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書法 哥舒翰 唐朝 唐玄宗 清朝 隴史薈王文元 2018-12-01

臨洮哥舒碑之謎

臨洮有通哥舒翰紀功碑,人們俗稱哥舒碑。這碑竟然是唐玄宗李隆基寫的。初次聽說,人們驚歎天啊!李隆基竟然給臨洮寫了碑。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臨洮,古城狄道,早在數千年前,先民們就在臨洮境內創造了豐富燦爛的史前文化。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次在這裡發現而得名。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元年,秦人在此地設置了狄道。秦昭襄王時,設立隴西郡,就以此地為治所。臨洮在秦漢時期是隴右首府,唐宋元明清時期都是隴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歷代王朝和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為爭奪這一戰略要衝,千百年來,一段段風雲往事,在這塊大地上上演。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臨洮縣城

哥舒翰紀功碑,就是對這段歷史的見證與寫照。

哥舒翰紀功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被民居半包圍狀態的小廣場。最外面是民居和店鋪,然後是圓形花園,再裡面就是哥舒碑了。儘管經歷了千年風雨,哥舒碑上散發的大唐王朝的雍容大度,依舊令人震撼。石碑由巨石製成,坐北向南,被三面磚壁圍護,前面左側則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牌。石碑大體分為碑體、碑座、碑額三部分,碑身高達4.25米,寬1.84米,碑身上有三道裂紋,表面風化剝落嚴重。碑額上刻獸形、雲紋,高0.92米,已破裂為三塊。而分成五層的碑座,高達2.4米,其風化情形更加嚴重。在千年風雨之下,碑面的字多已漫漶不清了。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哥舒翰紀功碑

到了清代狄道知州田自福建亭為它遮風擋雨,人們取名“唐碑亭”。清臨洮詩人吳鎮曾集剩餘文字為《唐雅》六章。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隴右金石錄》著錄的時候,石碑上還有99個字,如今只剩下了67個字。石碑雖然歷盡千餘年滄桑,但仍舊巍然矗立,既有盛唐氣象的雄渾,又有千餘年古拙的厚重。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哥舒翰碑上殘存的字

從碑上的字來看,碑額上是篆書,碑面正文則是隸書。人們說據以前碑上曾有的“丙戌 哥舒”判斷,認為此碑為唐玄宗天寶年間所立,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不過通過照相機的長焦鏡頭,我們將碑上的字拉下仔細分析,再同旁邊新立的複製石碑相印證,碑額上的字能看出來 “聖 功 頌”三個字,而碑面刻有隸書碑文12行,現存60餘字,字勢雄健,筆力遒勁,前人評述甚有古意,遠非今人所能為。人們依據碑上的隸書,結合碑額上“聖”字,認為此碑的書法是唐明皇李隆基御筆,但也有持反對意見的。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隴上出土的唐代武士俑

不管碑是不是唐玄宗李隆基所書,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這個石碑是為哥舒翰所立,歌頌哥舒翰的軍功。這位哥舒翰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哥舒翰這個人四十歲前,名聲不顯,到四十歲後,忽然醒悟,才成就一番功業。他的家族是突厥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的後裔。他母親是于闐公主,遠遠不止官二代。家境富豪的他,不僅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仗義重諾。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洮河邊古城殘跡

四十歲那年,哥舒翰的父親去世,他客居長安,誰知卻遭受長安尉的歧視。他這才決定發奮立志。投身河西節度使帳下,在天寶元年攻取新城(今青海門源)的戰鬥中立功。以此起步,開始了在隴右河西的軍事生涯。後來,唐軍攻打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失利,唐明皇要殺王忠嗣,他仗義執言救了王忠嗣。唐玄宗任命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擔任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充任隴右(今青海樂都)節度使。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哥舒翰就任後,以步步為營的辦法,在青海湖邊修建神威城、應龍城,互為掎角,掌握戰略主動。下一步,他就要奪取石堡城。石堡城的地勢極為險要,只有一條山路通往城中,雄偉堅固,易守難攻,且並非孤城,能夠得到吐蕃軍源源不斷的支援。

這次唐軍集中朔方、河東等地十萬多將士,奔襲石堡城。戰鬥開始於天寶八年(749年)六月,雖然直接參戰兵力有六萬三千人,而吐蕃守軍僅僅數百人。但敵人準備充分,其實打了一場消耗戰,付出死傷數萬人之後,終於攻下了石堡城。雖然唐軍俘虜了吐蕃大將鐵刃悉諾羅在內的四百人,但巨大傷亡依然舉國震驚。這場戰鬥,也從此改變了唐軍的攻守之勢,接著收復黃河九,將吐蕃人的進攻橋頭堡摧毀了。整個戰線向著有利於唐軍一面發展。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複製哥舒翰碑局部

老百姓對哥舒翰卻推崇備至。流傳下來的一首西鄙人所寫的《哥舒歌》中這樣唱道:“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天寶十三年(754年)七月,哥舒翰在新收復的九曲設置了洮陽(今甘肅臨潭西南)、澆河(今青海貴德境)二郡,成立了宛秀、神策二軍。這個神策軍後來名氣非常大,柳公權曾寫過《神策軍碑》,至今依舊是柳體的經典。

儘管哥舒翰晚節不保,但 這並不妨礙千百年來哥舒歌在西北民眾中的傳唱。人們期待著良將能守衛邊關,給老百姓帶來富足平安的生活,至於朝中的情形,則遠離他們的生活,與他們無關。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讓人們關注的哥舒碑的內容,是否出自唐玄宗。

李隆基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他在位的開元天寶年間,中國封建社會在達到高峰的同時,也畫上了一個悽慘的句號。

唐人善書,從留下的書法碑刻資料中可看到,很多書法作品美不勝收。至今,在楷書歐顏柳趙四大家中,三位都是唐人。這與唐代社會的安定有關,也與唐人科舉制度的要求有關。唐人科考為官往往從“書、言、身、判”四個方面要求。書法是第一,其次言談,第三長相如何,第四,判詞,也就是公文寫作如何。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李隆基《石臺孝經》

社會風氣對書法要求如此。皇帝也不例外,唐代皇帝多善書,唐太宗就是個書迷,為《蘭亭序》費盡了心機,首先用行草書寫碑。武則天的書法也不錯。而李隆基則擅長八分書,也就是隸書。《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述書賦》雲:“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崢嶸,思如泉而吐風,筆為海而吞鯨。”《古今法書苑》雲:“唐明皇工八分章草,豐茂英特。”人們統計李隆基一共寫了三十多塊碑,突出的特點是書法工整、字跡清晰、秀美多姿。現在還存有大約十塊,以《鶺鴒頌》、《紀泰山銘》、《石臺孝經》等最為有名。

一位帝王竟然以一手優美的漢隸令人驚歎,這還讓不讓今天的書法家活了。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石臺孝經》上和哥舒翰碑殘存字比較

那麼,哥舒翰紀功碑是否就是李隆基所寫呢?人們對這塊石碑的書法,提出了兩種看法。一種是容城王耐谷的看法,他將所藏碑帖相印證,認為是唐明皇御筆。後來,史樹青等專家也持這種看法。另一種是張維,張維在《隴右金石錄》中認為,從碑上的“丙戍 哥舒”字來看,應該是邊人為哥舒翰紀功所作。而碑文記述的事件是從丙戍(即天寶五年)開始,這年哥舒翰率軍拒吐蕃於苦拔海。第三種是《宣統甘肅通志》,其中說:當地舊《府志》記載故老相傳,此碑乃唐李晟平定羌戎,於此建碑,書法是哥舒翰所寫。不過,李晟要晚於哥舒翰,此時哥舒翰已經死了,怎麼可能寫碑。

同時,在《宣統甘肅通志》對此碑的記載,似乎為哥舒翰碑形制留下了蛛絲馬跡。按通志記載:碑應是兩面有字的,碑首刻獸物,跌列人形。碑一面是隸書,只有“丙戌”、“哥舒”四字可辨,其餘的都不清楚了。“碑後存有九十餘字,而今又剝落四字矣”。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遠眺洮河

按照容城王耐谷的看法,他是通過幾個碑拓相互比較後得出是唐明皇的御筆。我們找到了李隆基的隸書《石臺孝經》,從中選出了幾組字進行比較。其中有言、聖、間、遠等,這些字和《石臺孝經》在筆法、結構上非常類似,都呈現出秀麗遒勁,姿態優美的感覺。我們羅列幾組,製成圖片,供有興趣的人們比較。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比較的四個字

再者如此高大的碑,絕非普通民眾所能為。唐代碑刻發展到了頂峰,很多碑文的部分就200釐米以上,寬140釐米以上。這樣的碑加上碑額、華蓋、碑座也更加令人震撼。當然,也有碑相對小“九成宮醴泉銘”就是如此,此碑高2.7米,厚0.27米,上寬0.87米,下寬0.93米。這是皇家宮殿的碑,其規模同哥舒翰紀功碑相比也是不如的。可見,這碑就財力而言,非一般民眾所能承受。

還有一個問題,哥舒翰紀功碑專門為歌頌哥舒翰而立,應該在他擔任隴右節度使所在地鄯州。鄯州治所就是今天的青海樂都縣城,管轄 鄯、秦、河、渭、蘭、臨、武、洮、岷、廓、疊、宕12州行政,先後統臨洮、河源、積石等近20個軍及守捉,部隊75000人,馬10600匹,肩負著對抗吐蕃的重任。

唐代皇帝在甘肅留下石碑,碑上書法,清代學者追問,為何不是唐楷

青海貴德玉皇閣,最新觀點石堡城就在這一帶

那麼,這塊應該立在鄯州城內的石碑,為何卻在狄道呢?有人說,臨洮軍曾設於狄道。或許哥舒翰曾到過此地。但這些都很牽強。人們提出更進一步的看法,這塊碑應該是在天寶十三年制作完成,書法也是唐明皇所寫,不然碑額不會有“聖”字。兩年後發生安史之亂,碑運到狄道後,哥舒翰兵敗,碑就放置於狄道,後來被李晟所樹立。這也是為何哥舒翰紀功碑沒有到鄯州的原因。

有空了都去看看,李隆基書法是如何的牛叉,也感受那段風雲往事。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