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察覺到了念頭的層次,你就獲得了上帝的視角

叔本華 荊溪湛然 美文 一青舍 一青舍 2017-09-24

叔本華說:如果你關注的是整體,而非一已的生命感受,那麼你的行為舉止,看起來更像一個智者,而非一個受難者。

若我們只糾結於事情的一角,就會看不到它的全部,此時往往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這時我們的意識視角太過於狹窄。當我們能夠站在比事情更高的維度,看待這個問題時,就可以很快地得出最直接、最精確的答案。

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紛繁嘈雜的事相所包圍,彷彿整個人被根根細思所纏繞,我們很難擺脫這些抽身而出。而靜坐的時候,觀自己的念頭,我們逐漸發現:念頭有四個層次:粗、細、微細、極微細。

當我們整個人安靜下來,就會發現許多細的念頭;等到心也靜了,才能看到微細的念頭;微細後面還有極微細的念頭,這就需要禪定時才能察覺到。極微細的念頭在心裡就像大海中那些細小的魚,一眨眼就遊得不知所蹤了。我們通常說放下妄念,一開始還只是一些粗淺的表象上的事情,比如家裡的瑣事,工作上的煩惱;然後放下的是細妄,如果細妄不動了,微細的妄念才看得到,直到最微細的念頭,一層層的剝離,一層層的放下。

當你察覺到了念頭的層次,你就獲得了上帝的視角

在層層觀察、剝離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準確地找到各種妄念的根源,從而讓我們的覺知清晰地看到由於各種執著而產生的紛紛擾擾的思緒。讓我們的心從大腦各種狡猾、飄忽不定的思慮中剝離開來,進而體會到湛然常寂的狀態,找到真正的快樂,找到我們的真心,最終將靜坐時體會到的,感悟到的帶入生活。

當你察覺到了念頭的層次,你就獲得了上帝的視角

靜坐期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禪定力不斷增強,覺知力逐漸提升。在日常生活中,若以靜坐時所獲得的“靜”或“定”去面對我們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們就可以逐漸跳開“自我中心”去看問題,看到整個事件的整體、實際情況究竟是怎麼回事。有時通過各種分析、反覆推敲得出的答案,反而不如我們某些時候瞬間的直覺來得更為直接有效。

靜坐的訓練,使我們的覺察力越來越精微,能感知事物最細微的震動,最精微的細節。彷彿在高倍顯微鏡下看一粒沙一樣,原本粗糙的生活,粗陋的關係下,蘊藏著的無窮美麗的細節。

當你察覺到了念頭的層次,你就獲得了上帝的視角

由此,我們漸漸看到美,看到豐盛,看到無限,看到存在的恩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