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書法講究結字、用筆、章法以及形式感,有了好的用筆、結字和章法後,還要有形式感。形式感不單單指的是章法,而是由章法所帶來的延伸,比如形式構造中的疏密、開鬆、洞達等,也就是說,我們在安排章法時,還應當考慮更深一個層次的章法佈置,有了這些內容後,書法則會更為老辣,更富有深趣。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古人對深趣的描述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家袁昂在他所著的《古今書評》中,對漢代書法家蔡邕的書法家作了如下評述:

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謂鍾繇書意氣密麗,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行間茂密,實亦難過。

這裡提出了書法形式中的兩個用詞:洞達和茂密。洞達是指對事物看得很透徹,理解得很清楚,用在書法中是指字形通順,豁達開朗。茂密是指植物生長得茂盛而繁密,書法中的茂密是指行間的筆畫茂密,有開闊之勢。清代學者劉熙載在他的《遊藝約言》中引用了袁昂的話,又對洞達作出了進一步的解釋: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蔡邕洞達,鍾繇茂密。餘謂兩家之書同道,洞達正不容針,茂密正能走馬。此當於神者辨之。

他認為,前者字形洞達豁暢,但有密不容針之趣;後者行間茂密,卻有空闊走馬之境。洞達既然是開闊之意,茂密也是密集的意思,何來洞達之間可走馬、茂密之間不容針?這就是書法中的深趣。為此他又對這些趣味作出瞭解釋:

論書者曰蒼、曰雄、曰秀。餘胃更當益一"深"字。凡蒼而涉於老禿,雄而失於粗疏,秀而入於輕靡者,不深故也。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他認為書法風格有"蒼勁"、"雄渾"、"秀美"之分,但這些審美品格都離不開一個"深趣",缺少"深趣"則可能陷於另一個極端。這裡所說的深趣,應當是由形式感所構成的"洞達、茂密"所構成的。

由此我們知道了書法中的那些風格構成都是由形式感所帶來的,而形式感審美之趣則是它的"洞達"和"茂密"。這些都是章法在書寫中的巧妙安排。

深趣在書法中的表現形式

書法中的深趣首先是從它的"意"開始的,"意"到了,趣就自然有了。古人在追求漢字書寫"趣味"的時候,除了要注意它們書寫時的點畫關係外,還很注重其中的意趣。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從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留下的只言片句的書論來看,他應當是第一個提出書法"趣味"的書法家,並且是這麼做的。唐代書法家張彥遠在他所著的《法書要錄》中記載了王羲之的論說:

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

王羲之對自己的所寫的一點一畫都有一種意味感到很滿意,這些是用語言難以表達的,這是一種更為抽象的說法,不像以前索靖所寫的"銀鉤蠆尾"那樣的象形效果,它什麼也不像,但趣味十足,這就是書法中的意趣,也是王羲之從點畫效果上表現出來的藝術審美。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曾說鍾繇書法"元常不草,而使轉縱橫。"意思就是說,鍾繇雖然不寫草書,但所寫的楷書一樣具有靈動之氣,自然的氣息貫通,讓人感覺到像草書那樣的流暢、自然。孫過庭這樣的描述是從鍾繇楷書的氣息上來說的,當然,這些都離不開點畫、字形的意味之趣。

北宋後期的書法家米芾特別注重書寫中的形式構成問題,他認為,"鋒勢"、"筆勢"等都是給書法章法和形式所帶來影響的重要因素,而最為關鍵的是筆畫的安排和字形構造問題,會使書法走向兩種極端,安排得好了,書法就有"自然真率"的效果。他在所著的《海岳名言》中對一個漢字"三"作出的解釋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三"字三畫異,故作異。重輕不同,出於天真,自然異。

這裡舉了一個"三"字的寫法,雖然都是三個橫畫,但三個筆畫中有長短、輕重、方向的不同,因此在書寫中,就要按照這三個特點去寫,這樣的效果就是一種"自然真率",否則,就像我們當代所寫的美術字無疑。

關於字形構造問題,應當要突出其中的一些主次關係,以便更好地表現出它們形式上的矛盾要求。劉熙載在《遊藝約言》中是這樣說的:

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餘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餘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畫家在作山水畫時,其中必有一個主峰,而其它的山峰都是為主峰的一個陪襯;寫字的人也是一樣,每個字中都有一個主筆,其它的筆畫都是這個主筆的輔助,如果主筆寫得不到位,則其它筆畫就是失敗的,這個原理是歷來書家必須要掌握的。劉熙載的這個說法,正好是對書法中的點畫關係進進行了表述,恰恰說明形式感在點畫一開始的構成要求,這些要求經過推敲、斟酌後就會有一定的"趣意",否則只能是平平庸庸的。

深趣的實現方法

對於章法的問題,前人很少發表看法,原因是在於古人一般都是注重書寫的實用性,在寫字時只看重字的點畫、寫法、結字等,而不會主動去考慮它的章法形式問題。比如在寫手札、抄寫文稿時,無法預知它們的字數多少,更不去想整體章法和形式怎麼安排了。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但是,以北宋蘇東坡為核心的書家們,在書法的意趣及書韻問題上的看法形成以後,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可。蘇東坡認為"意"就是書家的主觀思想,他最為有名的一句話是: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他要求書家們在寫字時,既要遵從前人的法度,但也不能忽視自己的主觀感受,要從一點一畫上做起,而不能拘泥這些,只要能達到洞達、疏密的"書意"即可。

北宋書法家黃庭堅則從用筆上對書法中的"質"作出了自己的判斷,他在《山谷老人刀筆》中說到: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筆法雖欲清勁,必以質厚為本。……凡書之害,姿媚是其小疵,輕佻是其大病。直須落筆一一端正,至於放筆自然成行。草則雖草,而筆意端正,最忌用意裝綴,便不成書。

從黃氏對書法要有質感最要的用筆之法中,可以看出,書法的形式和深意是來自於用筆後的安排,這是一種結果的要求,由於用筆帶來的"小疵"、"輕佻",使得書法的線質太輕薄,從而推動厚重之感,失去筆意,從而使整體形式上就缺失必要的"質厚"之感,更談不上洞達之力和茂密的藝術感受了。

書法中的趣味並不是把字寫得歪斜,而是要有深層次的含義

劉熙載又從章法的整體上給出了實現方法,他說:

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

這裡主要講的是章法中的呼應關係,其中包括一字之內的點畫呼應、一行之中的字與字的呼應,以及一幅中的行與行的呼應關係,這也都是為了增加書法中的生命氣息而做的準備。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古人在實現書法中的深趣,表象是洞達、茂密,形式是作品的章法、字的結體、點畫的用筆,只有在這些基礎上,才有可能得到其中的"意趣",使書法更有"深趣"。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整理髮布,歡迎關注,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