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雙城記》的創作特點'

雙城記 小說 英國 法國 讀書 藝術 一往文學考研 2019-07-25
"

知識點提要

1.《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以巴黎和倫敦作為故事的發生地。《雙城記》是部歷史小說,但處理的卻是現實問題。狄更斯深切地感受到當時英國社會矛盾的尖銳、貧富的懸殊,下層群眾中普遍存在著的憤慈與不滿,覺得情況與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有些類似。他擔心英國爆發像法國大革命那樣的革命,故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寫出《雙城記》,向英國統治階級提出替告,呼籲改良,要求緩和社會矛盾。

2.《雙城記》塑造了不少性格鮮明的人物。像梅尼特醫生就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人道主義的典型。卡爾登是小說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他聰明,有才氣,然而不善鑽營,缺乏在當時社會必不可少的“精明”,因而總是被人利用,自己卻默默無聞。卡爾登的本質是好的,內心深處存在著一種偉大的利他主義精神。厄弗裡蒙地侯爵則是反動貴族的典型。他視下層人民為草芥,作惡毫無顧忌。而得伐石太太是革命群眾的代表。

"

知識點提要

1.《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以巴黎和倫敦作為故事的發生地。《雙城記》是部歷史小說,但處理的卻是現實問題。狄更斯深切地感受到當時英國社會矛盾的尖銳、貧富的懸殊,下層群眾中普遍存在著的憤慈與不滿,覺得情況與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有些類似。他擔心英國爆發像法國大革命那樣的革命,故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寫出《雙城記》,向英國統治階級提出替告,呼籲改良,要求緩和社會矛盾。

2.《雙城記》塑造了不少性格鮮明的人物。像梅尼特醫生就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人道主義的典型。卡爾登是小說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他聰明,有才氣,然而不善鑽營,缺乏在當時社會必不可少的“精明”,因而總是被人利用,自己卻默默無聞。卡爾登的本質是好的,內心深處存在著一種偉大的利他主義精神。厄弗裡蒙地侯爵則是反動貴族的典型。他視下層人民為草芥,作惡毫無顧忌。而得伐石太太是革命群眾的代表。

「外國文學」《雙城記》的創作特點

結合具體理解

《雙城記》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雙城記》採用典型的多元整一結構,嚴謹有序。小說由5個敘事單元組成:梅尼特一家的故事;得伐石夫婦的故事;厄弗裡蒙地家族的故事;卡爾登的生活與獻身;克朗丘的生活與經歷。5個單元之間雖有緊密聯繫,但並不互相包含或隸屬,而是互相獨立、平行發展的。5個單元又是整一的。它們各自獨立,同時又相互聯繫、交叉、滲透。從結構的角度看,這種整一主要是由人物、情節和線索三種因素形成的。

2.《雙城記》體現了狄更斯側重描寫感受世界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為了如實地反映法國大革命,狄更斯閱讀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所以關於大革命的描寫才那樣真實具體。為了表達自己的意圖,他又對生活進行了某種程度的變形。在小說中,狄更斯投入了豐富的感情。他通過帶著褒貶的描寫、議論、抒情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

3.《雙城記》成功地運用了懸念與象徵的藝術手法。小說中不僅有大的懸念,如梅尼特與厄弗裡蒙地家族的關係以及他在獄中寫下的那份文件,而且有不少小的懸念,如克朗丘的盜墓。在小說中,作者常採用象徵手法暗示某種意象或預兆,渲染氣氛。小說第5章對流淌在聖安東尼區的狹窄街道上的酒的描寫是著名的。這裡的象徵意味是明顯的,鮮紅的酒象徵著鮮紅的血,它暗示著法國大革命即將到來,象徵著狂暴的群眾運動即將開始。

4.《雙城記》對攻打巴士底獄、法庭審判等群眾場面的描寫,對順序、插敘、倒敘等敘述方法的靈活運用,都是很出色的。

加深印象

狄更斯在《雙城記》裡,探討了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肯定了法國大革命的正義性。作者雖然肯定了法國大革命的必然性與正義性,卻反對革命暴力和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作者既肯定革命的必然性和正義性,又反對群眾運動和革命暴力,這裡明顯地存在著矛盾,因為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只能通過群眾的暴力革命運動才能實現。狄更斯宣揚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感化。在他看來,只要大家的道德水準提高了,人人講究仁愛、寬恕,社會就會美好起來。因此,他一面不厭其煩地宣傳自己的道德理想,一面塑造了梅尼特、代爾那、卡爾登、露茜、勞雷等一系列道德高尚的人物,作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實際上,道德不僅是小說思想內容的基本方面,也是小說描寫、評價人物、事件的出發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