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談于右任晚年書法風格


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談于右任晚年書法風格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間,于右任先生老年變法,他的草書作品在形體方面仍然恪守標準,但是在結字、用筆、章法上卻不斷追求著形勢之美的再創造,使它更抒情、更完美、更個性化。


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談于右任晚年書法風格


一、“雄渾”、“沖淡”見性情

一九五二年八月於先生在《標準草書》自序修改稿中說:“國人對於草書之觀點:贊之者,或許其通神,或贊其入道,或形容其風雨馳驟之狀,或諮嗟其喜怒情性之寄,而於字理之組織,則多忽略。”由這段話看,於先生似乎不經意於草書的“神”、“情性之寄”。然而“字為心書”,右任先生的草書毫不例外的也是寄情之作。孫過庭《書譜》有云:“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一個成熟書家的作品,其點線波變、間架結構、章法佈局無不參透著書家情感的因素。


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談于右任晚年書法風格


二、中鋒入紙亦“崢嶸”

於先生八十歲壽辰時,他的老友徐世英先生祝壽詩有“白髮長髯望若仙”、“驚人翰墨龍蛇走”之句,稱讚先生之美意與書法。我們觀賞於先生的草書總感到精神貫注,流暢自然,勁健豪放,沉著痛快,有力度、有節奏、有韻律,有點線運動的旋律美。仔細分析,其原因在於他以“中鋒入紙”、“萬毫齊力”中又能著意於點線波變。

書聖王羲之《喪亂帖》、孫過庭《書譜》等都不乏側鋒取險之例。而於先生草書卻少見側鋒。中鋒用筆,要變現出用筆的節奏感、韻律感,於先生採用了輕重不同的提、按、導。送,產生了筆畫的強弱粗細變化;用三折筆法、收筆蓄勢表現筆勢的跌宕、疾澀、力感、動感。於先生早年主張“作草書首貴流暢”,而晚年草書卻能於流暢中求波磔變化,在中鋒用筆上走出自己獨特的路子,有理得法,有法悟理,實在難能可貴。應該留意的是,於先生的草書始終敢於“字理之組織”。如果不明此理,在行筆時死守“折乃圓”、“圓乃勁”的理法,轉筆時也無節制地“折”——轉換筆鋒行進角度——像畫多角的幾何形體一樣,就會失卻“沉著痛快”的大理,破壞字理之組織,墜入魔道。

《詩品》雲:“積健為雄”,“返虛為渾”。《詩品臆說》雲:“衝,和也。淡,淡宕也”。於先生草書正是“雄渾具全體,沖淡有餘情”的佳作。於先生是胸襟博大、激情奔放的詩人,博雅通識、學貫中西的學者,他的精神、氣度、修養、情操無不寓於書法之中,溢於書法之外。他的書法奔放、勁健、清奇、曠達、既有生獷質直的美,又有蘊藉瀟灑的美。他的經歷、學識、修養、懷抱、氣質都化作了書法的神韻。


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談于右任晚年書法風格


三、結法變化得佳趣

標準草書,以單字論,要選用歷代草書中筆道最簡的字,“易識”、“易寫”,並能表達可追溯本源的“準確”之意,已屬不易;再求“美麗”就更難了。於先生在草書結體美化上的煞費苦心的。

章草、今草,一字萬同。標準草書以今草為主,兼採章草、狂草,更是一字萬同。他要在“字理”範圍之內追求結體美,避免“布棋”、“布算子”之病,的確是十分不易的。近世海內外有以純粹的點線波變為所謂“書法”者,其作品有的不寫漢字,有的把漢字寫的大失“字理”,無從辨認。對此,我們可以統稱之為“寄情之點線”,或“律動之點線”,像純音樂一樣,但不能與中國漢字書法視為一科。如果認為用純淨的線,純粹的色彩(黑、白)去表達某種意識就是華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特徵,並由此推出中國漢字書法也可以不受漢字形體組織之約束,那就大錯特錯了。於先生正是在“字理”不失的原則下去追求草書結體美的途徑與規律的。

他大量採取筆斷意連的方法使每一個筆畫簡易而能首尾相應,渾然一體,血脈流於點畫之間,神氣凝乎中宮之內;或外滿,或拱心,毫無支離分散之態。

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談于右任晚年書法風格


為了草書結體美,他總結前代草書,找出了不美的原因,提出了美的法則,要求“忌交”、“忌觸”、“忌眼多”、“忌平行”。“四忌”體現了於先生在結法上追求“簡淨”、“險奇”的審美意識。相交太多,筆畫觸犯,圈眼太多,會使一個字的主筆線湮沒在一堆廢線之中。草書以凝鍊的點線組成抽象符號表達字意。它的欣賞功能始終與使用功能(表意功能)相互依存。因之,書法美不能離開漢字形、意的基礎。倘不見主線,無從辨認,沒有了實用功能,也就不成其為中國漢字書法,更不是美的草書。“線的平行”、“部的平行”,均衡對稱,固然能產生莊嚴肅穆之感,但刻板呆滯也能引起人們視覺上的疲勞而令人生厭。所以,孫過庭《書譜》提出了“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勿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的至理名言。書家們追求“欹斜反正”、“不穩”、“險”、“奇”就是為了打破機械的對稱。“四忌”是於先生對草書美的規律的科學總結,也是對傳統書法美學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於先生的草書作品體現了他的美學理想。特別突出的就是體勢多變。一字重出時,他能寫的各具特色,絕不雷同;如果一字中實在需要二至三個圈眼,在於先生筆下,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呈正方形,有的呈圓形,有的呈不規則形,有斜、有正、有大、有小、有缺、有整,有的留白,有的填實,各不相同,各有面目。書史上人們盛讚王羲之《蘭亭序》中二十個“之”字、七個“不”字寫法有變化美。王羲之主要是在體勢的變化上做出了創造性的突破。於先生不但能在一字重出時在體勢上求變化;而且能有意識的在一字之內筆畫、部件的處理上求異樣,使“一字萬同”的標準草書更具有藝術的魅力。


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談于右任晚年書法風格


四、“霞舒雲卷”費經營。

中國漢字書法起於點畫,繫於結字,成於章法。無論供實用、供欣賞,最終總是以完整的章法呈現在讀者眼前的。古人於此,無不著意。隋僧智果有“統視連行,妙在相承起復”之要言,褚遂良書法得“字裡金生,行間玉潤”之讚譽。於先生於此更大十分留心。一幅之中,字的大小配合,筆道粗細變化,以至落款位置之選擇,都與整幅字的氣韻表現有密切聯繫。於先生書法作品的章法也是有特色的。他的草書保持了章草、今草字字獨立不相連屬的表面特徵,但卻努力追求其美的旋律。幾乎有這樣一個規律,他的草書作品首行首字多寫的筆道粗重、字形較大,就好像音樂中的強音主調一樣,然後由此衍出一幅字的點線輕重及結體大小變化,在漸變中形成跌宕起伏的節奏與韻律,形成了雄渾、豪壯、沖淡、瀟灑的意象,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聯想。欣賞他的書法,就像吟誦文天祥的《正氣歌》、岳飛的《滿江紅》、蘇東坡的《赤壁懷古》,也像聽《十面埋伏》,自有一種豪氣。

我國草書,源遠流長。列朝歷代,精研草書者甚眾,其著述亦稱浩繁。自於右任先生立《標準草書》,為“過去草書作一總結賬”,使千古無定之草書成型,使後世能於平易中得草書妙理,為“一字萬同”之“標準草書”創立一套美的法則,並以自己書作樹立其草書美的典範,使“標準草書”亦能“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取會風騷之意”,“本乎天地之心”進入寫意、抒情的高度藝術境界。


西安交大教授鍾明善談于右任晚年書法風格


西安市徳風堂畫廊以“傳承弘揚、誠信求真”為宗旨。長期購、銷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當代名家、名人字畫訂製(帶視頻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鑑定字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