科,甚至碩士和博士班,但大部分不能列入高考。加之基礎教育中,書法所佔的份量微乎其微,面上弱,這其中也有高考斷線的原因在。當代書法如果不佔領教育這一大塊,精英就會從中失去,剩下的就是社會的餘人做餘事。能培養二流的書家何必要放棄一流的大師呢?如何培養呢?一要從中小學抓起,從基礎抓起,與教育主管部門配合,九年制義務教育設立書法課,規定課時,嚴格考核。二是把書法藝術作為高考的藝術類考項,專門選拔,高校對應設立院系定向招生,向各大院校、文化部門等介紹就業。

中國書協主席張海曾經說過:“我們熱愛書法事業,就要努力成為書法巨人。”這既是對當代書法人的鞭策,也是對當代書法人的激勵和鼓舞。只要當代書法人團結起來,共同攜手和當代書法一起突出重圍,當代書法的盛世還會遠嗎?

註釋: ① 王偉林 《詩意迴歸》載《中國書法》二零零四年第三期。

② 《八屆中青展四大改革措施座談會紀要》中何應輝、王鏞等發言 載《中國書法》二零零零年第五期。

③ 牟建平 《當代書畫:雞肋還是黃金?》 載《書法報》二零零陸年第二十七期16版。

④ 王嶽川 《書法的文化意義與社會價值》 載《書法導報》二零零三年第四十五期。

⑤ 張海 《新年寄語》 載《中國書法》二零零零年第一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