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書法 李白 中國歷史 宋徽宗 張伯駒 善本古籍 2018-12-17
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墨跡,李白書。行草書,5行,25字,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

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

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 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

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帖後宋徽宗趙佶瘦金書一跋,跋文為:“太白嘗作行書 ' 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元代張晏跋曰:“謫仙(李白)書傳世絕少,嘗雲,歐、虞、褚、陸真書奴耳。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極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嚐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時沉香亭,待醉,高力士脫靴,宜多時?大得九年歲在乙巳正月二十五日,集賢學士張晏敬書”

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元代書法家歐陽玄在觀賞了詩仙李白的此帖後,題詩云:唐家公子錦袍卷,文采風流六百年。不見屋樑明月色,空餘翰墨化雲煙。

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全 卷

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用筆縱放自如,快健流暢,於蒼勁中見挺秀,意態萬千。結體亦參差跌宕,顧盼有情,奇趣無窮。

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

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樑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鑑藏印。

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其落筆天縱,收筆處一放開鋒,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雲:“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此帖曾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

民國時被收藏家張伯駒收藏,建國後張伯駒交中央統戰部部長徐冰轉呈毛澤東的信中,特別寫明其中李白《上陽臺帖》是贈送給毛澤東個人的。因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所收禮品一律繳眾,所以毛澤東在1958年還是割愛把《上陽臺》送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上陽臺帖》清安岐《墨緣匯觀》、內府《石渠寶笈·初篇》等書有著錄。

李白唯一傳世墨跡《上陽臺帖》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清蓮居士。唐代大詩人,官至供奉翰林。

李白草書師張旭,然書名為詩名所掩。據宋《宣和書譜》記載,宋廷內府收藏的李白書作計有行書《太華峰》、《乘興帖》兩種,草書《歲時文》、《詠酒詩》、《醉中帖》三種。當然,還有在民間流傳的,“貴為篋笥之珍”而藏在箱底的,因為李白的許多詩作,本來就是寫給普通百姓的,那是他為他們熱情款待他的盛意的一種酬謝。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白的詩作的口頭傳播與刊行,代代相傳,一直流傳下來了,而它的墨跡,卻不斷地散失、消亡。歷代書史專著裡也有記述。《李白墓碑》雲:“翰林字思高筆逸。”又《宣和書譜》載:“白嘗作行書,字畫尤飄逸。”

宋黃山谷曾經評說:“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內集》卷二十六《題李白詩草後》)。

清人周星蓮《臨池管見》也說太白書“新鮮秀活,呼吸清淑,擺脫塵凡,飄飄乎有仙氣。”

可見作為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也充滿著浪漫主義的寫意情調。

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惟一的一件傳為李白的墨跡,即是《上陽臺帖》。 觀此帖面目,與古人評論相一致,詩如其人,書亦如其人也。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