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懷素 聚焦草書

書法 草書 懷素 藝術 湖南日報 2017-05-05

王曉光

3月28日、29日,“首屆懷素草書學術論壇”在歷史文化名城、唐代草書大家懷素故里湖南永州舉行。

懷素書法歷代接受角度的研究,是本次論壇的亮點。相關內容論文較多、質量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邱才楨《唐宋草書觀念之轉型:以懷素的文獻為中心的考察》一文,通過對唐宋兩代懷素草書相關文獻的梳理,歸納兩朝懷素草書接受的具體情況:唐代有關懷素文獻,主要來源於詩歌和傳記,如陸羽《僧懷素傳》、顏真卿《懷素上人草書歌序》、杜甫詩歌等,唐人熱衷於對懷素癲狂創作狀態的描述與讚美,以及對其草書藝術特徵、筆法中古法奧祕的揭示。宋代有關懷素文獻及作品著錄,有《宣和書譜》《書史》及書家文人相關評述文字等,蘇軾等北宋書家對懷素評價頗多負面之辭,唯有黃庭堅給予高度評價,黃氏對懷素草書及相關技法、特別是“古法”等問題做了獨到闡述。

論壇中有五六篇論文討論唐代草書問題以及草書藝術本體問題。宋立博士的《草書“引帶”研究——以懷素草書為例》,聚焦草書中的微觀細節“引帶”現象,以懷素《自敘帖》為例字歸納草書引帶幾種樣式與技術特徵。文章由小處著眼,對草書中易受忽視的這一用筆細節詳盡考論,力求盡精微而致廣大。曾恩慶《從〈自敘帖〉管窺中唐時期上流社會的書法審美》一文,重點梳理懷素交遊社會名流對其書法的評價,他們屬於中唐社會精英階層,其評論也代表當時主流社會的書法審美趣向。

一般認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懷素草書歌》是唐朝同時代人讚頌懷素草書膾炙人口的名作。中南大學教授向彬博士《〈懷素草書歌〉考論》認為,《懷素草書歌》並非出於李白之手,而是他人杜撰,文章對《自敘帖》中提及的草書詩中有關懷素草書“形似”“機格”“疾速”“愚劣”等描述予以考論。此文雖系一家之言,但作者勇於質疑史料、大膽提出問題並縝密論證的態度值得提倡。

研究古代草書除了書史求真外,還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即為當下草書創作提供借鑑和啟示。楊天才的《抒情與唯美化表達——當代草書創作探索與審美訴求審視》評析當代草書創作,文章關注當代草書創作三個層面:傳統與經典,法度與抒情,筆墨與形式;呼籲草書創作在挖掘傳統資源的同時,須注入新的藝術元素,尋繹合於時代審美的形式語言,豐富當代草書藝術內涵和審美趣味。該文屬於思辨闡論為主的論文,在史論考證為主的論壇文章中是另一種風景。

筆者作為本次論壇評委之一,總結評審過程,思得部分感受如下:

入選論壇的19篇文章基本體現了目前書學界最高學術水平,論壇發表的文章從懷素生平考評,懷素草書藝術特色、美學特徵、文化價值,懷素書法在各代的接受、弘揚、流變,草書形成、發展、演變,唐代草書特徵,當代草書創作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代表了當前懷素書法研究的最新優秀成果。從來稿作者結構看,一是以中青年作者為主,表明書法學術界隊伍壯大且年輕化,二是作者大多來自高校及研究機構,大多具有碩士、博士學歷,受教育層次、學術水平、學術規範化日益提高。

來稿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及不平衡現象,一是此次來稿中有關懷素書法歷代接受方面的文章較集中,從另一種角度看,這或是學術界某種“風尚”或“流行研究方式”所致,比如今天一起用“比較法”,明天又一窩蜂地搞“接受法”,不同方法宜因課題而異,不能趕時髦。二是有關懷素草書藝術本體研究以及懷素人生、交遊方面的新成果較少,並不見得是前人已做盡了相關工作,而是我們缺少新發現和新視點。三是就研究方法而言,能運用新方法的文章較少。諸如借用多學科研究、學科交叉研究等,這或是書學研究整體水平提升的一個關鍵。四是由點及面、因小見大式的研究思維仍嫌不夠。竊以為,個案探究是為了發現歷史規律,對細節的執著旨在揭示風格史的本質。

(王曉光: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西泠印社社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