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

文/林英明

大明王朝是風雲激盪的朝代,社會政治的動盪直接反映到書法實踐上,明朝前後期分別形成了“注重法度”和“力矯積習”的兩種涇渭分明的書學思潮。

"

文/林英明

大明王朝是風雲激盪的朝代,社會政治的動盪直接反映到書法實踐上,明朝前後期分別形成了“注重法度”和“力矯積習”的兩種涇渭分明的書學思潮。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明代書法是繼宋、元帖學之後的又一發展階段。明代歷朝皇帝和外藩諸王大都愛好書法,因此叢帖匯刻之風尤甚。明初,朱元璋為了表示其帝王的正統地位,提出“一洗胡元之舊”的政策,思想上以儒學為宗,文網嚴酷,提倡文藝為儒學、統治者服務。明成祖時期編纂的《性理大全會通》裡的《字學》一節裡專門集錄了宋儒朱熹、程顥、張載的論書語錄,從程朱理學的角度來觀照書法的審美。提倡“字字存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把書法的法度與儒家的人品結合起來衡量書法的審美標準。把書法的實用性視為“大用”,藝術性視為“小用”,並對書法作了相應的規定,如:“烏、光、方”——墨色黑,光潔,造型方。文人科舉考試時要求寫實用的規範的字體,在這種觀念的制約下“臺閣體”產生了。

"

文/林英明

大明王朝是風雲激盪的朝代,社會政治的動盪直接反映到書法實踐上,明朝前後期分別形成了“注重法度”和“力矯積習”的兩種涇渭分明的書學思潮。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明代書法是繼宋、元帖學之後的又一發展階段。明代歷朝皇帝和外藩諸王大都愛好書法,因此叢帖匯刻之風尤甚。明初,朱元璋為了表示其帝王的正統地位,提出“一洗胡元之舊”的政策,思想上以儒學為宗,文網嚴酷,提倡文藝為儒學、統治者服務。明成祖時期編纂的《性理大全會通》裡的《字學》一節裡專門集錄了宋儒朱熹、程顥、張載的論書語錄,從程朱理學的角度來觀照書法的審美。提倡“字字存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把書法的法度與儒家的人品結合起來衡量書法的審美標準。把書法的實用性視為“大用”,藝術性視為“小用”,並對書法作了相應的規定,如:“烏、光、方”——墨色黑,光潔,造型方。文人科舉考試時要求寫實用的規範的字體,在這種觀念的制約下“臺閣體”產生了。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

文/林英明

大明王朝是風雲激盪的朝代,社會政治的動盪直接反映到書法實踐上,明朝前後期分別形成了“注重法度”和“力矯積習”的兩種涇渭分明的書學思潮。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明代書法是繼宋、元帖學之後的又一發展階段。明代歷朝皇帝和外藩諸王大都愛好書法,因此叢帖匯刻之風尤甚。明初,朱元璋為了表示其帝王的正統地位,提出“一洗胡元之舊”的政策,思想上以儒學為宗,文網嚴酷,提倡文藝為儒學、統治者服務。明成祖時期編纂的《性理大全會通》裡的《字學》一節裡專門集錄了宋儒朱熹、程顥、張載的論書語錄,從程朱理學的角度來觀照書法的審美。提倡“字字存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把書法的法度與儒家的人品結合起來衡量書法的審美標準。把書法的實用性視為“大用”,藝術性視為“小用”,並對書法作了相應的規定,如:“烏、光、方”——墨色黑,光潔,造型方。文人科舉考試時要求寫實用的規範的字體,在這種觀念的制約下“臺閣體”產生了。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北魏時就有“館閣”之名,而“館閣”之實則起於後樑。宋葉夢得在《石林燕語》卷中有述:“樑遷都汴,貞明中始於右長慶門東北,設屋十餘間,謂之三館,蓋昭文、集賢、史館也——端拱中,始分三館書萬餘卷別為祕閣命李至兼祕書監,宋泌兼直閣,杜泌兼校理,三館與祕閣始合為一。”故謂之“館閣”。可見,館閣體的發展有很深的體制基礎。

"

文/林英明

大明王朝是風雲激盪的朝代,社會政治的動盪直接反映到書法實踐上,明朝前後期分別形成了“注重法度”和“力矯積習”的兩種涇渭分明的書學思潮。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明代書法是繼宋、元帖學之後的又一發展階段。明代歷朝皇帝和外藩諸王大都愛好書法,因此叢帖匯刻之風尤甚。明初,朱元璋為了表示其帝王的正統地位,提出“一洗胡元之舊”的政策,思想上以儒學為宗,文網嚴酷,提倡文藝為儒學、統治者服務。明成祖時期編纂的《性理大全會通》裡的《字學》一節裡專門集錄了宋儒朱熹、程顥、張載的論書語錄,從程朱理學的角度來觀照書法的審美。提倡“字字存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把書法的法度與儒家的人品結合起來衡量書法的審美標準。把書法的實用性視為“大用”,藝術性視為“小用”,並對書法作了相應的規定,如:“烏、光、方”——墨色黑,光潔,造型方。文人科舉考試時要求寫實用的規範的字體,在這種觀念的制約下“臺閣體”產生了。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北魏時就有“館閣”之名,而“館閣”之實則起於後樑。宋葉夢得在《石林燕語》卷中有述:“樑遷都汴,貞明中始於右長慶門東北,設屋十餘間,謂之三館,蓋昭文、集賢、史館也——端拱中,始分三館書萬餘卷別為祕閣命李至兼祕書監,宋泌兼直閣,杜泌兼校理,三館與祕閣始合為一。”故謂之“館閣”。可見,館閣體的發展有很深的體制基礎。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沈度

館閣體應運而生,到了明清尤盛。沈括《夢溪筆談》雲:“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也。”其產生的直接原因,是當時詔求四方善士寫外製,又詔簡尤善者於翰林寫內製,故大批善書者被徵入宮,主要職責是繕寫誥敕、詔命、玉牒、冊寶,以及宮殿的匾額、城坊等。如卷目浩繁、繕寫工整的《永樂大典》3億7千萬字,都是宮廷書手們用官用的楷書檯閣體一筆一畫抄寫出來的。這3億多字在編纂時兩千多人連編帶抄用了5年時間;定稿後清抄,也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完成。平均每天要抄50萬字之多。這是書法史上出現的前所未有的臺閣體和臺閣書法家之肇端。

"

文/林英明

大明王朝是風雲激盪的朝代,社會政治的動盪直接反映到書法實踐上,明朝前後期分別形成了“注重法度”和“力矯積習”的兩種涇渭分明的書學思潮。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明代書法是繼宋、元帖學之後的又一發展階段。明代歷朝皇帝和外藩諸王大都愛好書法,因此叢帖匯刻之風尤甚。明初,朱元璋為了表示其帝王的正統地位,提出“一洗胡元之舊”的政策,思想上以儒學為宗,文網嚴酷,提倡文藝為儒學、統治者服務。明成祖時期編纂的《性理大全會通》裡的《字學》一節裡專門集錄了宋儒朱熹、程顥、張載的論書語錄,從程朱理學的角度來觀照書法的審美。提倡“字字存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把書法的法度與儒家的人品結合起來衡量書法的審美標準。把書法的實用性視為“大用”,藝術性視為“小用”,並對書法作了相應的規定,如:“烏、光、方”——墨色黑,光潔,造型方。文人科舉考試時要求寫實用的規範的字體,在這種觀念的制約下“臺閣體”產生了。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北魏時就有“館閣”之名,而“館閣”之實則起於後樑。宋葉夢得在《石林燕語》卷中有述:“樑遷都汴,貞明中始於右長慶門東北,設屋十餘間,謂之三館,蓋昭文、集賢、史館也——端拱中,始分三館書萬餘卷別為祕閣命李至兼祕書監,宋泌兼直閣,杜泌兼校理,三館與祕閣始合為一。”故謂之“館閣”。可見,館閣體的發展有很深的體制基礎。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沈度

館閣體應運而生,到了明清尤盛。沈括《夢溪筆談》雲:“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也。”其產生的直接原因,是當時詔求四方善士寫外製,又詔簡尤善者於翰林寫內製,故大批善書者被徵入宮,主要職責是繕寫誥敕、詔命、玉牒、冊寶,以及宮殿的匾額、城坊等。如卷目浩繁、繕寫工整的《永樂大典》3億7千萬字,都是宮廷書手們用官用的楷書檯閣體一筆一畫抄寫出來的。這3億多字在編纂時兩千多人連編帶抄用了5年時間;定稿後清抄,也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完成。平均每天要抄50萬字之多。這是書法史上出現的前所未有的臺閣體和臺閣書法家之肇端。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

文/林英明

大明王朝是風雲激盪的朝代,社會政治的動盪直接反映到書法實踐上,明朝前後期分別形成了“注重法度”和“力矯積習”的兩種涇渭分明的書學思潮。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明代書法是繼宋、元帖學之後的又一發展階段。明代歷朝皇帝和外藩諸王大都愛好書法,因此叢帖匯刻之風尤甚。明初,朱元璋為了表示其帝王的正統地位,提出“一洗胡元之舊”的政策,思想上以儒學為宗,文網嚴酷,提倡文藝為儒學、統治者服務。明成祖時期編纂的《性理大全會通》裡的《字學》一節裡專門集錄了宋儒朱熹、程顥、張載的論書語錄,從程朱理學的角度來觀照書法的審美。提倡“字字存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把書法的法度與儒家的人品結合起來衡量書法的審美標準。把書法的實用性視為“大用”,藝術性視為“小用”,並對書法作了相應的規定,如:“烏、光、方”——墨色黑,光潔,造型方。文人科舉考試時要求寫實用的規範的字體,在這種觀念的制約下“臺閣體”產生了。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北魏時就有“館閣”之名,而“館閣”之實則起於後樑。宋葉夢得在《石林燕語》卷中有述:“樑遷都汴,貞明中始於右長慶門東北,設屋十餘間,謂之三館,蓋昭文、集賢、史館也——端拱中,始分三館書萬餘卷別為祕閣命李至兼祕書監,宋泌兼直閣,杜泌兼校理,三館與祕閣始合為一。”故謂之“館閣”。可見,館閣體的發展有很深的體制基礎。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沈度

館閣體應運而生,到了明清尤盛。沈括《夢溪筆談》雲:“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也。”其產生的直接原因,是當時詔求四方善士寫外製,又詔簡尤善者於翰林寫內製,故大批善書者被徵入宮,主要職責是繕寫誥敕、詔命、玉牒、冊寶,以及宮殿的匾額、城坊等。如卷目浩繁、繕寫工整的《永樂大典》3億7千萬字,都是宮廷書手們用官用的楷書檯閣體一筆一畫抄寫出來的。這3億多字在編纂時兩千多人連編帶抄用了5年時間;定稿後清抄,也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完成。平均每天要抄50萬字之多。這是書法史上出現的前所未有的臺閣體和臺閣書法家之肇端。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應該說,臺閣體書法,是以當時朝廷最為推崇的歐(陽詢)、趙(孟頫)體為基礎,不斷隨科考需要發展而推行的楷體書寫樣本。歐陽詢和趙孟頫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自然不容撼動,但強行力推一種書體,對有才華的書法家來說,無疑是無形的束縛,有悖於帖學書法抒發性情的需要。從另一方面著眼,由於強調了書寫的法度和規範,強調楷書的共性,即美觀、整潔、大方,加上朝廷的倡導,對結體用筆等要求謹嚴,若僅從基本功要求的角度看實也促進了明代書法的繁榮。其時,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盛行,整個明代前期書體以行楷居多,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士子為求幹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謹嚴,因故反倒使書法缺乏生氣,失去了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當然,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館閣體”亦有高手,所謂“高手”,就是能把楷書的勻淨寫到極致的同時,又糅合了自己的一點“意趣”。

但從成化、弘治時期開始,一直到明代中晚期,文藝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先是王陽明心學的出現,到泰州學派的興起,李贄“童心說”的崛起以及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性靈說”的張揚,鼓舞士人衝破儒學的道德規範的束縛。反映到書法上的反對擬古風氣,主張變古創新、獨抒性靈,衝破一切陳規舊習,體現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

在這股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變革思潮的衝擊下書法受到了強烈的影響。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能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滿紙菸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璐等。而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明代書法的帖學繁榮直至晚明,發生了新的變化,臺閣體書法也隨著朝廷的衰落腐敗而約束日弛,日益失去往日雍容遒麗的風範,逐漸為“獨抒性靈”的個性解放思潮所取代。#筆墨千秋#

(作者: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副理事長,泉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

文/林英明

大明王朝是風雲激盪的朝代,社會政治的動盪直接反映到書法實踐上,明朝前後期分別形成了“注重法度”和“力矯積習”的兩種涇渭分明的書學思潮。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明代書法是繼宋、元帖學之後的又一發展階段。明代歷朝皇帝和外藩諸王大都愛好書法,因此叢帖匯刻之風尤甚。明初,朱元璋為了表示其帝王的正統地位,提出“一洗胡元之舊”的政策,思想上以儒學為宗,文網嚴酷,提倡文藝為儒學、統治者服務。明成祖時期編纂的《性理大全會通》裡的《字學》一節裡專門集錄了宋儒朱熹、程顥、張載的論書語錄,從程朱理學的角度來觀照書法的審美。提倡“字字存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把書法的法度與儒家的人品結合起來衡量書法的審美標準。把書法的實用性視為“大用”,藝術性視為“小用”,並對書法作了相應的規定,如:“烏、光、方”——墨色黑,光潔,造型方。文人科舉考試時要求寫實用的規範的字體,在這種觀念的制約下“臺閣體”產生了。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北魏時就有“館閣”之名,而“館閣”之實則起於後樑。宋葉夢得在《石林燕語》卷中有述:“樑遷都汴,貞明中始於右長慶門東北,設屋十餘間,謂之三館,蓋昭文、集賢、史館也——端拱中,始分三館書萬餘卷別為祕閣命李至兼祕書監,宋泌兼直閣,杜泌兼校理,三館與祕閣始合為一。”故謂之“館閣”。可見,館閣體的發展有很深的體制基礎。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沈度

館閣體應運而生,到了明清尤盛。沈括《夢溪筆談》雲:“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也。”其產生的直接原因,是當時詔求四方善士寫外製,又詔簡尤善者於翰林寫內製,故大批善書者被徵入宮,主要職責是繕寫誥敕、詔命、玉牒、冊寶,以及宮殿的匾額、城坊等。如卷目浩繁、繕寫工整的《永樂大典》3億7千萬字,都是宮廷書手們用官用的楷書檯閣體一筆一畫抄寫出來的。這3億多字在編纂時兩千多人連編帶抄用了5年時間;定稿後清抄,也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完成。平均每天要抄50萬字之多。這是書法史上出現的前所未有的臺閣體和臺閣書法家之肇端。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應該說,臺閣體書法,是以當時朝廷最為推崇的歐(陽詢)、趙(孟頫)體為基礎,不斷隨科考需要發展而推行的楷體書寫樣本。歐陽詢和趙孟頫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自然不容撼動,但強行力推一種書體,對有才華的書法家來說,無疑是無形的束縛,有悖於帖學書法抒發性情的需要。從另一方面著眼,由於強調了書寫的法度和規範,強調楷書的共性,即美觀、整潔、大方,加上朝廷的倡導,對結體用筆等要求謹嚴,若僅從基本功要求的角度看實也促進了明代書法的繁榮。其時,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盛行,整個明代前期書體以行楷居多,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士子為求幹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謹嚴,因故反倒使書法缺乏生氣,失去了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當然,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館閣體”亦有高手,所謂“高手”,就是能把楷書的勻淨寫到極致的同時,又糅合了自己的一點“意趣”。

但從成化、弘治時期開始,一直到明代中晚期,文藝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先是王陽明心學的出現,到泰州學派的興起,李贄“童心說”的崛起以及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性靈說”的張揚,鼓舞士人衝破儒學的道德規範的束縛。反映到書法上的反對擬古風氣,主張變古創新、獨抒性靈,衝破一切陳規舊習,體現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

在這股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變革思潮的衝擊下書法受到了強烈的影響。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能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滿紙菸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璐等。而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明代書法的帖學繁榮直至晚明,發生了新的變化,臺閣體書法也隨著朝廷的衰落腐敗而約束日弛,日益失去往日雍容遒麗的風範,逐漸為“獨抒性靈”的個性解放思潮所取代。#筆墨千秋#

(作者: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副理事長,泉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臺閣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強調書法的森嚴法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