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由於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誘於名利的驅使,渴望早出名、早成才,甚至為達到一己之目的,不擇手段、愚弄世人。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書法界也非淨土。一些人為了及早進入各級協會,跟風捉影,走捷徑、打快拳,什麼形式、風格容易入展就高效模仿,甚至直接模仿評委、獲獎者或是某一書協領導,置書法藝術學習的規律於不顧。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至於具體書風自然是“以醜為美”之風格更易於上手,因為它不需要太多的基礎性訓練便可在短期內“成才”,以達到渾水摸魚、欺世盜名的目的。問題在於目前部分書協領導與評委也存在崇尚“以醜為美”書風的傾向,他們當中不乏藝術造詣之高者,其所表現出的“以醜為美”之形式也是多年來對藝術至高境界的追求所致;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同時也有的評委唯“以醜為美”而“以醜為美”,作品的格調實在不高,難入大堂。然而,上行自然下效,此乃古今鐵律。曾幾何時,歷史上諸多書法大師均乃國之棟樑、書屆泰斗,他們對書壇眾生的引領可謂是真正的導師,而今日能堪稱能領袖書壇的大師又在哪裡/?書壇惡習難除,與當代缺少大師不無關係。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如何重新審視“以醜為美”的審美觀,正確引導書法人群的創作實踐,使當今書壇迴歸良好風氣,已是迫在眉睫的當務大事。一者,我們要從理論上進一步認清“以醜為美”的內涵。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如果從藝術境界出發,“醜”與“拙”可能有相近之處。但站在書法這一層面上,對“拙”的追求似乎更加明晰和確切,也就是說“拙”的內涵更符合書法的美學範疇與審美標準。因此將“拙”與“醜” 等同是不妥的,它易使書法的實踐者步入歧途,從而有礙於書法事業的健康發展。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故而,“以醜為美”的觀點倒不如修正為“以拙為美”,這樣使其內涵更加接近傳統的美學思想。二者,繼續弘揚儒家“中和美”的審美思想。“中和”是儒家思想中對後世美學思想影響最深遠的觀念,而儒家“中和美”的精髓就在於其恰到好處的哲學內涵,正如孔子所言:“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這種中和思想在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倫理觀念中始終居於主導地位,正如《中庸》所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諸多書論盡顯中庸本色。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唐太宗在論筆法時說:“欲書之事,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心神不正,字則欹斜,志氣不和,書必顛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欹,滿則覆,中則正,正者,和之謂也。”這裡清晰地告訴我們,在書法藝術的實踐中要處理好各種辯證關係,從技法層面到藝術境界無不恪守中和的要義。時下,以醜為美之風盛行不絕,重溫儒家的“中和美”思想自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當下書法界眾多人士和愛好者無不有著各自的審美標準和評價標準,他們在各自的藝術實踐中努力地實現其既定的目標,極力崇尚藝術的至高境界。然而,鑑於一部分書者的藝術修養、文化素質、認知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方面與藝術最高境界的深刻要求相去甚遠,因而他們的藝術實踐效果難盡如人意。突出的表現就是“中和美”內涵的缺失,以致眾多書家無法恰到好處地把握藝術審美標準和評價標準。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所以說,如果任“醜”其發展下去,勢必將“以醜為美”作為審美和評價的唯一標準並推至極端。這就像現在的反腐敗一樣,如果書法愛好者和廣大人民群眾不一致起來反對這種書法裡的腐敗,那麼,由老祖宗留下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國粹---書法,將死無葬身之地!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書法家們心態浮躁,導致書風不端、不學無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