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與景泰藍的“三生三世

手工藝 林徽因 三生三世 明朝 華智觀點 2017-05-23

工藝局成侈美觀,各般製造盡追探

就中絕技高天下,壓倒五洲景泰藍

出自宣統元年(1909)由蘭陵憂患生編輯的《京華百二竹枝詞》。所謂的“工藝局”創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功能之一是生產“京貨所著名者,如景泰藍、栽絨毯、平金、雕刻之類,精益求精,以廣銷路”,達到“運熟貨(成品)出洋”的目的。

詩中提到的景泰藍

似乎是以睥睨天下的姿態

安坐於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技藝的頂端

但誰人想

它也曾在民間流落於微時

同樣美麗的外表

同樣坎坷的經歷

同樣被人誤讀的生平

有著和景泰藍“相似命運”的她

——林徽因與景泰藍不期而遇

·

初見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某一天

林徽因駐足於琉璃廠的一箇舊古玩攤上

老攤主對林徽因說:

這是正宗的景泰藍,別處你見不到了

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

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

林徽因聽了這話

不禁為這門傳統工藝的命運擔憂起來

她與樑思成再三商量

在清華大學營建系成立工藝美術教研組

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工藝

一世

·

一見鍾情

在中國的古代工藝品中

絕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

但景泰藍是個例外

因其工藝複雜,造價昂貴

景泰藍只在宮廷內皇家御用作坊製作

所以在古代

景泰藍一直為宮廷獨享

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年-1456年)

景泰皇帝在顏色方面另闢蹊徑

以圖出奇制勝

開創了“景泰藍”製作的新紀元

所有御用陳飾無不用景泰藍製作

現今流傳下來的景泰藍

絕大部分都屬康雍乾三朝

就是到現在的乾清宮之中

也擺放著非常多的景泰藍製品

可見當時景泰藍的地位非同凡響

明朝景泰藍

乾隆時期景泰藍

然而在民間

真正能把景泰藍說出門道來的人

卻寥寥無幾

就像大眾對林徽因的印象

大多是“人間四月天”式的民國才女

是遊走於眾多美男子之中的多情文青

很少人對林徽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甚至沒讀過一本林徽因的作品

曾幾何時

林徽因在眾人心中也自帶光環

在80年代《讀者》《知音》等書籍的消費下

只是典型的存在於想象中的才女

林徽因少女時期

二世

·

二見痛心

整體來說

民國時期是景泰藍髮展的真正低谷

清朝滅亡後

宮廷的手工藝人散落民間

景泰藍的生產方式變成了

官辦和私營作坊並存的局面

但由於時局動盪

政府無力監管和支持

民國時期製作的景泰藍

大多胎體薄

色彩鮮豔有浮感

做工粗糙

除了少量的特製品種以外

景泰藍基本脫離藝術品的行列

成為了裝飾的配角

就連前朝存留下來的部分景泰藍

也在小地攤上任人賤賣

屈身於外行人的手中

這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

明國時期景泰藍

林徽因自古玩攤初見景泰藍

便決心“不要讓景泰藍失傳”

她不滿於古代景泰藍單一的圖案

翻閱歷代裝飾資料,學習研究

直到看到故宮午門展出的

歷代敦煌壁畫臨摹作品

她和美術小組的人一起

設計繪製新的圖案

其中祥雲火珠的圖案簡潔明快

敦煌飛天的形象浪漫動人

當時蘇聯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

得到了一件飛天圖案的景泰藍瓶

讚歎道:

“這是代表新中國的新禮物,

真是太美了!”

清華大學營建系工藝美術教研組

推動了景泰藍工藝的恢復、傳承和發展

培養了常沙娜、錢美華

等一批優秀的景泰藍工藝美術大師

更為景泰藍的傳承和發展

確定了一個正確的方向

林徽因設計夔龍紋對罐

飛天圖案的景泰藍瓶局部

而林徽因所做的這一切

包括推動新中國建築學的發展

卻被部分大眾媒體“掩埋”

對她的評價也有失偏頗

林徽因不該被自己的美貌“拖累”

更不該為自己的才華“背鍋”

我也為林徽因感到痛心!

三世

· 三見傾情

如今

景泰藍工藝水平大幅度提高

將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融合在一起

它不僅僅是一種工藝品的名稱

更反映了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

景泰藍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集大成者

經過以林徽因為代表的

公共知識分子、工藝大師等的努力

加之企業和行業的推動

景泰藍以嶄新的姿態重回巔峰

從高不可攀的皇家工藝

到後來的幾近沒落

又到現如今的尊貴國禮

景泰藍繁複華麗的花紋

一如從前模樣

跨越歷史的美麗

承載著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情趣

它逐漸成為國禮和收藏屆的寵兒

《盛世繁華》 15寸

《木槿花》、《愛蓮說》 4寸

日月平安鐲

林徽因臨終前囑咐徒弟

“不要讓景泰藍失傳”

她在天之靈也應該安心了吧

這一世

景泰藍的光彩又“重見天日”

下一世

願林徽因先生同樣不負芳華

來去瀟灑

想進一步瞭解景泰藍的的前世今生?

請點擊

繁複華麗 皇家風範 ——聊聊景泰藍工藝的前世今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