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手工藝 木雕 雕塑 藝術 東陽工藝美術 2017-06-07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東陽木雕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於2017年5月30日因病與世長逝。尊敬的徐經彬大師,東陽木雕火燒板工藝(發明專利)、薄浮雕和農家系列作品,其創作創作精神以及對東陽木雕、東陽竹編的貢獻等,永載史冊!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錦繡江南大型臺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古越風情


徐經彬大師生平簡介

徐經彬出生於1939年2月,浙江東陽人,50年代15歲從小隨父學藝,油漆、繪畫、雕塑。60年代在東陽木雕廠工作期間拜郭昌林為師學木雕,至今工齡64年。曾歷任東陽木雕廠廠長、東陽竹編工藝廠廠長、浙江經緯玩具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早在60年代出訪巴基斯坦、敘利亞文化藝術交流,改革開放後出訪德國、 美國、日本、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徐經彬現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木雕藝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長期來致力於東陽木雕歷史、技法、藝術風格探討研究,撰寫了30多萬字的《工藝弄潮—我的藝術人生》、《東陽木雕在春天裡徐經彬木雕作品選》、《徐經彬木雕作品精選》分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北京長城出版社、公開發行。22萬字《藝海碎語徐經彬藝術生涯札記》、《徐經彬白描作品集》、《徐經彬國畫梅花作品集》屬內部發行資料。同時關於木雕技藝與風格等論文7篇,分別在浙江科技實踐報告、中國雕塑刊物、上海工藝美術刊物、浙江工藝美術刊物以及在東陽木雕、竹編史料彙編中發表。對東陽木雕傳承發展、創新作出應有貢獻。

徐經彬多年來堅持返樸歸真、迴歸自然、觀照歷史、啟示後代,十六字的傳承、發展、創新的思維著重於東陽木雕“薄浮雕”探索研究,在發展過程中抓住藝術思維綜合能力和文化力是關鍵因素,在題材拓展與創新、人文內涵和題旨的開掘,近20年陸續深入生活,廣泛探索地域人文,在民俗風情,農耕生活,詩禮全家,江南建築,人居環境等方面,創作了大量精品力作,如《錦繡江南》、《桃源疊翠》、《故鄉憶》、《江南春色》、《耕作圖》、《踏青圖》等40多幅最具文化力的作品。曾多次榮獲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多項特等獎、金獎和銀獎,並總結了薄浮雕用刀技法,操作要領和忌諱等。使其薄浮雕藝術效果,遠看有層次,近看是立體,細看多滋味,多看出神氣。

他在創作地域民俗風情作品時,所涉古民居歲月流年那斑駁陸離機理美的神韻和自然色彩的藝術美,用雕刻工具的表現是無法替代的。於是他以好強鬥勝的心態和探索的精神,歷經三年數十次物理的、化學的試驗,終於獲火燒板的仿古木雕製作工藝成果,為東陽木雕工藝開創了新的領域和視野,並在2005年正式獲國家發明專刊,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代表作品有《古越風情》、《江南農家》、《農家古居》等。火燒板仿古木雕工藝特色:其一:保持了古代木結構民居的自然木質紋理的形態和色澤,逼真地反映藝術形象的歷史滄桑感。其二:在刻劃古代建築物形體的技藝上,比傳統各類木雕更具立體感。特別是對歷盡日晒雨淋的侵蝕,在古民居上達到一種非同一般的視覺效果。其三:火燒板仿古木雕工藝雕琢出來的民居形象,無論從總體上看或局部上看,都給人一種古樸真切,惟妙惟肖的藝術感受。簡言之,火燒板仿古木雕工藝是傳統東陽木雕的派生和發展,是同“白木雕”相區別的一個新生木雕品類,在表現技藝手法和反映古時代生活方面,具有自己十分鮮明的特色。

徐經彬,從上世紀末,就將帶徒授藝列為重要任務至今帶徒10名。他從家族世傳已形成父傳子,子傳孫三代閤家切磋的家學傳統。他的授藝從體驗生活,創新思維,理解題旨和製作技藝等方面系統展開,目前已有4名出師走向社會開創自己的新路子,並得到社會承認。

近年來十多件作品分別被國家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中國哈爾濱木雕藝術館、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市工藝美術館、溫州市博物館、東陽市檔案館等收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因病逝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