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對聯兩副

書法 康有為 藝術 包世臣 集雅齋 集雅齋 2017-09-26

康有為對聯兩副

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人。他是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而他在書法藝術方面的成就,絕不比他在政治舞臺上的作為遜色。他是繼阮元、包世臣後又一大書論家。他於光緒十五年(1889)所著的《廣藝舟雙楫》,是一部從理論上全面系統總結碑學的著作。

康有為對聯兩副

側身獨立七言聯 紙本,每聯縱150釐米,橫39釐米,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康有為對聯兩副

追頡扶和五言聯 紙本,每聯縱128釐米,橫30釐米,現藏於上海朵雲軒

此書提出“尊碑”之說,認為“古今之中,惟南碑與魏為可宗”,並列出其“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他大力推崇漢魏六朝碑學,大肆鼓吹“尚碑”意識,造就一代風尚,對碑派書法的興盛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書中的“卑唐”之論,對帖學的全面否定,將有唐數百年來的書家創作一筆抹殺,實屬偏激。

康有為的書法創作實踐並未能像他的書學思想—樣光芒四射,碑學的養分他只是吸收了一部分。他早年從學帖入手,後用包世臣之法臨碑,對《石門銘》和《爨龍顏》用功尤深,同時參以《經石峪》和雲峰山諸石刻。書寫上以平長弧線為基調,轉折以圓轉為主,長鋒羊毫所特有的粗茁、渾重和厚實效果在他書作中有很好的體現。這種風格迥異於趙之謙的頓方挫折、節奏流動,也不同於何紹基的單一圓勁、少見枯筆。就創作形式上來說,康有為的書法以對聯最為精彩,具有氣勢開張、渾穆大氣的陽剛之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