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一座小鎮和一個民間藝人的傳奇故事

光榮與夢想,一座小鎮和一個民間藝人的傳奇故事

導讀:楊而報浪是苗族蠟染的傳承人。丹寨萬達旅遊小鎮的開業,給苗族蠟染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楊而報浪的命運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改變。

作者:王橙澄 陸廣慧

42歲的苗族婦女楊而報浪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貴州丹寨萬達旅遊小鎮歐報浪蠟染體驗館的老闆。這個沒上過一天學的農村婦女,靠精湛的蠟染技藝創了業,成為帶領當地婦女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楊而報浪穿著自己縫製的色彩明亮的苗族服裝,眉毛修得細細的,雙目有神。身側的兩隻手透露了她的身份,修剪整齊的指甲裡透著洗不掉的藍色,這是蠟染染料藍靛草的顏色。

光榮與夢想,一座小鎮和一個民間藝人的傳奇故事

楊而報浪的家鄉在丹寨縣偏遠的雞家村。12歲時,她開始跟母親學習蠟染,自己紡線、織布。這既是為了家用,也是為了給自己做一套盛裝,“如果沒有盛裝,就嫁不出去;有了精美的盛裝,才能嫁個好人家”。

但出嫁並沒讓她的生活得到改善,丈夫家只有三分土,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為了討活路,她抱著剛滿月的兒子前往廣東打工,當時身上連一件換洗的衣服都沒有。她挖過泥、拉過磚、撿過垃圾,成日奔忙於生計。

在這艱難的生活裡,她從沒停止過製作蠟染。在外打工時,她也帶著畫蠟畫的工具,用電磁爐將蜂蠟熬化,畫完蠟畫後,過年時一併帶回老家染色。“這是為兒子將來娶媳婦準備的。”她說。

光榮與夢想,一座小鎮和一個民間藝人的傳奇故事

2010年,楊而報浪帶著打工掙的辛苦錢回家蓋房。她發現,時代在變化,自己完全可以回家開個蠟染店。

她決定不再外出打工,和村裡幾個姐妹東拼西湊了10萬元,成立了蠟染合作社。但因為文化水平低,不瞭解客戶需求,不懂經營之道,合作社最終以失敗告終。

楊而報浪不是個輕言放棄的女人。2016年8月,她在丹寨縣城創辦了千年傳蠟染製作坊。2016年底,聽說萬達旅遊小鎮即將開業,她又積極爭取,在小鎮創建了歐報浪蠟染體驗館。

小店的門頭並不大,一樓主要展示和出售蠟染作坊的蠟染手工藝品,有服飾、床上用品、家居裝飾品等。

二樓可以容納約70人體驗蠟畫製作。“體驗一次要一個小時左右,一人40元。8月已經預定了4個旅行團。”楊而報浪說。

楊而報浪還利用二樓的空間承接了縣婦聯“錦繡計劃”第一期蠟染培訓,向周邊村寨的婦女姐妹們傳授蠟畫技藝。

楊而報浪吃了半輩子的苦,除了掙錢改善生活,她心裡還有一份夢想。“我們苗族的蠟染蘊含了很多苗族的歷史和神話傳說,賣的是衣服、手藝,穿的卻是文化,這個文化一定要傳承下去。”

讓她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本地年輕人願意投身蠟染事業,“大家一起製作蠟染,不僅賺了錢,而且說說笑笑,開開心心,就把文化傳承了”。

楊而報浪希望萬達旅遊小鎮和自己的蠟染店都越來越好,“然後找一個繼承人,一代傳一代,不能把老人留下來的傳統給丟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