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書法 藝術 王硯輝 宣紙 聞是書畫 2017-05-02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書法創作

書法凝聚著炎黃子孫的無窮智慧,是古老文化的結晶。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蘊藏著各民族精神、風貌。在世界藝術領域中,中國書法以獨特的造型方式和表現手法,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代表。這一寶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如何弘揚和發展,對每個中華兒女來說,責無旁貨。

書法創作是發展弘揚書法的重要途徑之一。怎麼去創作?創作出什麼樣的作品?是古老文化一中國書法弘揚發展的關鍵。是當今時代討論的一個方向,也是核心。

什麼是書法創作?縱觀歷史,書法創作最為活躍。幾千年留下來許許多多的書法作品竹簡,甲骨文,石鼓文,字貼,宣紙、綾絹上的對聯,中堂,橫幅,條幅,都成為豐富人們生活的精神食糧。是我們談討和學習借鑑的一個重要部分。

殷商時期的契刻文字就有了優美的造型,到了東漢,在《後漢書》中第一次明確提出“書藝”這個理念。書法創作的自覺意識在這一時期已經開始形成,從此書法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直延伸至今,昇華發展。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一、創作與臨帖

書法創作,必須是作者在臨摹前人優秀作品中,並掌握了一定書寫技巧手法之後才能進入的一個階段,如果沒有臨摹這一方面的基礎,無法談到“創作”二字。儘管都是用毛筆寫字,因為缺乏書法規則、法度、技巧只能叫寫字,習書,而不能稱之為書法創作。

書法創作,即帶有作者本人的自覺意識,發揮書法家個人主觀能動性的書寫,叫書法創作。書法創作不再是單純地依靠字帖而去臨寫,而是已經能夠靈活地運用和掌握書寫技巧及一般原理知識的人,能夠自行構思和安排書寫漢字書法家,才可以進入到書法創作行列來。創作是用自己的審美意識通過自己的見解行動用自己的書寫藝術手法來完成一整幅書法作品,只有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從而形成作品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才可謂之為創作。

書法的創作是一個書法家藝術性勞動的過程,是書法作品的手法表現。它通過不斷地積累,不間斷地融化貫通,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也就是說,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手跡丶墨寶》是從寫字一步一步得來的。

創作是一個書法家有了一定的書法造詣,使自己的藝術不斷向更高境界追求、邁進的過程,也是書法家借它抒情寄趣,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手法表演和心理寄託。

臨摹是書法創作的基礎,只有當臨摹達到了一定程度,揮毫自如,胸有成竹之時,便是書法創作的開始。創作是一種獨立的書法技巧。可以說臨摹是取法變法之階段,創作便是立法之階段。臨摹完全是一種依賴性的書寫,按照古人的書帖,模仿,探索,領悟,掌握別人的書法技巧。這一階段的任務是學習繼承古人的優良傳統,有了這一階段的堅實基礎,創作才能有廣闊的發展天地。創作就是讓自己的書法作品從歷史文化底蘊中走出來,具有時代精神,代表當今時代。

對於創作的獨立性,並不是人人都將它與臨摹古帖基礎聯繫在一起去考慮的。我在臨帖寫字中說到,不臨帖取得功效可能慢一點。從古至今,很少見到不臨摹就成為書法大家,或者歷史名人。何談其傳世作品的多少呢?

創作也是作者發揮獨立性書寫的一個過程。這個階段,從用筆結構,章法布白等方面,造就個人風格,建樹新的法度。從陰陽變化,點畫運動,形質神釆,心法、意境都要達到一個新的飛妖。線條是粗獷、刁野、還是潤秀、挺拔,是卑薄、空虛、還是厚重、雄健。形體是莊嚴大方、還是天真浪漫,是沉雄深穩、還是瀟灑飄逸等等,都在這一階段必須完成。這一階段是把他人的變為自己的,把古典的變成現代的一個重要時期。

現在,我們清楚的知道書法創作是建立在臨摹的基礎上的。但是,創作的本質要求創作者突破臨摹的制約,提高自身的藝術感覺能力和表現手法,這才是關鍵。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二、創作條件。

現在就創作條件簡單的說幾句。創作是書法家來完成書法作品,物質條件要比臨摹要求嚴格的多。姜白石曾經認為書法作品要具備風神條件,其中之一就是”紙筆佳” 。這和孫過庭提出的”紙墨相發”是一個道理。紙筆佳,墨精良,是書法家揮起毫來,得心應手,最能進入到創作的最佳機會;心情舒暢,環境優美,自然書寫愜意,抒發情趣暢達;情趣暢達,環境優美,是書法家激發創作靈感的前提;紙筆精良,墨韻清新,信手揮霍,是創作的重要條件,只有這樣,才具有最佳創作的心情。同時保持墨韻清新,做到勤洗硯。勤洗硯是書法創作八法之首,必備之條件。

接著是書法作品內容的選擇。內容含有兩類,一類是作者創作時的情緒內容,另一類是用來創作的文字內容。我這裡先講文字內容。 文字內容選擇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作者本人選定內容;一個方面,是書法愛好者收藏或裝飾房屋求字,指定作品內容。這兩個方面的文字內容,作者都應該能夠理解其含義。因為“書者,散也 。 欲書先散懷抱,仼情恣性,然後書之”。 在創作前,作者如果不理解其中內容含義,創作就顯得很被動蒼白。在今天,書法創作已不是在作文,而是創作書法作品。因為以書記事,文以載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初步開始創作,作品內容選擇的字數宜少不宜多,幅式宜小不宜大,目的,以便佈局,掌握結構。譬如選擇“天道酬勤”、“ 厚德載物”一類的文字內容,對初創作作品者來說,就比較容易統觀全局,容易逐字進行細緻的分析和思考,使創作順利成章。當然,這只是創作之初的一種較可行的做法。在創作能力增強之後,則必須將內容的範圍擴展開大,由少字轉入多字,由小品轉為長篇。這樣隨步前行,比較順利,容易提高效果,使創作達到應有的收穫。有的作者一開始創作就選擇幾十個字,上百字的文字內容。幅式一大,結果首尾難顧,創作起來十分勉強,這也是由於作者缺乏把握能力造成的。不過,我們也要糾正另一種現象,就是有一部分作者,總是書寫同一類型的文字內容。因為這一內容掌握得比較熟練,書寫起來得心順手。若不求其進一步發展提升,會使自己書法藝術陷入難以深造長進的錯誤道路。創作之初用這種方法來訓練自己倒無可非議,如果今後不擴大創作內容範圍,則會限制自己的發展,使自己不但得不到新的鍛鍊,而且知識貧乏。隨著藝術的不斷髮展,要是自己趕上時代的步伐,必須糾正此類滿足現狀的錯誤思想。僅寫幾幅同樣類型的書法作品,不是一個書法家的本來。真正的書法家,要不斷努力學習,加強深造,使得自己的藝術作品漸漸豐厚、雋永,還要內容豐富,學問源博,才可以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選擇好內容,進行文字書寫,是當今時代書法創作的一個環節,主流方向。過去人們是以學字作文,以文載道而用。書法僅是幫助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一種工具,一種方式。所以留於今天的作品塗改打圈的很多。而今書法不僅是侷限在交流的這種方式之中的工具了,更重要的一點,是把書法作為了一門學問藝術,專門提出來研究討論,一部分作品作為中堂、對子、四屏、六屏、條幅、橫幅等佈置房間作為裝飾品而用。還有大多一部分的作品,納入到收藏和把玩行列,供人們欣賞,慰人享樂,讓人們玩味無窮。所以選擇內容就成了主要的一個環節。以詩詞、歌賦、名言、名句為主題的內容多,以積極向上,修身養性,做人處事的題材多,以作文記亊,以文載道少了。

由於時代的不同,書法藝術的實用價值,由原來書以記亊,文以載道的主題轉入到以裝飾房屋,以生活內容為欣賞把玩收藏為主題的行列。創作要求格式相應也就變了,打圈塗改也就不存在,要求作品書面整潔,佈局均衡美觀為主。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三、相互交流,取常補短。

步入創作領域能夠獨立完成一幅作品,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創作需要不斷地發展,向更高境界攀登,就需要繼續努力。每次完成創作後,將創作好的作品懸掛於壁上,拉開一定的距離,詳細觀看,以此來發現作品不足之處。看出是作品揮毫落墨枯燥溼潤之誤,還是運筆快慢疾速之差,是章法佈局不到,還是字行距離疏密有問題等等,以便糾正錯誤,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還可以同時參照以些優秀作品,相互觀看,互相比較,從點畫長短,粗細角度,位置——分析優劣。會一目瞭然。經過參照比較,容易發現自己創作的弊病和作品不足之處。取優秀作品的長,補自己的作品之短,從而得到教益,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過自行分析、比較之後,仍然找不出自己作品的毛病、這個時候就要藉助外界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找到提升書法作品的辦法。這個辦法,一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藝術境界,二是“書外之功”的提升,即人格品德修養,學術理論知識,自我分析能力的提高等。三是進行藝術交流,向名家請教、向同行學習。因為作者本人與作品距離太近,一時看不出作品的缺點,甚至還會誤認為是優點。同時,自己的審美眼光也不可能突然提高一個層次。所以放開思路,深入一步,向外界學習是最好的辦法。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欣賞、品評,卻可以發現不少的問題,獲得意外的收穫。作者本人如果是閉門造車,不與書友互相交流,往往在很多方面作者本人是看不出來的。如作品中的敗筆,書寫方面的用墨、章法方面的佈局還會誤認為是得意之筆,優點呢!自己的錯誤和缺點難以得到糾正。只有在創作中通過相互交流,外界書友與同行的點撥,不斷提高認識能力。作品中的敗筆、錯誤、及不足之處很快就會得到修正。

一個學習寫字的人也好,或者練習創作的書法家也好,要敢於將自己的作品拿出去,虛心請教,傾聽各方面的意見,才是正確的。選擇其中的合理建議,使創作中的毛病逐漸改掉,正確地提高創作技巧,不斷加強發展,使書法藝術交流發揮應有的效果,使自己的書法創作功底相應豐厚、作品更加雋永。

創作的進步除了上述兩個方面,作者還必須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眼高”是很重要的。一位作者勤勉地臨摹、勤勉地創作,可以達到技巧嫻熟、功力深厚的程度。但要全面提高,光靠書寫臨帖是不夠的。要借大地之靈氣,山河之秀氣,日月明和之氣等。以大自然的靈氣,陶冶自己的情操。作者不能以閉門勤寫為滿足,除過經常相互交流書藝外,還需要研讀品賞優秀作品和學友之間,互幫互學就比自己苦思冥想要來得快,更有效。所以我們說,書法創作要做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經常研讀優秀作品,就可以領悟創作方式的妙處所在;經常參與交流活動,又可從中獲得新的信息,眼界逐漸開闊,暢遊新的感受萌生,對於創作水平提高發展,其意義和效果都是不可低估的。

四、創作應注意的弊端。 書法創作需要作者本人獨立思考和自我主見。從內容選擇到謀篇佈局都由作者自己決定,更多地方要帶著作者夲人自己的審美觀點去完成,因此會出現不少的弊病,需要我們防止發生和糾正。一般常見的,是不少作者因臨摹條條框框的束縛,開始創作放不開手腳,書寫起來規規矩矩,受到約束和限制。思想不大膽,用筆就不撥辣,不靈活。作品僵死呆板,變化不多,和臨摹不分上下。有的缺少作者本人的個性風格,缺乏時代的創新價值觀。有的欠天真爛漫,缺少氣勢、韻味。只有多寫多練,培養離開摹本,獨自創作的能力和技巧,多提高發揮自己意識觀念,以取得完美的效果和收穫。

有些作者,只求任意發揮,不顧法度準繩。有的作者認為臨摹時主要是規規矩矩地按字貼來寫,創作就應該放開手腳,無矩無束,力求奔放,失掉嚴謹規範,拋棄穩妥端莊。有的作者認為創作是以發揮個性為主,有意張揚誇大筆勢,並將其強調到不合適的程度等等。由於各種原因的存在,臨時發揮多帶有隨意想法,缺乏法則的制約,是其聚墨而沒有意義,放筆而不成字形,是創作走上歧途。譬如忽視用筆的精到,為了追求所謂的氣勢,使其用筆草草,隨便揮灑,結果敗筆滿紙,成了沒有審美價值的胡亂抒發。不是作品亂字一堆,就是寫的太滿、太緊,使人感到擁擠、沉悶。不是無章就是過分誇大;不是漏白就是湧抱;不是飄浮就是呆板。究其原因,是作者經驗少,缺少全局安排能力。

還有些作者為了追求結體的新異,任意拆散字的結構方式,使之顛仆不穩,或使之變形怪異,忽視了結構平正的穩定性。有的作者,一味地求險求絕,結果使整幅作品在結構安排上醜陋多怪、不合情理,造作痕跡明顯,使得作品錯字、漏句、掉字等,用字不規範,還出現自行造字的現象。

書法創作同樣需要法則的制約,創作的發揮也是在此制約下進行的。初學創作,必須使作品先合法度,然後在熟練程度上找出創新的規律和方式,這樣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書法創作沒有盡頭,道路遙遠漫長,活一生,學一生,無他法捷徑。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王硯輝

王先生,名雲,字硯輝,號三水,陝西省旬邑縣王家村人(旬邑縣,舊稱三水,先生以此為號)。王硯輝先生是我國自學成材的著名農民書法家,他大半生在書法道路上辛勤耕耘,執著追求。他的書法造詣極深,為熟知他的人所歎服。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書法創作理念

關於書法創作,我曾前面講的很多,這裡不贅述。總之,規範總合以法頒佈天下,同遵共守為法。書法就是以循法為美的一門藝術學問。在藝術這個範疇裡有學法、破法、立法三個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個性的不同,書法藝術同樣有守有破又有立。守正確的,破錯誤的,破不適應自己的個性和潮流;立適應時代潮流和適應自己個性的東西,這就是當今一個書法家的使命。

一個真正下苦功習字,鑽研書法的人,把漢字從不會學到會寫,從開始無法寫到有法時,再從有法寫到自己感覺無法這個階段,正如眾多書家所說,即為之真法。因為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達到形、神、韻的有機統一。所以,揮毫用筆自然無拘無束,才會感覺無法。實際是把別人的法度已經潛移默化成自己的法度了。這也是學法、變法與立法的一個成熟過程。成熟後,自己揮毫能自然靈活運用,因此感覺沒有法了。實際,這才是真法、活法。其書法作品也別具一番風韻。

書法的發展與時代主流是分不開的,書法的創新與一個書法家本人的素質有著蜜切的關係。一個書家要是自己的作品,達到登峰造極的頂點,既要吸收時代風雲的變化,有要加強自身的學識修煉。所以,只有認真刻苦耕耘,不懈努力創作才會做到。只要做到這一點,書家之魄力別具一格。

一、合理佈局,一氣呵成。

書法創作不單純是追求結構美的一門藝術,其色調,格局,動態,布白等都得俱備,其中精氣神才是最重要的環節。

書法的線條美,意境美,和諧美與天然美才是中國書法的特點。作品的外在美主要表現在結構、章法、和理佈局方面。一般分方格字和參差錯落不齊大小不依的兩種方式。方格字宜楷書和行楷之用。參差錯落不齊,大小不等方式,宜行書和草書佈局。無論是哪一種都不能死搬硬套,像木偶一樣擺放,而要靈活運用。字大字小,筆畫的粗細搭配要恰到好處。如筆畫多的字要用筆細,字可寫大而不顯其大,筆畫少的字可以用筆粗,寫小而不顯其小。間隔距離相互照應,和諧為妙。

參差不齊與大小錯落不等的方式佈局,一般有行與行之間,字與字之間,畫和畫之間和一整幅之間的參差不齊和大小不等的錯落。分別有遠近、疏密、大小、高低等,這些,均以自然為妙,才稱得起佳作。 在書法創作上,每一個書法家,都在充分地發揮著自己的特長和主觀能動作用,表現出的作品,隨著時代變遷和作者自己本人的個性,其作品的面目,各盡不相同。千變萬化,各領風騷。但一般要求,一幅作品不論是篇幅大小,文字長短,其作品給觀者的一個感覺,不雜亂,不拖泥帶水,從頭到尾一氣寫成,一韻貫通。

何謂之氣韻貫通?前面已經敘述過了,這裡僅從一幅書法作品來說,如行與行之間的距離,遠近分佈;字與字之間的錯落,上下、大小不一的連接;畫與畫之間的粗細、長短,間架結構等。這些都有它力求奔放的一面,又有急於收斂的一筆。是緊斂於伸展,還是慢收於狂放,都具備強有力的輻射之勢,貫通之氣,連接之處。是中鋒直落,還是側鋒直入,都必須得其自然,前後篇章照應,整幅和諧。是結體險絕與平正,還是墨色溼潤與乾枯,濃與淡;是筆畫出其不意,還是平常貫通或者點線連接;或者用誇張之筆,飛躍取勢,還是波尾強煞,都必須從起點到最後收尾,是一個符號,一個韻律。給人感覺行筆有緒,頓之有理,起收自然。為之不雜亂,為之一氣呵成。

一幅作品,結構於佈局,從整幅篇章來說,有它自己的獨特之點,也有著共性之處。一個字的筆畫延伸有著不同的變化手法。畫多處愈細,畫少處愈粗,畫短處緊收,畫長處放而狂奔。筆畫起收依情順勢,大膽潑辣。如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是從逸生變,還是曲直轉折,是行與行之間距離寬窄分佈,還是字與字之間株距疏密擺放,都必須依照結構佈局和大小錯落而定。從作品開始的第一筆到收尾的最後一筆,使其作品的率意與灑脫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其作品的筆法能從八面透鋒中讓人感到,如千里陣雲,沉著痛快。使正與側,使仰與偃,向背與相揖,轉折與頓挫,形成超逸飄然之風,連貫之氣。如蛟奔騰,跌漲起伏,順勢而遊之,自然為妙。一波三折,突出千變萬化之妙藏;疾澀結合,極盡翰墨之韻味。五顏七彩十色,表現出一幅和諧完整的書法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從頭結尾,一韻形成。

作品創作時,由於要求運筆、落墨千變萬化,是其作品有活力,天真爛漫不死搬硬套。許多作者都有一個錯覺,就是在創作時有意識地把一個字的筆畫,寫得有楷書的一筆,又有隸書的一筆,甚至連篆書的筆畫都摻在一個行書字裡邊去寫,出現了一個字整體搭配不諧調。這些不要說,還有的一些作者在一整幅作品中,寫幾個隸書的字,接著再寫幾個行書字,有的還加幾個字不像字,畫不像的怪形鬼壯,甚至連篆書也摻進來寫幾個等等。給人的感覺雜亂無章,無法去談一氣呵成。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二、要敢破敢立﹕書法作品的創作只有敢破才會有立,才能創作出好的、優秀的作品來。但破要有破的機會,立要有立的標誌。不是一句話就可以破或者就可以立了。一個書法家在創作上,必須建造多元素的知識。把文學與人格修養同書法理論相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創作思想觀念,進一步充實書法藝術的內涵力。是書法藝術從深度、廣度都得到發展,是作品更加清雅、高貴有影響力。這才是締造激發一個書法家真正成長標準。創作作品的條件,只要具備了這樣的索質與基因,雖然書法藝術功底暫時還不深,也可以創作出如意的作品。

功底也是極其重要的、密不可缺少的。只有堅持做到不減斷的書寫和常年的勤奮努力,終有一天會取得理想成就。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繡花針。會有一日¨一鳴驚人¨。

書法中的文字與內容是以文學作品為基礎的,即便一幅作品僅僅一兩個字,也滲透著書家的選擇和認識水平。文學修養高低是考核一個書法家的才能、學識、修養素質的主要因素。一個書法家在藝術創作方面,應該全面發展。遇到創作問題時才會進行全盤決策。

開始創作,應選擇與自己筆調相同,風格相近的詩文作為創作內容進行創作,相應比較容易成功。也順理成章。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在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上就難以判斷、處理,經常會出現相悖相逆的現象。有的作品雖見功力,卻錯別字屢見或張冠李戴而不自知,有的作者對文學內容無所認識、禮節,拈來便寫,如同抄寫,以至於整體作品乾巴生硬,沒有激情、神采。是書法作品有形而無神,只見墨跡不見精神,只有篇章沒有意境趣味。難以達到書法作品最佳的境界,形神兼備的效果。

三、取長補短。一個書法家不僅要學習法帖,還需要學習古典書法理論、書法美學、書法史,以及與書法有關的其他邊緣學科。只有這樣,才會是一個書法創作者進入更高層次的境界。進入到高水平的創作者,不僅要有起碼的文字水平,更重要的是人品、道德、學問、等綜合素質修養。同時,還要樹立理解、融匯、貫通,乃至消化的知識。只有理解了才會融化,只有融匯消化了,才會立意創新。有了立意創新的基礎,才能做到敢於破。有破就有立,立就在其中了。

在書法創作上,只有把他人的法度技巧觸匯、貫通後,才能轉變為自己的法度技巧。做到這一點,不但要有良好的創作思想和深厚的文學知識做墊底,還需要一個漫長的不斷的勤奮努力的過程。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談何容易!

由於古典書論、美學論著,大都是以直覺思維的方式來進行的,以文言文為主的繁體字作論述。很少留下有循序思維的軌跡,很少有簡化字和白話文的範本。有些妙語精萃、玄言警句的含意,只有具備充實文學修養的人,才可能深味和感悟。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所以,提高文學修養,加強深厚的知識能力,將會直接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和創作。對鑑定和欣賞書法藝術有一定的幫助,也關係到立意、創新的大問題。書法創作過程中離不開鑑賞的襄助,創新離不開文化修養。人們總是通過鑑賞來認識優劣。通過優劣對比才會立意創新。只有讀懂前人的書法作品,才能逐漸放棄自己創作中的不足。

鑑賞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創作勝敗與成功的大事,創作者沒有文化修養怎麼去鑑賞一幅作品的好壞呢?如果連作品的好壞都分不清楚,何談立意創新呢?

要除掉被表皮的現象所迷惑,創作者就得學習。如果書法史是一張大網,那麼每一件優秀作品都如同其中的網眼,它們是相互交織著、拉扯著的,要解開其中的關係,都需要文學修養。具有高層次文學修養的書法家,博識多通、舉一反三,才能產生切中腠理得見解,提高對書法語言的領會程度,從而取得書法中的意境、妙法,正確地做到敢破敢立,使書法作品達到立意、創新。

從張旭的《古詩四帖》、中,我們可以看到線條流動的豪放,筆掃千軍的陣勢,作者在高度興奮中極大地超越了現實秩序規範,像是劃破長空的鳴鏑,又像是急流狂奔直下的飛瀑,難以阻遏。懷素的《自敘帖》、楊凝式的《神仙起居法》中,我們從中分別領略到線條的流動、豪放、不羈,筆掃殘雲,勢不可擋。特別是唐¨懷素¨的《自敘帖》,長達七百餘字,卻一氣呵成。作品中的勾挑、轉折連續不斷。苑轉連綿的線條,穿梭有度,令人目不暇接,讓廣大同仁愛好者讚歎!是欣賞者都深深地為之動容。唐李頎有詩《贈張旭》稱道:“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酒素壁,揮筆如流星”。又說:“左手持蟹螯,右手持丹經,瞪目視霄漢,不知醉與醒”。濡墨而書,形萬變,神窮奇,妙不可測。而論述懷素創作狀態的則更多,唐魯收《懷素上人草書歌》中寫道:風聲吼烈隨手起,龍蛇迸落空壁飛。連拂數行勢不絕,藤懸查蹙生奇節。劃然放縱驚雲濤,或時頓挫縈毫髪。自言婉轉無所拘,大笑羲之用陣圖……又如戴叔倫《懷素上人草書歌》中寫道:“馳豪驟墨劇奔駟,滿坐失聲看不及。心手相師勢轉奇,詭行怪狀翻合宜”等,千古傳頌。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鐵畫銀勾王羲之書法,旋風聚雨唐懷素筆意,多美的意境。

明代祝枝山、徐渭更是典型的狂態藝術家。豪蕩不羈,不拘禮法,眼空千古,獨立於當世。他們的許多狂草作品都是在這種狀態下產生而完成的。因此,世人稱此類為浪漫主義書家。我們不妨對這種創作狀態做一番還原思維:在書法家的創作過程中,肯定積蓄不同的感受和情緒在內,平日壓抑、鬱積而尋找不到渲洩的突破口。其中自然包含著封建禮法對當時書家的制約,對創作的控制,但他們卓越的創作能力不斷地與這些制約在碰撞、撕扯,尤其在掌握了嫻熟的技巧之後,總是企盼按照自我的心理運作規律來構築書法意境。這些都意蘊在破於立之中。經過常期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流傳給我們,成為我們學習取經的典範。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