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

■編者按

從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時裝週上的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從故宮口紅到百雀羚的非遺元素特製禮盒……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2019年則是新“國潮”的崛起之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

中國造,正當“潮”,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嬗變,是“中國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時尚表達。“國潮”成為一種熱潮,反映出中國製造的變革。面對時代迭變,一批老字號國貨品牌開始“回潮”,通過創意跨界、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啟“逆生長”;一批新國貨品牌正“當潮”,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新需求;一批電商平臺紛紛“造潮”,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潮新品。

國潮澎湃,新生迭代。從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推出“國潮粵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解碼新國潮”全媒體系列報道,希冀通過解碼新國潮,為廣東品牌探尋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敬請垂注。

"

■編者按

從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時裝週上的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從故宮口紅到百雀羚的非遺元素特製禮盒……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2019年則是新“國潮”的崛起之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

中國造,正當“潮”,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嬗變,是“中國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時尚表達。“國潮”成為一種熱潮,反映出中國製造的變革。面對時代迭變,一批老字號國貨品牌開始“回潮”,通過創意跨界、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啟“逆生長”;一批新國貨品牌正“當潮”,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新需求;一批電商平臺紛紛“造潮”,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潮新品。

國潮澎湃,新生迭代。從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推出“國潮粵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解碼新國潮”全媒體系列報道,希冀通過解碼新國潮,為廣東品牌探尋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敬請垂注。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以另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這是張愛玲筆下對香雲紗的描述。許多人知道張愛玲愛穿旗袍,卻不知她同樣愛香雲紗,在她拍攝的不少照片裡,身上穿的除了旗袍,便是香雲紗了,可見張愛玲對於香雲紗的偏愛。在百年之後,張愛玲鍾愛的香雲紗在一群致力於非遺活化的嶺南設計師手中,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

"

■編者按

從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時裝週上的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從故宮口紅到百雀羚的非遺元素特製禮盒……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2019年則是新“國潮”的崛起之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

中國造,正當“潮”,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嬗變,是“中國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時尚表達。“國潮”成為一種熱潮,反映出中國製造的變革。面對時代迭變,一批老字號國貨品牌開始“回潮”,通過創意跨界、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啟“逆生長”;一批新國貨品牌正“當潮”,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新需求;一批電商平臺紛紛“造潮”,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潮新品。

國潮澎湃,新生迭代。從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推出“國潮粵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解碼新國潮”全媒體系列報道,希冀通過解碼新國潮,為廣東品牌探尋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敬請垂注。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以另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這是張愛玲筆下對香雲紗的描述。許多人知道張愛玲愛穿旗袍,卻不知她同樣愛香雲紗,在她拍攝的不少照片裡,身上穿的除了旗袍,便是香雲紗了,可見張愛玲對於香雲紗的偏愛。在百年之後,張愛玲鍾愛的香雲紗在一群致力於非遺活化的嶺南設計師手中,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陽光,綠草地,磚紅色的綢布閃著光澤。金憓四年前第一次來到南沙欖核鎮,就被眼前香雲紗的晾晒場景震撼了。彼時,作為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的金憓來到香雲紗的產地欖核鎮調研,這一眼,金憓教授之後的四年時間便全身心投入在香雲紗的服裝設計和文化傳播中。

香雲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採用天然植物為染料和純手工染整的真絲面料,也是屬於嶺南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工業化浪潮到來,香雲紗這們手藝逐漸沒落,近些年包括金憓教授在內的一批設計師開始重新挖掘香雲紗文化,用服裝設計重構香雲紗的時尚表達。功夫不負有心人,設計師們的非遺活化嘗試讓香雲紗登上國際時裝週舞臺,上演了一出來自嶺南的非遺國潮。

誕生於嶺南的河流、陽光、大地

香雲紗又名“莨紗綢”,香雲紗神奇之處在於一面烏黑亮澤,另外一面則是橙色、深藍或深紫。香雲紗的生產是看天吃飯的活,這也導致了香雲紗的珍貴,過去被稱為“軟黃金”,宋氏三姐妹以及張愛玲都是香雲紗的擁躉。

"

■編者按

從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時裝週上的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從故宮口紅到百雀羚的非遺元素特製禮盒……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2019年則是新“國潮”的崛起之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

中國造,正當“潮”,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嬗變,是“中國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時尚表達。“國潮”成為一種熱潮,反映出中國製造的變革。面對時代迭變,一批老字號國貨品牌開始“回潮”,通過創意跨界、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啟“逆生長”;一批新國貨品牌正“當潮”,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新需求;一批電商平臺紛紛“造潮”,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潮新品。

國潮澎湃,新生迭代。從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推出“國潮粵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解碼新國潮”全媒體系列報道,希冀通過解碼新國潮,為廣東品牌探尋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敬請垂注。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以另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這是張愛玲筆下對香雲紗的描述。許多人知道張愛玲愛穿旗袍,卻不知她同樣愛香雲紗,在她拍攝的不少照片裡,身上穿的除了旗袍,便是香雲紗了,可見張愛玲對於香雲紗的偏愛。在百年之後,張愛玲鍾愛的香雲紗在一群致力於非遺活化的嶺南設計師手中,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陽光,綠草地,磚紅色的綢布閃著光澤。金憓四年前第一次來到南沙欖核鎮,就被眼前香雲紗的晾晒場景震撼了。彼時,作為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的金憓來到香雲紗的產地欖核鎮調研,這一眼,金憓教授之後的四年時間便全身心投入在香雲紗的服裝設計和文化傳播中。

香雲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採用天然植物為染料和純手工染整的真絲面料,也是屬於嶺南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工業化浪潮到來,香雲紗這們手藝逐漸沒落,近些年包括金憓教授在內的一批設計師開始重新挖掘香雲紗文化,用服裝設計重構香雲紗的時尚表達。功夫不負有心人,設計師們的非遺活化嘗試讓香雲紗登上國際時裝週舞臺,上演了一出來自嶺南的非遺國潮。

誕生於嶺南的河流、陽光、大地

香雲紗又名“莨紗綢”,香雲紗神奇之處在於一面烏黑亮澤,另外一面則是橙色、深藍或深紫。香雲紗的生產是看天吃飯的活,這也導致了香雲紗的珍貴,過去被稱為“軟黃金”,宋氏三姐妹以及張愛玲都是香雲紗的擁躉。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香雲紗工藝繁複,過程包括‘三蒸九煮十八晒’。在金憓的介紹裡,河流、太陽、泥土在香雲紗誕生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同角色。

香雲紗的全部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質量控制靠“大師傅”,產量由太陽決定。先將綢匹浸入薯莨汁,重複浸晒過程十多遍,在晒莨的環節中,“過烏”是關鍵,工匠們在日出前將河泥均勻攪拌成糊狀後,平塗河泥於綢面之上,抬到草地上平攤半個小時,保證河泥與薯莨充分接觸起化學反應變烏。過烏之後,再抬到附近的河湧碼頭水洗,這個時候天已經放亮,在微弱的陽光把布匹晒乾,至此綢面已經達到烏黑油潤的外觀。

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草地就開始發揮作用。經過20-30小時晾晒後的莨紗,充分吸收了薯莨汁液,質地偏硬,傍晚時分,綢布因為吸收草地的水分而軟化,這一過程持續約40分鐘,叫做“攤霧”,這時晒莨過程就全部完成。

“香雲紗是中國的奢侈品,一塊布就要做至少兩個月。後來工業化之後,香雲紗這種手工藝就漸漸沒落,香雲紗代表我們中國原生的文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把老祖宗的工藝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很重要,不能讓非遺變成放在博物館裡的東西 。”金憓與計劃整體挖掘、提升香雲紗價值的欖核鎮政府一拍即合,在之後的四年裡,金憓通過服裝設計,不斷嘗試重構香雲紗的文化表達方式。

傳承、創新、推廣,香雲紗破繭成蝶

“由於工藝的特點,香雲紗的顏色比較暗,如果用傳統方式做出來的衣服很挑人穿,年輕人會覺得老氣。我們想把香雲紗的消費群體擴大一點,讓更多人喜歡香雲紗,為此我們採取很多不同的設計手法。”金憓說。

困難在於香雲紗工藝複雜,成本高,沒有太陽的日子就只能停工,略顯暗沉的顏色也限制了香雲紗的發展。金憓和她的研究生們嘗試將香雲紗和時下流行的面料工藝結合,加上手繡、釘珠、印花等流行元素,綢的挺爽風骨與生紡的飄逸翩躚交疊映襯,加深了莨綢時裝自身的層次感。

"

■編者按

從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時裝週上的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從故宮口紅到百雀羚的非遺元素特製禮盒……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2019年則是新“國潮”的崛起之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

中國造,正當“潮”,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嬗變,是“中國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時尚表達。“國潮”成為一種熱潮,反映出中國製造的變革。面對時代迭變,一批老字號國貨品牌開始“回潮”,通過創意跨界、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啟“逆生長”;一批新國貨品牌正“當潮”,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新需求;一批電商平臺紛紛“造潮”,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潮新品。

國潮澎湃,新生迭代。從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推出“國潮粵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解碼新國潮”全媒體系列報道,希冀通過解碼新國潮,為廣東品牌探尋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敬請垂注。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以另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這是張愛玲筆下對香雲紗的描述。許多人知道張愛玲愛穿旗袍,卻不知她同樣愛香雲紗,在她拍攝的不少照片裡,身上穿的除了旗袍,便是香雲紗了,可見張愛玲對於香雲紗的偏愛。在百年之後,張愛玲鍾愛的香雲紗在一群致力於非遺活化的嶺南設計師手中,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陽光,綠草地,磚紅色的綢布閃著光澤。金憓四年前第一次來到南沙欖核鎮,就被眼前香雲紗的晾晒場景震撼了。彼時,作為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的金憓來到香雲紗的產地欖核鎮調研,這一眼,金憓教授之後的四年時間便全身心投入在香雲紗的服裝設計和文化傳播中。

香雲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採用天然植物為染料和純手工染整的真絲面料,也是屬於嶺南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工業化浪潮到來,香雲紗這們手藝逐漸沒落,近些年包括金憓教授在內的一批設計師開始重新挖掘香雲紗文化,用服裝設計重構香雲紗的時尚表達。功夫不負有心人,設計師們的非遺活化嘗試讓香雲紗登上國際時裝週舞臺,上演了一出來自嶺南的非遺國潮。

誕生於嶺南的河流、陽光、大地

香雲紗又名“莨紗綢”,香雲紗神奇之處在於一面烏黑亮澤,另外一面則是橙色、深藍或深紫。香雲紗的生產是看天吃飯的活,這也導致了香雲紗的珍貴,過去被稱為“軟黃金”,宋氏三姐妹以及張愛玲都是香雲紗的擁躉。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香雲紗工藝繁複,過程包括‘三蒸九煮十八晒’。在金憓的介紹裡,河流、太陽、泥土在香雲紗誕生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同角色。

香雲紗的全部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質量控制靠“大師傅”,產量由太陽決定。先將綢匹浸入薯莨汁,重複浸晒過程十多遍,在晒莨的環節中,“過烏”是關鍵,工匠們在日出前將河泥均勻攪拌成糊狀後,平塗河泥於綢面之上,抬到草地上平攤半個小時,保證河泥與薯莨充分接觸起化學反應變烏。過烏之後,再抬到附近的河湧碼頭水洗,這個時候天已經放亮,在微弱的陽光把布匹晒乾,至此綢面已經達到烏黑油潤的外觀。

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草地就開始發揮作用。經過20-30小時晾晒後的莨紗,充分吸收了薯莨汁液,質地偏硬,傍晚時分,綢布因為吸收草地的水分而軟化,這一過程持續約40分鐘,叫做“攤霧”,這時晒莨過程就全部完成。

“香雲紗是中國的奢侈品,一塊布就要做至少兩個月。後來工業化之後,香雲紗這種手工藝就漸漸沒落,香雲紗代表我們中國原生的文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把老祖宗的工藝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很重要,不能讓非遺變成放在博物館裡的東西 。”金憓與計劃整體挖掘、提升香雲紗價值的欖核鎮政府一拍即合,在之後的四年裡,金憓通過服裝設計,不斷嘗試重構香雲紗的文化表達方式。

傳承、創新、推廣,香雲紗破繭成蝶

“由於工藝的特點,香雲紗的顏色比較暗,如果用傳統方式做出來的衣服很挑人穿,年輕人會覺得老氣。我們想把香雲紗的消費群體擴大一點,讓更多人喜歡香雲紗,為此我們採取很多不同的設計手法。”金憓說。

困難在於香雲紗工藝複雜,成本高,沒有太陽的日子就只能停工,略顯暗沉的顏色也限制了香雲紗的發展。金憓和她的研究生們嘗試將香雲紗和時下流行的面料工藝結合,加上手繡、釘珠、印花等流行元素,綢的挺爽風骨與生紡的飄逸翩躚交疊映襯,加深了莨綢時裝自身的層次感。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2017年,充滿個性和牛仔質感的設計顛覆了很多人對香雲紗古板老氣的印象。設計源於金憓在香雲紗工廠中的一次發現。“我發現晒紗工人他們身上穿的衣服就很好看。因為他們長期浸泡在薯莨汁裡,衣服上有深淺不同的痕跡,有點像牛仔質地的感覺。”金憓以香雲紗製作工人的服裝為靈感進行設計,既保持了香雲紗的特點,款式上又是受到年輕人歡迎的休閒牛仔風。

去年金憓將黑科技與香雲紗結合起來,與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合作,把納米鍍覆工藝用於香雲紗上,呈現出金屬的不規則角度,非常有現代感。

“這四年我們做了很多探索,香雲紗產業也逐漸興旺。第一年我剛去的欖核鎮的時候,只有幾家香雲紗工廠,現在已經有十幾家了。”金憓認為,非遺活化一方面是對非遺進行保護、傳承,另一方面更要深入研究非遺的創新、推廣,藉助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破繭成蝶-非遺香雲紗時尚化推廣展”巡迴展出的契機,金憓把香雲紗的文化帶去了全國多個城市,也提高了香雲紗全國知名度。

嶺南水鄉文化的獨特名片

每一年金憓教授的服裝作品都有不同的主題,從強調香雲紗工藝純天然的“陽光、大地、河流”,到嫁接牛仔元素的“破繭成蝶”,之後是跟黑科技結合的跨界新生。在華南農業大學的香雲紗研究中心,展示了數款金憓教授的香雲紗作品,其中可窺見東方美學與西方元素的融合——香雲紗上衣是小立領和盤扣的中國傳統款式,袖子部位採用了西方大輪廓的設計,整體看起來更有立體感。

"

■編者按

從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時裝週上的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從故宮口紅到百雀羚的非遺元素特製禮盒……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2019年則是新“國潮”的崛起之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

中國造,正當“潮”,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嬗變,是“中國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時尚表達。“國潮”成為一種熱潮,反映出中國製造的變革。面對時代迭變,一批老字號國貨品牌開始“回潮”,通過創意跨界、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啟“逆生長”;一批新國貨品牌正“當潮”,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新需求;一批電商平臺紛紛“造潮”,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潮新品。

國潮澎湃,新生迭代。從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推出“國潮粵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解碼新國潮”全媒體系列報道,希冀通過解碼新國潮,為廣東品牌探尋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敬請垂注。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以另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這是張愛玲筆下對香雲紗的描述。許多人知道張愛玲愛穿旗袍,卻不知她同樣愛香雲紗,在她拍攝的不少照片裡,身上穿的除了旗袍,便是香雲紗了,可見張愛玲對於香雲紗的偏愛。在百年之後,張愛玲鍾愛的香雲紗在一群致力於非遺活化的嶺南設計師手中,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陽光,綠草地,磚紅色的綢布閃著光澤。金憓四年前第一次來到南沙欖核鎮,就被眼前香雲紗的晾晒場景震撼了。彼時,作為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的金憓來到香雲紗的產地欖核鎮調研,這一眼,金憓教授之後的四年時間便全身心投入在香雲紗的服裝設計和文化傳播中。

香雲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採用天然植物為染料和純手工染整的真絲面料,也是屬於嶺南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工業化浪潮到來,香雲紗這們手藝逐漸沒落,近些年包括金憓教授在內的一批設計師開始重新挖掘香雲紗文化,用服裝設計重構香雲紗的時尚表達。功夫不負有心人,設計師們的非遺活化嘗試讓香雲紗登上國際時裝週舞臺,上演了一出來自嶺南的非遺國潮。

誕生於嶺南的河流、陽光、大地

香雲紗又名“莨紗綢”,香雲紗神奇之處在於一面烏黑亮澤,另外一面則是橙色、深藍或深紫。香雲紗的生產是看天吃飯的活,這也導致了香雲紗的珍貴,過去被稱為“軟黃金”,宋氏三姐妹以及張愛玲都是香雲紗的擁躉。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香雲紗工藝繁複,過程包括‘三蒸九煮十八晒’。在金憓的介紹裡,河流、太陽、泥土在香雲紗誕生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同角色。

香雲紗的全部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質量控制靠“大師傅”,產量由太陽決定。先將綢匹浸入薯莨汁,重複浸晒過程十多遍,在晒莨的環節中,“過烏”是關鍵,工匠們在日出前將河泥均勻攪拌成糊狀後,平塗河泥於綢面之上,抬到草地上平攤半個小時,保證河泥與薯莨充分接觸起化學反應變烏。過烏之後,再抬到附近的河湧碼頭水洗,這個時候天已經放亮,在微弱的陽光把布匹晒乾,至此綢面已經達到烏黑油潤的外觀。

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草地就開始發揮作用。經過20-30小時晾晒後的莨紗,充分吸收了薯莨汁液,質地偏硬,傍晚時分,綢布因為吸收草地的水分而軟化,這一過程持續約40分鐘,叫做“攤霧”,這時晒莨過程就全部完成。

“香雲紗是中國的奢侈品,一塊布就要做至少兩個月。後來工業化之後,香雲紗這種手工藝就漸漸沒落,香雲紗代表我們中國原生的文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把老祖宗的工藝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很重要,不能讓非遺變成放在博物館裡的東西 。”金憓與計劃整體挖掘、提升香雲紗價值的欖核鎮政府一拍即合,在之後的四年裡,金憓通過服裝設計,不斷嘗試重構香雲紗的文化表達方式。

傳承、創新、推廣,香雲紗破繭成蝶

“由於工藝的特點,香雲紗的顏色比較暗,如果用傳統方式做出來的衣服很挑人穿,年輕人會覺得老氣。我們想把香雲紗的消費群體擴大一點,讓更多人喜歡香雲紗,為此我們採取很多不同的設計手法。”金憓說。

困難在於香雲紗工藝複雜,成本高,沒有太陽的日子就只能停工,略顯暗沉的顏色也限制了香雲紗的發展。金憓和她的研究生們嘗試將香雲紗和時下流行的面料工藝結合,加上手繡、釘珠、印花等流行元素,綢的挺爽風骨與生紡的飄逸翩躚交疊映襯,加深了莨綢時裝自身的層次感。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2017年,充滿個性和牛仔質感的設計顛覆了很多人對香雲紗古板老氣的印象。設計源於金憓在香雲紗工廠中的一次發現。“我發現晒紗工人他們身上穿的衣服就很好看。因為他們長期浸泡在薯莨汁裡,衣服上有深淺不同的痕跡,有點像牛仔質地的感覺。”金憓以香雲紗製作工人的服裝為靈感進行設計,既保持了香雲紗的特點,款式上又是受到年輕人歡迎的休閒牛仔風。

去年金憓將黑科技與香雲紗結合起來,與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合作,把納米鍍覆工藝用於香雲紗上,呈現出金屬的不規則角度,非常有現代感。

“這四年我們做了很多探索,香雲紗產業也逐漸興旺。第一年我剛去的欖核鎮的時候,只有幾家香雲紗工廠,現在已經有十幾家了。”金憓認為,非遺活化一方面是對非遺進行保護、傳承,另一方面更要深入研究非遺的創新、推廣,藉助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破繭成蝶-非遺香雲紗時尚化推廣展”巡迴展出的契機,金憓把香雲紗的文化帶去了全國多個城市,也提高了香雲紗全國知名度。

嶺南水鄉文化的獨特名片

每一年金憓教授的服裝作品都有不同的主題,從強調香雲紗工藝純天然的“陽光、大地、河流”,到嫁接牛仔元素的“破繭成蝶”,之後是跟黑科技結合的跨界新生。在華南農業大學的香雲紗研究中心,展示了數款金憓教授的香雲紗作品,其中可窺見東方美學與西方元素的融合——香雲紗上衣是小立領和盤扣的中國傳統款式,袖子部位採用了西方大輪廓的設計,整體看起來更有立體感。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金憓團隊設計的香雲紗作品曾登上過倫敦時裝週的舞臺,嶺南文化也藉由香雲紗走向海外。“外國的設計師覺得香雲紗很神奇,嘗試把這一工藝帶回自己的國家,但是香雲紗離不開嶺南的水土和氣候,所以香雲紗有唯一性,只有珠三角河裡的泥沙和薯莨汁產生的反應才會讓綢布的顏色是烏黑亮澤。”金憓表示,香雲紗是嶺南水鄉文化的一張獨特名片,即使是同一個工匠製作的同一批綢布,但天氣不一樣,陽光不一樣,晾晒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每一片香雲紗都是獨一無二的。

香雲紗生於嶺南的水土,連布料特性都是為嶺南的氣候量身定製。香雲紗涼爽透氣,晾晒十幾分鍾變會幹,薯莨本是一味中藥,可以驅蟲 防蚊,並且防黴防潮,十分適合在夏季雨多悶熱的嶺南穿著。對於非遺活化來說,如何與當代語境的結合是關鍵。“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每個人對於生活的理解不同,比如電影中的哪吒,黑眼圈的造型很西化,但表達的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用新語言敘述故事,大家都還在探索中。”金憓也在和其他科研機構聯繫,希望在保持香雲紗傳統手工製作的質感,又能提高產量,同時也嘗試了“非遺+非遺”的模式,將香雲紗和貴州繡片、蠟染、刺繡結合。

在探索非遺市場化的過程中,金憓是保持謹慎的。“非遺活化需要耐心,需要空間去創造和嘗試。”隨著新生力量加入,金憓團隊今年也嘗試開發香雲紗文創產品,比如抱枕等家居用品,還有香雲紗包包、鞋子、圍巾。

在華南農業大學的香雲紗研究中心,收藏著一件民國時期的香雲紗褂子,在時間沉澱下,香雲紗愈顯光澤,摸起來細膩柔弱。“陽光下的綠草地,磚紅色的布晒出深淺不一的顏色,真的是太美了。”金憓對於初見香雲紗晾晒的場景念念不忘,而金憓就讀於清華大學的女兒今年畢業設計的主題也是香雲紗,不過風格是中性帥氣的時尚,代際之間的文化傳承莫過於此。

對話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金憓:非遺不是擺在博物館的東西

"

■編者按

從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時裝週上的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從故宮口紅到百雀羚的非遺元素特製禮盒……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2019年則是新“國潮”的崛起之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

中國造,正當“潮”,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嬗變,是“中國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時尚表達。“國潮”成為一種熱潮,反映出中國製造的變革。面對時代迭變,一批老字號國貨品牌開始“回潮”,通過創意跨界、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啟“逆生長”;一批新國貨品牌正“當潮”,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新需求;一批電商平臺紛紛“造潮”,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潮新品。

國潮澎湃,新生迭代。從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推出“國潮粵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解碼新國潮”全媒體系列報道,希冀通過解碼新國潮,為廣東品牌探尋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敬請垂注。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以另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這是張愛玲筆下對香雲紗的描述。許多人知道張愛玲愛穿旗袍,卻不知她同樣愛香雲紗,在她拍攝的不少照片裡,身上穿的除了旗袍,便是香雲紗了,可見張愛玲對於香雲紗的偏愛。在百年之後,張愛玲鍾愛的香雲紗在一群致力於非遺活化的嶺南設計師手中,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陽光,綠草地,磚紅色的綢布閃著光澤。金憓四年前第一次來到南沙欖核鎮,就被眼前香雲紗的晾晒場景震撼了。彼時,作為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的金憓來到香雲紗的產地欖核鎮調研,這一眼,金憓教授之後的四年時間便全身心投入在香雲紗的服裝設計和文化傳播中。

香雲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採用天然植物為染料和純手工染整的真絲面料,也是屬於嶺南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工業化浪潮到來,香雲紗這們手藝逐漸沒落,近些年包括金憓教授在內的一批設計師開始重新挖掘香雲紗文化,用服裝設計重構香雲紗的時尚表達。功夫不負有心人,設計師們的非遺活化嘗試讓香雲紗登上國際時裝週舞臺,上演了一出來自嶺南的非遺國潮。

誕生於嶺南的河流、陽光、大地

香雲紗又名“莨紗綢”,香雲紗神奇之處在於一面烏黑亮澤,另外一面則是橙色、深藍或深紫。香雲紗的生產是看天吃飯的活,這也導致了香雲紗的珍貴,過去被稱為“軟黃金”,宋氏三姐妹以及張愛玲都是香雲紗的擁躉。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香雲紗工藝繁複,過程包括‘三蒸九煮十八晒’。在金憓的介紹裡,河流、太陽、泥土在香雲紗誕生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同角色。

香雲紗的全部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質量控制靠“大師傅”,產量由太陽決定。先將綢匹浸入薯莨汁,重複浸晒過程十多遍,在晒莨的環節中,“過烏”是關鍵,工匠們在日出前將河泥均勻攪拌成糊狀後,平塗河泥於綢面之上,抬到草地上平攤半個小時,保證河泥與薯莨充分接觸起化學反應變烏。過烏之後,再抬到附近的河湧碼頭水洗,這個時候天已經放亮,在微弱的陽光把布匹晒乾,至此綢面已經達到烏黑油潤的外觀。

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草地就開始發揮作用。經過20-30小時晾晒後的莨紗,充分吸收了薯莨汁液,質地偏硬,傍晚時分,綢布因為吸收草地的水分而軟化,這一過程持續約40分鐘,叫做“攤霧”,這時晒莨過程就全部完成。

“香雲紗是中國的奢侈品,一塊布就要做至少兩個月。後來工業化之後,香雲紗這種手工藝就漸漸沒落,香雲紗代表我們中國原生的文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把老祖宗的工藝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很重要,不能讓非遺變成放在博物館裡的東西 。”金憓與計劃整體挖掘、提升香雲紗價值的欖核鎮政府一拍即合,在之後的四年裡,金憓通過服裝設計,不斷嘗試重構香雲紗的文化表達方式。

傳承、創新、推廣,香雲紗破繭成蝶

“由於工藝的特點,香雲紗的顏色比較暗,如果用傳統方式做出來的衣服很挑人穿,年輕人會覺得老氣。我們想把香雲紗的消費群體擴大一點,讓更多人喜歡香雲紗,為此我們採取很多不同的設計手法。”金憓說。

困難在於香雲紗工藝複雜,成本高,沒有太陽的日子就只能停工,略顯暗沉的顏色也限制了香雲紗的發展。金憓和她的研究生們嘗試將香雲紗和時下流行的面料工藝結合,加上手繡、釘珠、印花等流行元素,綢的挺爽風骨與生紡的飄逸翩躚交疊映襯,加深了莨綢時裝自身的層次感。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2017年,充滿個性和牛仔質感的設計顛覆了很多人對香雲紗古板老氣的印象。設計源於金憓在香雲紗工廠中的一次發現。“我發現晒紗工人他們身上穿的衣服就很好看。因為他們長期浸泡在薯莨汁裡,衣服上有深淺不同的痕跡,有點像牛仔質地的感覺。”金憓以香雲紗製作工人的服裝為靈感進行設計,既保持了香雲紗的特點,款式上又是受到年輕人歡迎的休閒牛仔風。

去年金憓將黑科技與香雲紗結合起來,與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合作,把納米鍍覆工藝用於香雲紗上,呈現出金屬的不規則角度,非常有現代感。

“這四年我們做了很多探索,香雲紗產業也逐漸興旺。第一年我剛去的欖核鎮的時候,只有幾家香雲紗工廠,現在已經有十幾家了。”金憓認為,非遺活化一方面是對非遺進行保護、傳承,另一方面更要深入研究非遺的創新、推廣,藉助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破繭成蝶-非遺香雲紗時尚化推廣展”巡迴展出的契機,金憓把香雲紗的文化帶去了全國多個城市,也提高了香雲紗全國知名度。

嶺南水鄉文化的獨特名片

每一年金憓教授的服裝作品都有不同的主題,從強調香雲紗工藝純天然的“陽光、大地、河流”,到嫁接牛仔元素的“破繭成蝶”,之後是跟黑科技結合的跨界新生。在華南農業大學的香雲紗研究中心,展示了數款金憓教授的香雲紗作品,其中可窺見東方美學與西方元素的融合——香雲紗上衣是小立領和盤扣的中國傳統款式,袖子部位採用了西方大輪廓的設計,整體看起來更有立體感。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金憓團隊設計的香雲紗作品曾登上過倫敦時裝週的舞臺,嶺南文化也藉由香雲紗走向海外。“外國的設計師覺得香雲紗很神奇,嘗試把這一工藝帶回自己的國家,但是香雲紗離不開嶺南的水土和氣候,所以香雲紗有唯一性,只有珠三角河裡的泥沙和薯莨汁產生的反應才會讓綢布的顏色是烏黑亮澤。”金憓表示,香雲紗是嶺南水鄉文化的一張獨特名片,即使是同一個工匠製作的同一批綢布,但天氣不一樣,陽光不一樣,晾晒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每一片香雲紗都是獨一無二的。

香雲紗生於嶺南的水土,連布料特性都是為嶺南的氣候量身定製。香雲紗涼爽透氣,晾晒十幾分鍾變會幹,薯莨本是一味中藥,可以驅蟲 防蚊,並且防黴防潮,十分適合在夏季雨多悶熱的嶺南穿著。對於非遺活化來說,如何與當代語境的結合是關鍵。“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每個人對於生活的理解不同,比如電影中的哪吒,黑眼圈的造型很西化,但表達的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用新語言敘述故事,大家都還在探索中。”金憓也在和其他科研機構聯繫,希望在保持香雲紗傳統手工製作的質感,又能提高產量,同時也嘗試了“非遺+非遺”的模式,將香雲紗和貴州繡片、蠟染、刺繡結合。

在探索非遺市場化的過程中,金憓是保持謹慎的。“非遺活化需要耐心,需要空間去創造和嘗試。”隨著新生力量加入,金憓團隊今年也嘗試開發香雲紗文創產品,比如抱枕等家居用品,還有香雲紗包包、鞋子、圍巾。

在華南農業大學的香雲紗研究中心,收藏著一件民國時期的香雲紗褂子,在時間沉澱下,香雲紗愈顯光澤,摸起來細膩柔弱。“陽光下的綠草地,磚紅色的布晒出深淺不一的顏色,真的是太美了。”金憓對於初見香雲紗晾晒的場景念念不忘,而金憓就讀於清華大學的女兒今年畢業設計的主題也是香雲紗,不過風格是中性帥氣的時尚,代際之間的文化傳承莫過於此。

對話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金憓:非遺不是擺在博物館的東西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南方日報:您為什麼選擇香雲紗進行服裝設計?

金憓:我知道香雲紗是在更早之前了,但是那個時候沒有更深入的瞭解。直到來到欖核鎮我就被香雲紗晾晒的場景震撼了,和幾個也對香雲紗有情懷的老師一起開始了對香雲紗的研究。在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消費者喜愛外國的奢飾品品牌,但隨著國家強大,品牌文化自信增強,中國消費者逐漸鍾愛帶有民族文化的產品,比如出席一些重要場合的時候都選擇香雲紗定製。可以說香雲紗是中國的奢侈品,一塊布就要做至少兩個月。後來工業化之後,香雲紗這種手工藝就漸漸沒落,香雲紗代表我們中國原生的文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把老祖宗的工藝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很重要,不能讓非遺變成放在博物館裡的東西 。

南方日報:您是如何看待非遺市場活化的?

金憓:我們也是在不斷探索中,比如通過香雲紗和其他面料的組合來降低成本,也再和其他可研究機構探索提升產業結構的方法。但確實和企業的對接比較少,在探索非遺市場化的過程中,還是需要保持謹慎的。非遺活化需要耐心,需要空間去創造和嘗試,商業過多的介入就會破壞設計師對於文化的理解的表達,這裡也要感謝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出,給了我們潛心研究的空間,對我們的創新嘗試也很支持。

南方日報:如何提高香雲紗在全國的影響力?

金憓:我們不僅是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更需要在非遺的創新、推廣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破繭成蝶-非遺香雲紗時尚化推廣展”,使得香雲紗在全國的影響力大為提升。所以說我們不僅要當非遺的傳承者更要當推廣者。把非遺與現代生活結合,每個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大家也都在探索中,關鍵要看誰能抓住這個點,用創新的方式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

■編者按

從回力帆布鞋到巴黎時裝週上的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從故宮口紅到百雀羚的非遺元素特製禮盒……2018年被稱為“國潮元年”,2019年則是新“國潮”的崛起之年,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視野。

中國造,正當“潮”,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嬗變,是“中國文化”元素在商品中的時尚表達。“國潮”成為一種熱潮,反映出中國製造的變革。面對時代迭變,一批老字號國貨品牌開始“回潮”,通過創意跨界、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開啟“逆生長”;一批新國貨品牌正“當潮”,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新需求;一批電商平臺紛紛“造潮”,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潮新品。

國潮澎湃,新生迭代。從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推出“國潮粵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解碼新國潮”全媒體系列報道,希冀通過解碼新國潮,為廣東品牌探尋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敬請垂注。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著白夏布衫子,黑香雲紗大腳褲。因為熱,把那靈蛇似的辮子盤在頭頂上,露出以另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頸。”這是張愛玲筆下對香雲紗的描述。許多人知道張愛玲愛穿旗袍,卻不知她同樣愛香雲紗,在她拍攝的不少照片裡,身上穿的除了旗袍,便是香雲紗了,可見張愛玲對於香雲紗的偏愛。在百年之後,張愛玲鍾愛的香雲紗在一群致力於非遺活化的嶺南設計師手中,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國際時裝週的舞臺。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陽光,綠草地,磚紅色的綢布閃著光澤。金憓四年前第一次來到南沙欖核鎮,就被眼前香雲紗的晾晒場景震撼了。彼時,作為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的金憓來到香雲紗的產地欖核鎮調研,這一眼,金憓教授之後的四年時間便全身心投入在香雲紗的服裝設計和文化傳播中。

香雲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採用天然植物為染料和純手工染整的真絲面料,也是屬於嶺南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工業化浪潮到來,香雲紗這們手藝逐漸沒落,近些年包括金憓教授在內的一批設計師開始重新挖掘香雲紗文化,用服裝設計重構香雲紗的時尚表達。功夫不負有心人,設計師們的非遺活化嘗試讓香雲紗登上國際時裝週舞臺,上演了一出來自嶺南的非遺國潮。

誕生於嶺南的河流、陽光、大地

香雲紗又名“莨紗綢”,香雲紗神奇之處在於一面烏黑亮澤,另外一面則是橙色、深藍或深紫。香雲紗的生產是看天吃飯的活,這也導致了香雲紗的珍貴,過去被稱為“軟黃金”,宋氏三姐妹以及張愛玲都是香雲紗的擁躉。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香雲紗工藝繁複,過程包括‘三蒸九煮十八晒’。在金憓的介紹裡,河流、太陽、泥土在香雲紗誕生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同角色。

香雲紗的全部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質量控制靠“大師傅”,產量由太陽決定。先將綢匹浸入薯莨汁,重複浸晒過程十多遍,在晒莨的環節中,“過烏”是關鍵,工匠們在日出前將河泥均勻攪拌成糊狀後,平塗河泥於綢面之上,抬到草地上平攤半個小時,保證河泥與薯莨充分接觸起化學反應變烏。過烏之後,再抬到附近的河湧碼頭水洗,這個時候天已經放亮,在微弱的陽光把布匹晒乾,至此綢面已經達到烏黑油潤的外觀。

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草地就開始發揮作用。經過20-30小時晾晒後的莨紗,充分吸收了薯莨汁液,質地偏硬,傍晚時分,綢布因為吸收草地的水分而軟化,這一過程持續約40分鐘,叫做“攤霧”,這時晒莨過程就全部完成。

“香雲紗是中國的奢侈品,一塊布就要做至少兩個月。後來工業化之後,香雲紗這種手工藝就漸漸沒落,香雲紗代表我們中國原生的文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把老祖宗的工藝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很重要,不能讓非遺變成放在博物館裡的東西 。”金憓與計劃整體挖掘、提升香雲紗價值的欖核鎮政府一拍即合,在之後的四年裡,金憓通過服裝設計,不斷嘗試重構香雲紗的文化表達方式。

傳承、創新、推廣,香雲紗破繭成蝶

“由於工藝的特點,香雲紗的顏色比較暗,如果用傳統方式做出來的衣服很挑人穿,年輕人會覺得老氣。我們想把香雲紗的消費群體擴大一點,讓更多人喜歡香雲紗,為此我們採取很多不同的設計手法。”金憓說。

困難在於香雲紗工藝複雜,成本高,沒有太陽的日子就只能停工,略顯暗沉的顏色也限制了香雲紗的發展。金憓和她的研究生們嘗試將香雲紗和時下流行的面料工藝結合,加上手繡、釘珠、印花等流行元素,綢的挺爽風骨與生紡的飄逸翩躚交疊映襯,加深了莨綢時裝自身的層次感。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2017年,充滿個性和牛仔質感的設計顛覆了很多人對香雲紗古板老氣的印象。設計源於金憓在香雲紗工廠中的一次發現。“我發現晒紗工人他們身上穿的衣服就很好看。因為他們長期浸泡在薯莨汁裡,衣服上有深淺不同的痕跡,有點像牛仔質地的感覺。”金憓以香雲紗製作工人的服裝為靈感進行設計,既保持了香雲紗的特點,款式上又是受到年輕人歡迎的休閒牛仔風。

去年金憓將黑科技與香雲紗結合起來,與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合作,把納米鍍覆工藝用於香雲紗上,呈現出金屬的不規則角度,非常有現代感。

“這四年我們做了很多探索,香雲紗產業也逐漸興旺。第一年我剛去的欖核鎮的時候,只有幾家香雲紗工廠,現在已經有十幾家了。”金憓認為,非遺活化一方面是對非遺進行保護、傳承,另一方面更要深入研究非遺的創新、推廣,藉助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破繭成蝶-非遺香雲紗時尚化推廣展”巡迴展出的契機,金憓把香雲紗的文化帶去了全國多個城市,也提高了香雲紗全國知名度。

嶺南水鄉文化的獨特名片

每一年金憓教授的服裝作品都有不同的主題,從強調香雲紗工藝純天然的“陽光、大地、河流”,到嫁接牛仔元素的“破繭成蝶”,之後是跟黑科技結合的跨界新生。在華南農業大學的香雲紗研究中心,展示了數款金憓教授的香雲紗作品,其中可窺見東方美學與西方元素的融合——香雲紗上衣是小立領和盤扣的中國傳統款式,袖子部位採用了西方大輪廓的設計,整體看起來更有立體感。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金憓團隊設計的香雲紗作品曾登上過倫敦時裝週的舞臺,嶺南文化也藉由香雲紗走向海外。“外國的設計師覺得香雲紗很神奇,嘗試把這一工藝帶回自己的國家,但是香雲紗離不開嶺南的水土和氣候,所以香雲紗有唯一性,只有珠三角河裡的泥沙和薯莨汁產生的反應才會讓綢布的顏色是烏黑亮澤。”金憓表示,香雲紗是嶺南水鄉文化的一張獨特名片,即使是同一個工匠製作的同一批綢布,但天氣不一樣,陽光不一樣,晾晒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每一片香雲紗都是獨一無二的。

香雲紗生於嶺南的水土,連布料特性都是為嶺南的氣候量身定製。香雲紗涼爽透氣,晾晒十幾分鍾變會幹,薯莨本是一味中藥,可以驅蟲 防蚊,並且防黴防潮,十分適合在夏季雨多悶熱的嶺南穿著。對於非遺活化來說,如何與當代語境的結合是關鍵。“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每個人對於生活的理解不同,比如電影中的哪吒,黑眼圈的造型很西化,但表達的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用新語言敘述故事,大家都還在探索中。”金憓也在和其他科研機構聯繫,希望在保持香雲紗傳統手工製作的質感,又能提高產量,同時也嘗試了“非遺+非遺”的模式,將香雲紗和貴州繡片、蠟染、刺繡結合。

在探索非遺市場化的過程中,金憓是保持謹慎的。“非遺活化需要耐心,需要空間去創造和嘗試。”隨著新生力量加入,金憓團隊今年也嘗試開發香雲紗文創產品,比如抱枕等家居用品,還有香雲紗包包、鞋子、圍巾。

在華南農業大學的香雲紗研究中心,收藏著一件民國時期的香雲紗褂子,在時間沉澱下,香雲紗愈顯光澤,摸起來細膩柔弱。“陽光下的綠草地,磚紅色的布晒出深淺不一的顏色,真的是太美了。”金憓對於初見香雲紗晾晒的場景念念不忘,而金憓就讀於清華大學的女兒今年畢業設計的主題也是香雲紗,不過風格是中性帥氣的時尚,代際之間的文化傳承莫過於此。

對話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金憓:非遺不是擺在博物館的東西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南方日報:您為什麼選擇香雲紗進行服裝設計?

金憓:我知道香雲紗是在更早之前了,但是那個時候沒有更深入的瞭解。直到來到欖核鎮我就被香雲紗晾晒的場景震撼了,和幾個也對香雲紗有情懷的老師一起開始了對香雲紗的研究。在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消費者喜愛外國的奢飾品品牌,但隨著國家強大,品牌文化自信增強,中國消費者逐漸鍾愛帶有民族文化的產品,比如出席一些重要場合的時候都選擇香雲紗定製。可以說香雲紗是中國的奢侈品,一塊布就要做至少兩個月。後來工業化之後,香雲紗這種手工藝就漸漸沒落,香雲紗代表我們中國原生的文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把老祖宗的工藝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很重要,不能讓非遺變成放在博物館裡的東西 。

南方日報:您是如何看待非遺市場活化的?

金憓:我們也是在不斷探索中,比如通過香雲紗和其他面料的組合來降低成本,也再和其他可研究機構探索提升產業結構的方法。但確實和企業的對接比較少,在探索非遺市場化的過程中,還是需要保持謹慎的。非遺活化需要耐心,需要空間去創造和嘗試,商業過多的介入就會破壞設計師對於文化的理解的表達,這裡也要感謝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出,給了我們潛心研究的空間,對我們的創新嘗試也很支持。

南方日報:如何提高香雲紗在全國的影響力?

金憓:我們不僅是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更需要在非遺的創新、推廣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破繭成蝶-非遺香雲紗時尚化推廣展”,使得香雲紗在全國的影響力大為提升。所以說我們不僅要當非遺的傳承者更要當推廣者。把非遺與現代生活結合,每個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大家也都在探索中,關鍵要看誰能抓住這個點,用創新的方式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國潮粵造① | 張愛玲心水的這款非遺面料,百年後登上倫敦時裝週舞臺

■記者觀察

非遺活化要有“三心”:好奇心、耐心、初心

研究香雲紗是一個要耐得住寂寞的活。正如“三蒸九煮十八晒”繁複的工藝一樣,金憓教授以及華南農業中心研究中心的學者們也花了大量的功夫挖掘香雲紗不同的面貌。如今香雲紗以全新的時尚展現在世界的舞臺,背後是包括金憓教授在內的嶺南設計師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工匠精神的體現。

最近非遺非常火,文化消費也日益升溫,“非遺”彷彿了市場的頂級流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新表達總是能吸引人關注。但非遺活化往小了說創新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往大了說將百年上至千年的工藝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面對厚重的歷史沉澱,與人類文明的產物,好奇心、耐心、初心缺一不可。

第一是挖掘非遺另一面的好奇心。千百年的的傳承下來,非遺已經固化成了一個固有印象,比如香雲紗的沉穩,但這也成為限制其發展空間的因素,打不開大眾的圈子。對於中國文化懷抱熱枕,對於探尋物件的精神符號有好奇心,才能打開過去與未來的想象空間。

第二是在這一過程中要有耐心。面對龐大的文化議題,天馬行空的想象碰壁時常有之,設計理念與大眾審美的平衡,也是歷史的都市化表達,來自民間的非遺也要在現代生活中接地氣,金憓教授與香雲紗相處四年,並沒有感到瓶頸期,每年都會融入流行的時尚元素和時代態度,從時間的維度上看,耐心是非遺活化的催化劑。

第三是面對市場化浪潮的初心。對於商人來說,非遺產品是當下的風口,橄欖枝拋來不能忘的非遺活化的初心,過度商業的開發非遺產品將沒有原先的質感,並且會限制文化的表達。

雖然在一批優秀設計師的努力下,香雲紗逐漸展現嶺南氣質又有世界視野,但從全國來說,香雲紗知名度還是不夠高,未來還需要整體挖掘香雲紗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同時與嶺南的經濟文化規劃協同發展。

【記者】彭穎 【實習生】巫芷菁

【策劃】陳韓暉 盧軼

【統籌】趙兵輝 彭穎

【出品】南方產業智庫

【作者】 彭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自營號~日報專刊自營號~南方產業智庫

"