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匠人——斯琴高娃

手工藝 斯琴高娃 刺繡 動物 正北方網 2017-05-30
刺繡匠人——斯琴高娃刺繡匠人——斯琴高娃刺繡匠人——斯琴高娃刺繡匠人——斯琴高娃刺繡匠人——斯琴高娃刺繡匠人——斯琴高娃刺繡匠人——斯琴高娃刺繡匠人——斯琴高娃

繡在絲綢上的“故事”

馳騁在草原上的駿馬、嬉戲在花叢間的蝴蝶、盤翔在藍天上的飛鳥、行走在沙漠裡的駝隊、相行在山間的羊群……在刺繡匠人斯琴高娃的家裡,記者看到了她多年來的作品。褡褳、辮套、針線包……簡單的生活用品,在一條條綵線的交織下,變成了一個個藝術珍品,令人讚歎。

褡褳是蒙古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配飾之一,在斯琴高娃繡的諸多褡褳中,記者看到了一個極具本土特色的褡褳,尤為吸引人的眼球。它是用黃、綠、白為主題顏色的綵線,繡製出的一幅駝羔依偎在母駝身邊的畫面,加上飛鳥、沙漠、湖泊等環境的襯托,使整個畫面變得活靈活現。

斯琴高娃告訴記者,阿拉善以駱駝聞名,是駱駝之鄉,自古以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就把駱駝當作是最好的“夥伴”,它們不僅在生產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還帶給了當地人無盡的財富,因此,把它們繡在褡褳上,寓意著美好也象徵著人與動物的和諧畫卷。“藝術的創作,往往來自於自己所身處的環境,從小生活在牧區,讓我更願意去體現我最真實的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就是一種美的體現。”斯琴高娃說。

美好的傳承不應丟棄

斯琴高娃告訴記者,在過去,是否會針線活是考量一個女人嫻熟和智慧的重要標準,因此,和當時的很多蒙古族女孩一樣,縫補、繡花兒是必學的一項技能。斯琴高娃很小的時候就會這些,縫縫補補的事總是少不了她,這也潛移默化影響著她後來對於刺繡這項技藝的熱愛。

“能繡出各式各樣的圖案離不開小時候打下的基礎,現在這項技藝面臨失傳,我又重新拾起來,不管是作為喜愛還是傳承,都是在老一輩的創作基礎上繼續進行著創作。” 斯琴高娃說。

很早以前,阿拉善蒙古族就會用各種顏色的綢線,在頭飾、服飾、氈包上繡出各種象徵意義的圖案,以此作為裝飾,增添美感。斯琴高娃告訴記者,綵線的好與壞非常重要,在過去,人們的生活條件差,尤其是生活在西部偏遠的戈壁沙漠裡,想要找到上好的絲綢線還得靠外來的小商販或專門去青海才能買到。聽老人們說,那些小商販每年也就來一兩次,牧民用牲畜換一些綢緞、絲綢線、日用品什麼的,“不過,那會兒絲綢線確實是好,不會拉絲,韌勁特別好,繡起來也會格外順手……雖說顏色沒有現在的絲綢線一樣豐富,但阿拉善蒙古族繡圖時多以淺色、素色為主,所以當時的那些綵線也就夠用了。”斯琴高娃告訴記者

斯琴高娃的每一幅作品都在訴說著一段美麗而真實的“故事”,看到那些美麗畫面,不禁讓人遐想聯翩。“現在會刺繡的人越來越少了,這項技藝也正在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斯琴高娃略帶遺憾地告訴記者。

綵線繡出的“智慧”

斯琴高娃告訴記者,能否繡出一個好的作品離不開幾個方面。首先,選擇的綢線要有韌勁、色澤好。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網上可以買到各種線,但有些線質量差,容易斷還掉色,會影響整個刺繡的過程,同時也要會搭配顏色,例如要學會運用相同色系,暖色系、冷色系層層遞進的方式,這樣才會讓人看著舒服且有層次、立體感。

第二要會選圖、正確用圖。阿拉善蒙古族將刺繡多用於褡褳、針線包、碗袋、鼻菸袋和蒙古族婦女頭飾的辮套上,其中多數還是以各種花草、山水、鳥蟲、動物以及各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幾何圖形,如盤腸、八寶、回紋等等圖案為主,有時人們基於自己的想象會繡出很多不符事實的圖案,例如在梅花上繡上其它花的葉子等等,雖說創作可以發揮各種想象力,但作為今天的刺繡匠人,更應該注重自然社會發展的規律,以便這些作品留給後人研究,也有真實性。

第三就是繡工上了。刺繡是一個漫長而且需要耐心的技藝,有時繡一個小小的花朵就會經過畫圖,剪切、粘貼,再用綢線一針一針地繡,過程很慢,時間很長,特需要毅力。因此,這也可能是許多人放棄這項技藝的原因之一吧。

“再者,就是針法上也有講究,有用不同長短線條、參差排列、皮皮相迭的針法,有用齊針分皮前後銜接而成,由外向內進行的等等針法,針法的運用也會影響作品的最終效果,所以,刺繡是需要智慧的……”斯琴高娃說道。

前不久,斯琴高娃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自治區刺繡培訓,她告訴記者,相對其他盟市,阿拉善的刺繡非常獨特,不管是在繡法、針法上還是內容上,都有鮮明的對比。但技藝失傳比其他地方要嚴重的多,會此項技藝的也只限於一些老人,像很多種過去常用的繡法都已經沒有幾個人會了,更別說傳承了。“我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護、傳承好我們自己的這項技藝,讓它‘走的更遠’”斯琴高娃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